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樂生青年,我佩服的不得了。他們多少年了,多少挫折?他們沒有放棄。有志氣。」這是舞蹈家林懷民在2013年、青年樂生發起保留樂生院第9年時,接受媒體訪談時的話。
青年樂生聯盟,最初由高醫、陽明、台大、長庚等醫學院學生於2004年成立的組織,為本世紀初、台灣首次政黨輪替間最具規模的學生運動。如今,台灣3度政黨輪替、樂生的院生由300多人凋零至100多人,當年的樂青學生已「三十而立」,但樂生未被轉型的正義,是他們沒有結終的夢。
去年底,國發會通過讓捷運機廠縮減5軌、將人字型路橋回填山坡,還樂生院原貌也兼顧安全的「樂生大平台方案」,但捷運局仍在最後抵抗,要求行政院正式行文。早已進入職場為自己前途奮戰的樂青再度結集,發起網路募資的「樂生重建元年」活動,4月15日登《蘋果日報》頭版、4月29日上凱道,不建、不散,是他們終結「樂生夢」唯一的出口。
本文由已進入媒體工作的樂青沈雅雯所紀錄下,這場長達13年的「樂生夢」、更是她未完的青春夢。
2005年,我大學四年級,記得是在春天,我轉學到台大的好朋友 許博任 (Po Jen Hsu),和我聊到他的近況,他加入了台大大學新聞社,聊到一個我沒聽過的地方─樂生療養院。當時在樹下一起討論的朋友,並不認同樂生的抗爭運動,提出許多質疑。而我,則默默在每次收到博任傳來的動員簡訊時,獨自前往抗爭現場。
那時的我和樂生運動保持一種忽遠忽近的關係,其實我沒認識什麼人,只有自己去樂生院,彼時得走過漂亮的綠色小徑,才能進到院區內,那時的樂生,是我的另一個小世界。
第一次遇到衝突,是在凱道上被警察拉扯,但衝突沒有升高,我搭車回學校上課,餘悸猶存,心裡在想,如果下次我被抓了,或是受傷了,甚至死掉呢?沒人會替我負責的,沒人會保護我的。這本來就是我的選擇。
我看見的那些幽靈們…
研究所時,在進入不了蘭嶼田野的現實下,老師們勸我改以樂生做為題目。之後我經常做夢,夢裡我變成樂生院的幽靈,就像吊死在樂生大樹上、樑上的苔疙病人,遊蕩在1930到1960年代的樂生。
1941年,我看到21歲的林卻,收到媽媽的來信,「妳先生把家裡的兩棟房子賣了,妳的女兒也打算送人了」,那天林卻淚如雨下,懇求指導員讓她回家一趟,一路上,她拿著一條絲巾遮掩她彎取的手指,戒慎恐懼,很怕被社會上的人發現。社會上與社會外,是一條分明的隔離線,林卻怎麼努力,也跨越不了。
1952年,我看到16歲的陳再添,被警察抓走,母親在大街上抱著他哭,5歲的弟弟拉著他問「阿兄你要去哪裡?」陳再添沒說話,搭上了苔疙車,來到樂生院,領了四斤棉被、兩個碗公、一張草蓆、一雙筷子,從此一生。
不過也有快樂的事,孫理蓮牧師娘喜歡陳再添這個小孩,看他生活寂寞,送了他一隻小猴子當寵物,臉上紅紅的陳再添,好高興。
有時我會走進王字型大樓,站在第二進的消毒池旁,看著醫護人員消毒自身。1953年韓戰結束,大家都開始說,消毒池就是樂生的38度線。因為它隔離有菌與無菌,隔離健康與疾病,隔離交戰的雙方。
樂生院原貌。圖/作者提供
樂生戰爭,一直都在…
1953年,院方得到美援而來的20份藥物DDS,因為分配有了私心,院內暴動了,打傷了院長劉明恕,隔天報紙寫了「恐大批痲瘋病人鬧進台北市區,該局曾命第一分局派出警員封鎖台北大橋,…..關於衝出療養院之一百名痲瘋病患者是否全部歸院,因其肇事者行為兇烈可怕,院方職員迄昨日下午尚不敢深入後面山上居所調查……。」
封鎖台北橋?其實那天,不過是打破了窗戶跟幹架。
有一次好好笑又好悲哀,藍彩雲想要請假外出,那時的藍彩雲叫做藍彩鳳,指導員硬是不肯准,雙方大聲爭執不休,隔天指導員偷偷跑來找她,說不用寫假單了,妳出去吧,後來我們才知道,其實是因為,那指導員不會寫藍彩鳳三個字。
又有一天,在指導所,黃永梅想要請假外出被阻止了,剛烈的他和指導員起了衝突,積怨已深的黃永梅逃跑了,事情被院長陳宗鎣報到了國防部,黃永梅被通緝了。半年後有一天,逃亡的黃永梅因為無路可去,又回到樂生院,沒多久又走了,在嘉義火車站被抓到,當場槍斃。隔了幾天,我和李添培一起站在指導所門口,望著那張貼在牆上,他被槍斃的照片。
有時候,我也會看那些男生在貞德舍外面探頭探腦,想跟心儀的女生說說話,甚至半夜幽會,或者我去賭場,看黃文章賭得昏天暗地不回家。
最記得1955年,李添培20歲那年,媽媽寄來一筆錢,信裡交代要他去做一套西裝,當成他的成年禮。李添培說,這是他最快樂的一天,為什麼?因為知道自己沒有被家人遺棄。穿上西裝的李添培,20歲的年輕小夥子,帥極了,在院裡走路有風啊。
抗爭,從1930年迄今沒有停過…
2008年以後,很多人以為抗爭結束了,但夢裡我還是常常變成樂生院的幽靈,遊蕩在沒有被拆遷的院裡,第一進、新高舍、五雲路….,看到呂德昌在種花,看到湯祥明在讀書。
樂生院民呂德昌,金門人,19歲被強制收容至樂生院,以院為家半世紀,卒於2011年。圖/平烈浩攝
醒來以後,妄想著,有一天樂生院會蓋回來。
現在,我等到了一個機會,曾經關心樂生的朋友,我們等到了一個機會,請你一起來幫忙——
「樂生重建元年,募款計畫」。
本文作者/沈雅雯
現為《民視異言堂》專題記者
曾獲曾虛白新聞獎、兩岸新聞報導獎、消費者報導獎、社會光明面獎
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
碩士論文為「權力與抵抗─樂生療養院強制隔離時期(1945-1962)論述分析」
🔻 樂生重建元年|募款計畫
樂生重建元年,就在今年!
樂生保留運動已經13年,樂生院民平均年齡超過80歲,已經不到130位。我們希望,2017年就是樂生重建元年,希望今年就能等到樂生保留運動的春暖花開。
還記得從去年到今年的「樂生大平台」行動嗎?國發會協調成功後,許多人都以為方案已經拍板;但捷運局仍擺出不合作態度,要求「行政院發正式公文」才肯執行。重建樂生,就卡在這最後一步之間徘徊!
為了讓遭受隔離政策失去人生、因捷運機廠再度失去家園的院民,親眼看見因錯誤政策拆除的院區重建回來。邀請你,加入這個計畫!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