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中國在國際中文教學市場中具有競爭關係,而台灣為少數擁有繁體中文教育師資的國家,教育部今(8)日召開「學華語‧遊台灣」啟動記者會,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表示,吸引外國人到台灣來實地學習中文以及台灣文化,是目前教育部的重要方針之一,今年9月起開始有各梯次「課遊程」開放報名,融入大稻埕、慕谷慕魚等台灣特色,引領國外朋友在語言學習中認識台灣,課程預計將持續至明年7月。
此計畫有教育部、交通部觀光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等政府單位,以及淡江、中山、慈濟與彰師大等學校合作,其中,淡江大學所設計的課程包括帶著外國遊學生到台北迪化街霞海城隍廟,介紹月老、擲筊等台灣習俗,教學聖筊、沒筊、笑筊等融入台語的中文教學,相較於中國史觀的中文教學,在觀光中強調台灣特色,讓外國人士深刻認識不一樣的在地文化。
淡江大學設計外國遊學生到台北霞海城隍廟,介紹擲筊等融入台語的中文教學。圖/程士華攝
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表示,台灣的繁體字文化十分值得推廣,中文教學的政策也搭配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未來將鼓勵各大學設立夏日學校,鼓勵來自新南向國家的學生,在假期中撥出有1個月或半個月的時間,到台灣進行各方面學習。
外籍生:台灣與中國,最大差異是環境
來到台灣1年多、就讀於台大ICLP的美國外籍生韓可蕾說,在來台灣學習中文之前,曾經短暫在中國杭州負責教英文,但選擇在台灣落腳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受不了中國的空氣品質,台灣的空氣品質與中國差很多;韓可蕾說,在中國時其實沒有時間可以練習中文,但是在台灣,擁有好的環境與時間可以學習。
來台學習將近2年的越南同學陳金龜說,除了空氣乾淨之外,台灣的治安環境安全,以及繁體字的學習環境,是吸引學習的主要動機。陳金龜說,相較於中國的簡體字,繁體字看起來比較漂亮,特別是在書法的部分,對於教育部所規劃的課遊程,陳金龜也說,在觀光中學習的效果比較好,可以直接接觸台灣的文化與環境,跟教室內的學習是不一樣的。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畢祖安表示,中國也推行漢語(中文)教學,但台灣的特色是小而精、小而美,擁有多元活潑的特色,可以針對學生需求客製化課程,畢祖安說,台灣的觀光資源是我們的特色,其實不只是語言學習,還有其他很多外國人最愛台灣的美食、風景與人情味,這項此政策就是推出台灣的品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