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時報》(Taipei Times)5月8日,一篇社論,名為「馬總統掌權的最後時日」(President Ma’s last days in power),內容摘要剖析馬的人格特質,以及其卸任之後,可能遭遇的司法追訴。文章內容指出,馬英九給人的首要觀感:「從來沒有一位領導人像他一樣,敢於信口開河做承諾,卻幾乎一事無成」。僅管他在2008年總統選戰贏得765萬8724票(佔總得票率的58.45%),堪稱台灣總統史上得票數與得票率的「雙料冠軍」,當時的國民黨KMT,也搭乘馬先生高人氣的順風車,一副不可一世雄姿(古人所謂:騏附驥尾而致千里)。如今,短短8年過後,台灣民眾認為這位總統是個「無能笨蛋」(英國經濟學人早在2012年間,就用bumbler犀利詞語,形容馬先生,顯有先見之明)。
當年氣勢如虹的KMT,在立法院113總席次裡面,拿下81席,如再加上泛藍的4名,總計達到85席;由於國會及執政權的雙重優勢,馬與KMT黨,誓言做好「完全執政,完全責任」的承擔,並將掃除任何妨礙改革的抵抗力量。
曾幾何時,隨著馬政權的時日告磬,馬當年的豪言豪語,卻鮮少兌現。就在今年1月16日總統大選,代表K黨的朱立倫,只得到381萬3365票,跟馬時期相較,大幅流失近400萬張選票;國會方面,也從當年的81席,只剩下現在的34席。馬跟所屬KMT黨,已然步入一蹶不振泥淖。
其二、 馬英九的「一事無成」,孰令致此?專文指出,馬的人格缺陷、膨風的自我感覺良好,以及諸多誤判形勢,概皆有助於形塑,這位無能的馬先生。觀諸環繞其身邊者,多數皆為阿諛奉承的「馬屁精」,以及缺乏治國能力者。一個著名例證,出現在2007年11月,當時台灣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率達5.5%;馬的政策顧問告訴他,台灣的GDP會繼續上看6%成長率;此為馬先生大膽提出,聲名狼藉的6-3-3支票由來(譯註:即GDP上升6%,國民年所得3萬美元,失業率下降至3%)。6-3-3支票,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提出的;國內一位專家曾就6-3-3嘲笑指出,六減三減三等於零;另一位評論家進一步指出,「零」就是馬主政8年來的總成績(譯註:馬還說過,6-3-3支票如未實現,會將總統薪水半數捐出;結果,也同樣未兌現,這位總統簡直是位騙子。)
其三、 「過度欣賞自己」(Excessive self-appreciation),是馬的毛病;這項毛病可能源自於,一黨專制國家體制,將忠誠視為核心價值(卻不論個人能力如何);馬英九即屬於這類者,並在K黨獲得快速拔擢。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1969年出版的一本名著「彼得原理」,恰可運用在馬英九身上,此即馬的忠黨愛(中)國,及其(擬似帥氣)特質,讓他從早年守舊專制的K黨體制內竄升崛起,並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總統職位,後來適得其反淪為K黨的絆腳石,以及負面資產。馬的成敗殷鑒,或可寫成一則政治性的警世故事,姑且名為「馬Q正傳」,相信會造成轟動的(魯迅先生早就寫過一本傳世經典「阿Q正傳」,因而舉世瘋傳)。
其四、 馬的喜好自我吹捧本性,以及K黨對之奉若神明,二者交織加乘,締造出馬英九,終其一生,只依戀(侷限)於「一中」視野;卻對台灣認同的發展趨勢視若無睹。類似情形,也出現於蔣介石,他終其一生都認為,早晚有一天,他會反攻大陸;另一方面,蔣介石一直到了過逝之前,都還參不透,為何他會在內戰失去中國政權?為何K黨會在中國失去民心?
其五、 馬先生擁有濃烈「自戀兼報復」性格,這從他處心積慮欲鏟除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K黨內部的台灣本土派),即可一窺端倪。馬欲除掉王,主要原因是,王並沒有遵照馬的旨意,讓兩岸服務貿易協訂,早日在立法院完成立法工作,因而認為其中緣故,是王金平從中作梗。於是馬對王發動圍剿,開除王的黨籍;並試圖藉此剝奪他的立法委員資格;結果卻遭遇慘痛敗北,從而間接(有功於)為期23天佔領立法院,318太陽花學運的誕生(評論人士認為,與馬鬥法正值酣熱之際,王拒絕強制驅離學生);從而也導致屬於ECFA項下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訂」,必須在立法進行逐條審議(譯註:目前仍在立院待審之中)。
尾聲:馬英九的超人氣,從2012年的峰頂,轉而向下滑落;當年被視為人間極品,不沾鍋(不涉入爭議性話題)的馬先生,從此之後,其民調持續盤旋下挫,一度達到9趴的史上新低(目前民調回到20%水平);經濟學人2012年11月間,甚至曾用「無能笨蛋」(bumbler)來形容他。未來的馬先生去向如何?或許他可能前往香港、美國,甚至中國居住,藉由遠距攻勢,來資助「中國完成統一台灣」的千秋大業。不過,馬先生有恃無恐(中國半公開加以撐腰)的好日子,還能維持多久?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認為先前採取兇狠報復手段,對付前總統陳水扁的馬先生,應該就台灣版的水門醜聞(即前檢察總長黃世銘曾多次到馬總統官邱,報告(濫權)監聽國會議長案),馬應就該案接受司法調查,並應限制其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