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間,大甲媽祖將起駕展開遶境活動,這場年度宗教盛事,環保署從去年起就全程監控活動的空氣品質,活動結束後經統計分析,發現當隊伍通過宮廟時,PM2.5最高值濃度可達4188μg/m3,是空氣品質監測指標AQI紅害換算PM2.5數值76倍,環保署呼籲廟宇和民眾減少或使用環保鞭炮,共同維護空氣品質。
環保署指出,去年跟隨遶境隊伍測得PM2.5最高值濃度為1,550μg/m3,隊伍通過宮廟期間PM2.5最高值濃度瞬間可達4,188μg/m3,應為媽祖鑾轎抵達、燃放大量鞭炮與煙火所致;若距離鞭炮施放地點5公尺內,PM2.5濃度逾上千微克/立方公尺,若恰好位在下風處,瞬間高值會特別顯著。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去年環保署監測人員跟著繞境隊伍走,今年則是定點在幾個遶境會停留的宮廟裡監測,監測結果會透過網頁、手機App傳送,民眾可以第一時間掌握,還可以透過環保署新開發「環境即時通APP」空品心情分享功能,隨時拍照記錄,並分享照片至個人Facebook動態牆。
張順欽表示,民俗文化的傳統祭典儀式難以改變,需要時間和社會大眾溝通,不過基於環境保護,還是建議各地的廟宇和民眾減少施放,或使用環保鞭炮,金紙也採集中焚燒,若跟隨繞境的民眾要多留意,下風處的風險較大,危害健康,大家在遶境時可多留意。
據媒體報導,擔任大甲媽遶境醫護團隊數十年的光田綜合醫院,其職業醫學暨神經內科醫師施旭姿指出,「站上風、避煙霧、做防護」,就能降低空氣汙染對身體的傷害,民眾若擔心空氣汙染,或遶境時遇上炮陣刺激五官造成不適,可觀察風向,避免站在下風處走動或停留並保持距離,待空氣流通後再走過,最後就是正確配戴口罩遮掩口鼻,能有效避免吸入鞭炮、香灰等細小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