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苗栗縣三義鄉台三線公路西邊的龍騰斷穚,是日治時期台鐵縱貫線(山線)鐵道全線通車的前一年(1907年)由日本人設計興建完成通車的。
百年來歷經改道、地震等因素,聳立於青山綠葉間的巍巍橋墩,歲月推移,運輸功能消失的必然,反倒變成台三線週邊大安溪流域山區著名觀光景點的偶然。
斷橋廢墩,荒草落花,浪漫想像延伸的同時,如何啓蒙承先的功能於永續,銜接流域文化的内涵於後續?華陶窯仿相同的施工方式,以磚塊砌造新拱橋於窯場一隅,委訴著不同民族統治的跡痕於蒼煙落照間。且以花卉植物為主角,在橋墩旁的兩邊坡,一邊種2002年由日本引進的「Iris花菖蒲」,一邊種台灣特有種的「台灣百合」。婉約心訴,日本人建的橋毁了,重現於華陶;造橋的日本人走了,換了日本來的花,伸延了流域文化斑剝故事的底蘊。
花開於春末的日本Iris花菖蒲,花期過後,緊接著台灣百合花上場,喇叭型的花冠躍飛於夏季綠野間;猶如政權轉遞的過往,島嶼人們的靱命依然;藉由花卉時序的演替,回眸自許:「一分鐘前是歴史;文化,是祖先走過的路的累積。」值此夏末花開的斜照時分,更湧懷思,更盼期許。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