一次門診1萬2千元起跳,儘管由台大、榮總院長及主任級名醫,你願意花錢嗎?
這家由心血管專家台大前院長李源德領軍的「醫者診所」,豪華陣容包括率12位醫學中心知名教授及名醫群如台大神經內科張楊全、台大血液疾病陳耀昌、台大免疫風濕疾病余家利、三總前院長泌尿醫學的陳宏一、北榮肺癌權威彭瑞鵬、台大內分泌張天鈞等,這些一級名醫初診看診應逾一小時,問診、抽血、超音波等檢查,看診費1萬2千元起;其餘20多名醫師的專家門診3到4千元起,現已試營運,四月底、五月初正式營業。
這家創國內收費最高紀錄的診所,以隱密、預約、及時、以及教授級大醫師為號召,瞄準的患者群是願意花錢的金字塔頂層。診所院長劉人鳳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市場有幾百元的電子表,但這也反映出勞力士表的存在價值。現在醫學系學生對於前途茫茫,如果醫者診所能夠活下來,就能讓新一代醫師有追尋的目標。」診所未開張已引發熱議,除「醫師不該向錢看」以及「這是市場區隔」的兩極看法外,這麼貴的門診,在台北真有「巿場性」嗎?
同為「台大院長級名醫」 也有門診只要50元
出身台大小兒骨科醫師的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直言,醫者診所的作法是創新的模式,不過現在醫師很多,民眾會衡量價格和得到的完整性與方便性,如此模式會不會成功不敢講。
「今天診所內12或30位醫師,除非只有在這裡看,患者非要他看不可,才具獨特性,若診所內的醫師這裡看、其它地方也有看,患者就不一定要花這麼多錢。且若看完診需要檢查或開刀,後端服務無法一條龍,必須安排到另一個醫院去掛診,不見得很方便。」黃世傑認為。
黃世傑並表示,醫者診所「賣點」是強調花時間好好解釋病情,但很多診療行為需要檢查,不是只有解釋就可以,像是MRI或一些高端儀器診所不可能都具備,在無法提供完整的檢查和治療情況下,應該會是未來要面臨的問題。這也與長庚醫院開設的自費診所模式不同,長庚診所是健檢和美容一整套的服務。
事實上,同為「台大院長級」的陳新代謝科威權戴東原,目前服務台北仁濟院,這所濟助北部五縣市(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無力自救之 老弱殘障、鰥寡、孤獨、貧病等為宗旨的醫院,門診掛號費僅需50元,一樣也有「名醫服務」。
衛生署(現改制衛生福利部)前署長楊志良指出,法律並未規定醫師不能開設私人高價診所,就像法令並沒有規定不能開辦私立小學或私立國中,問題是,「如果大半的家長都認為公立學校不好,都去唸私校,國民義務教育就面臨崩盤。」因為有錢人唸私校,沒錢的人唸公校,久而久之,有錢的家長可能不願再繳稅支持公立學校,教育制度就會受到衝擊。
自費巿場不違法 但會衝擊健保體系
「同樣的,私人的自費高價診所沒有違法,但若比例高到一個程度,健保就垮了,『上等人』看貴的,窮人看健保,若未來健保收入不夠,有錢人勢必不想出錢支持全民健保,這樣的聲音會出來,全民健保就有面臨危機。」
楊志良說,美國健保一直做不成就是這樣,有錢人花大錢去買私人醫療,反對繳錢辦全民健保,不願繳兩次錢。台灣目前的健保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私人高價診所如果愈來愈多、愈來愈擴大,這是大家希望的嗎?應從這裡去思考。
或許有人認為,提供高貴醫療沒什麼不可以,就如同有飯店賣一客6千元的牛排、也有小店賣一客100元的;也如同「勞力士」級名牌錶和夜市錶的區隔。但楊志良說,「這些比喻非常不恰當,是錯誤的!」
楊志良指出,醫療和教育都是憲法保護的基本人權,跟牛排與名牌物品的等級不同,前者是政府所需承擔與提供項目;後者是個人自由的選擇。這如同國中小學生中午沒飯吃,是罵政府,不是罵父母,教育和醫療的保障是國家發展、人力資本的價值,不該擺在同一個高度上去談。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私人高價診所的風氣不可長。圖/取材自楊志良臉書
應多利用厝邊社區醫師 別迷信名醫
有關醫者診所的設立,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認為,全球提供健保服務的國家,不乏也有金字塔頂端昂貴的高階診所服務,只要是收費獲得台北市衛生局報備核准,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端看整個醫療市場的選擇。
但是也有隱憂。醫改會檢視醫者診所的名單,有已退休的大教授,也有一部分是醫學中心現任的主任或主治醫師,在醫師人員都已普遍面臨血汗過勞的同時,後者這些還在醫院任職的醫師,要研究、要開刀、門診、照顧病人,現在還得擠出時間到診所看診,如此是不是又更加過勞?
辜智芬也提醒民眾,不要認為高價醫療和名醫就是好,醫療絕對不是花很多錢就能得到好的醫療品質,厝邊的社區好醫師也很棒,這些長期互動、離家可能只有幾百公尺的家庭醫師更了解自身狀況和家人健康情形,且可近性高,是更該珍惜的醫療對象,不要一窩蜂去迷信名醫。
醫者診所尚未開幕,已引發高度關注。圖/摘自醫者診所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醫師,當您生病時,付得起同行開的醫療價金嗎?》
《看診一次上萬元不是自己喊喊就可以 自費診所若未報核會挨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