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20)日宣布,未來預計投入2,507億元進行水環境建設,令許多保育團體憂心會出現大量的河川景觀營造計畫,只著重於水泥工程,反而更危及河川中的原生生態。多個環保團體包括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環保聯盟及專家學者和立委陳曼麗,今(2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水環境工程應重視生態復育,不要讓台灣河川「水泥化」失去生命力。
行政院昨日宣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水環境」部分,盼能透過人工湖計畫、伏流水開發工程、生態水庫工程等大幅降低淹水、缺水風險;另外還要建設防淤隧道計畫、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等,改善易淹水面積200平方公里,以及水岸融合、環境優化;實質上要推動88處河川環境景觀及棲地營造、水環境親水空間營造共420公頃。
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陳秉亨表示,河川有自淨能力,如果能將汙水處理好,搭配岸上植栽與人行道,自然就能成為都市優良水環境景觀。這次前瞻性基礎建設水環境預算,應有前瞻性,盡量減少河道中水泥工程,並且將工程預算轉為保育河川原生生態的預算,河川中本土生物數量也應該列為工程績效指標。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陳德治助理教授則說,從關懷在地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樂見政府願意正視問題,提出整治計畫,解決水質問題;但對於政府規劃的親水步道與生態護岸工程,對溪流現有豐富的生態造成嚴重干擾及破壞,他則感到擔憂。陳德治表示,這些水泥化工程的進行過程中,將對現有溪流生態及棲息其中的原生魚類帶來滅絕式的傷害。
台中原鄉協會總幹事江慶洲認為,目前的趨勢是把過去很醜的三面光水泥河川,做成漂亮一點的水泥河川,對於河川生態沒有實質的幫助。江慶洲說,河道內的景觀工程容易受到暴雨破壞,需要持續投入維運經費,水環境工程除了處理汙水之外,應將河道回復自然狀態。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林笈克則提出,未來河川工程應該進行生態檢核機制,避免傷害保育生物。以台中筏子溪為例,就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保育類的螃蟹,河川工程應重視生態保育、資訊公開、全民參與原則。林笈克也表示,施工前、中都要注意是否有保育標的,必要時給公務員變更工法或是停止施工的依據。
立法委員陳曼麗最後回應,過去每次立法院處理治水預算,民間都非常努力監督避免河川水泥化。她擔任立委之後,也多次質詢農委會水保工程要重視野溪生態,未來也會監督水利署的河川景觀工程,月底會召開協調會,希望建立未來水環境工程的生態檢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