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牙醫師公會於本週末(8日)於七賢一路301號33 3/1黑膠咖啡館舉辦一場音樂與音響、黑膠與CD大對決的音樂饗宴。由公會監事蔡志明醫師負責主持。蔡醫師以其個人收藏的黑膠唱片與CD,搭配投影片以DJ角度輪流播放兩種載體。音樂內容涵蓋人聲,獨奏樂器,弦樂,室內樂,歌劇,交響樂等。在頂級音響重播系統下讓聽眾自己判斷哪種載體音樂生動好聽!
惟蔡醫師說他幾乎都已不再聽CD了,現場在連續三個半小時的解說與沈澱聆聽,不覺中已過了整個週末下午,許多會員都表示第一次聽到音樂的那種臨場感有起雞皮疙瘩的感覺,甚至彷彿可感覺到低音大提琴,大提琴,銅管樂,中提琴,木管樂器,打擊樂器,小提琴等等在前後、左右中的定位,這是以往在聽CD或MP3時從來沒有過的....。
自1960年代到80年代,黑膠唱片稱霸音樂市場30多年,黑膠唱片直接以震動紋路錄製,重現「類比」技術來進行音樂儲存,透過唱針頭偵測音紋兩側的震幅引起的震動,會產生微弱的電流,再透過擴大機等載體來播放。理論上黑膠唱片可忠實重現錄音現場的聲音,在音樂品質及音響效果的表現上不亞於現代的技術,近年在各方推廣之下有逐漸復甦的趨勢。
黑膠唱片銷量正悄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漲,根據英國唱片業協會(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今年初公布的數據,英國黑膠唱片在2016年的銷售量創下25年來最高紀錄,樂迷們全年共購買320多萬張黑膠唱片,比2015年增長53%。美國也是如此,黑膠唱片銷量從2007年開始一路飆升,不到10年,從每年100萬張的銷量瘋漲到超過千萬張。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發布的數據指出,黑膠唱片行業的年收入已超過 VEVO、Spotify、SoundCloud 等串流音樂平台的營收總和。一些精明的企業正在投資黑膠唱片產業。這不只是帶有「傷逝」、「懷舊」、「回憶」、「情懷」色彩的行動,而是受利潤驅動的企業行為。
33 1/3黑膠咖啡館的老闆本身是位音樂發燒友,單單這套音響設備整套就花了約1500萬元,店長Runner Chang是位非常親切的年輕人,他非常歡迎大家有空可以放鬆心情來店裏喝杯咖啡或吃個簡餐並挑選店內的黑膠唱片或自行攜帶自己的唱片來,他很樂意為大家播放。(記者林崑峯攝)
其實現在要入門最便宜的全自動LP塑膠唱盤播放機一台只約4990,所放出來的聲音, 多麼的溫潤,多麼自然.。惟LP之所以會被大眾淘汰,最大的原因不是它的音質,而是要使用它實在有點麻煩。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黑膠唱片,它發出的不是數字化硬梆梆的聲音,它發出的聲音讓人感到溫暖厚實。黑膠唱片的魅力部分來自於一種更為主動的聆聽音樂的方式。一些人喜歡這樣一種體驗,必須從椅子上起身,把唱片放到唱片機上,刷去塵埃並擺好唱針後放下。你可以仔細欣賞這張唱片,還可以享受整個播放儀式。
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看來,黑膠這種老骨董,在新人領域也有再次被追捧的現象。不僅僅老玩家,現在更多年輕人也加入到「燒黑膠」的這個領域去,這也是一種新的現象。這些人並不是怪咖,他們就是喜歡黑膠唱片。
以下【雨夜花】由「古倫美亞」唱片公司1934年(4月3日)出片發行。由純純小姐(本名劉清香)首唱,作詞周添旺,作曲鄧雨賢,悲怨、無奈、悵然、悔恨的歌聲,淒美的歌詞,緊密的籠罩在台灣人的心靈上,讓人被這首歌的情境觸動,亦暗喻著台灣人遭日本人壓迫的無奈心境。
當50年代的唱盤遇見同時代的黑膠唱片會蹦出甚麼樣的音效?
雨夜花,雨夜花,Ú-iā-hoe Ú-iā-hoe
受風雨吹落地;siū hong-ú chhoe lo̍h tōe
無人看見,每日怨慼,bô-lâng khòaⁿ--kìⁿ,múi-ji̍t oàn-chhoeh
花謝落土不再回。hoe-siā lo̍h-thó͘ put-chāi hôe。
黑膠唱片(英文:Long Playing record)簡稱LP,一般直徑為10或12英寸。 推出於1948年,在上世紀90年代前輝煌非常,之後受到CD的衝擊,逐漸衰落。近幾年黑膠熱又興起,發燒友認為LP那種種空靈感和現場感是CD無法取代的。LP採用的完全類比的訊號紀錄方式,直接把聲波的「波型」刻在那大大的黑色膠片上,再利用唱針在這些波型軌道間產生的振動擺幅將刻在唱片上的聲音還原,中間完全沒有像那些數位CD或MP3的 010101數位訊號,有的只是全類比的訊號還原,就像底片相機一樣。
唱盤的播放原理就是依靠唱針讀取(即磨擦)唱盤的溝痕兩側(不是磨擦其底部,因為其底部是沒有任何音樂信號的),通過磨擦所產生的震動藉由針杆傳回唱頭,繼而產生磁電轉換輸出電流;再將這些電流轉換成電壓形式,輸入到前級,再經過等化線路還原,繼續進入信號放大部分,最後經由喇叭播放出音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