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世界人權日/這個難民報恩的故事說著:愛非單向 愛在流轉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世界人權日/這個難民報恩的故事說著:愛非單向 愛在流轉

 2016-12-10 13:09
1984年越戰之後的海上難民潮(圖片:取自達華萊(Tat Wa Lay)臉書)
1984年越戰之後的海上難民潮(圖片:取自達華萊(Tat Wa Lay)臉書)

英國《BBC》2015年9月8日報導指出,1名越南難民,把他的家人,1984年逃難到英國的感人經歷,貼到臉書上,目前已獲得數萬人按讚與分享。這位名叫達華萊(Tat Wa Lay),當年的越南難民兒童,曾是越戰(1955-1975年)過後,數千甚至上萬海上難民的其中一員,為了逃離越南戰後的迫害與苦難,他們經歷漂盪的艱辛旅程;途中,英國海軍把他的家人跟船上同伴(總共89人),從風雨飄搖的小船上營救出來,先是被送到香港難民營,最後才成功抵達英國,獲得政治庇護。以下為達華萊臉書PO文摘要:
「1984年,媽媽帶著4個連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孩童,身無分文來到英國,我們先是被安置到一處公共居所。由於不會講英語,媽媽一開始認為我們一家人肯定會遭受敵意,以及種族歧視。
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媽媽畢生難忘,1位衣著外觀邋遢的英國年輕人,脫下自己的大衣,遞給凍得瑟瑟發抖的難民們,他的行動影響身旁的一些英國民眾,許多人跟著紛紛捐出衣物,還提供食品、飲用水,慷慨施捨給我們這些難民......。」

冬天大衣的感動

達華萊表示,他的媽媽,至今還記得當她用陌生人的大衣,為孩子取暖所帶來的溫馨與感動;他的兄弟們至今仍然銘記在心,一件大衣帶給他們難民家庭,何等的溫暖與重大。正是這類善行,讓人感受到真正英國人的榜樣。

也正因為當年英國人的慷慨接納,讓他們日後,願意為英國做出更多回報。英國當年給難民提供免費醫療保險;這讓他們家有3個兄弟,願意成為醫生來回饋英國社會。

他說,難民們並未搶走英國人的工作機會,難民們一切得靠自己努力,並將部份餘裕分享給英國社會;達華萊家庭的努力奮鬥,在英國開設10家賣釘子建材商店,3家餐館,14家中式外食店。

臉書內容結語處,請求英國能設想敘利亞難民今天的處境,並稍做思索,究竟什麼因素,讓當年英國人贏得世人尊敬?
      (當年只是個兒童的達華萊,20多年後跟媽媽重返逃離越南之前的住宅。截圖取自:BBC/ Tat Wa Lay)

幸福感源自於關心他人

達華萊接受《BBC》訪問時指出,他把帖子PO上臉書,單純只是想讓那些對難民,抱持負面態度的人,能了解當前歐洲的難民危機。他想告訴人們,難民不是壞人,他們可以帶給社會更多回饋。

他說,自己想藉這個難民潮湧入歐洲的機會,傳達善意體恤觀點;沒想到自己的PO一兩天內,就被轉載近10萬次;人們反應如此強烈,出乎他意料之外。

達華萊2010年首度重返越南,之後,他在胡志明市找到一份英語教學工作,並打算持續住下來。他說,自己想給英國提供一句簡短訊息:「幸福來自於,先讓別人開心」。

一位住在英國東部,名為格林(Andy Green)的網友,提出分享意見指出,他自己從事社區服務工作,她的太太也是越南裔公民。他指出,不少難民經歷了可怕的悲劇旅程(horrendous journey),才抵達庇護的安全國度;其中,一些難民卻被酒精與毒品所困,造成嚴重社會問題,這是個不爭事實。不過,這位格林先生,並沒有針對難民困境問題,進一步作出分析(人格或意志力薄弱使然?)

原載於民報2015.09.10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