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返校讀經濟:追尋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返校讀經濟:追尋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一)

 2019-12-07 13:00
經濟學始祖亞當斯密(左圖)在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還認為,人的尊嚴就是一個道德的存在,競爭跟圖利都必須在理性跟人性面前低頭。但到了二十多年後的馬爾薩斯(右圖)《人口論》,人已經徹底退化成動物,人類的生存不再跟社會制度安排有關,而只受到食物多寡、自然環境的支配。圖/維基共享資源,民報合成
經濟學始祖亞當斯密(左圖)在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還認為,人的尊嚴就是一個道德的存在,競爭跟圖利都必須在理性跟人性面前低頭。但到了二十多年後的馬爾薩斯(右圖)《人口論》,人已經徹底退化成動物,人類的生存不再跟社會制度安排有關,而只受到食物多寡、自然環境的支配。圖/維基共享資源,民報合成

《巷仔口社會學3:如果贏者全拿,我們還剩下什麼?》編者序文

最近幾年上經濟社會學的課,宏仁老師都會使用經濟學的標準教科書,來對比跟社會學觀看經濟現象的異同。

這個學期他使用了吳聰敏老師撰寫的《經濟學概論》,閱讀此書時,感覺好像返校重讀經濟學。吳老師是他大學時的總體經濟學老師,非常認真,對於台灣經濟史有許多獨到的見解。過去他使用翻譯的美國經濟學教科書,學生經常感到格格不入,因為都是美國的例子,但吳老師的這本書使用了非常多台灣資料來說明經濟現象,而且文筆流暢,這本書應該是目前台灣學生學習新古典經濟學的最佳入門書籍。

你是忘記了「人是社會產物,不是自利動物」,還是害怕想起來?

在該書的第一章第三節「人是自利的動物」,討論經濟學最關鍵的一項基本假設:「人的行為反映其自利的動機,人是為自己而活。」但這個假設實在太違反我們的日常情感了。

吳老師喜歡登山,我們就來看看某個因登山而起的實際案例。有一群互相不認識的人,一起去能高安東軍縱走,期間一位隊員A體力不支、脫隊嚴重,最後死亡。後來A的家屬去法院控吿其他同行隊員沒有善盡「互助互相照顧的責任」,以至於A死亡。

這些被告的隊友一定心裡OS:「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啊?不就只是爬個山而已嗎?」「把所有的痛苦都留在過去,就這麼忘了不好嗎?」

按照經濟學的說法,人類行為反映其自利動機,人是為自己而活、人是自利的動物,那麼A的家屬憑什麼吿其他隊員,何況大家是互相不認識的一群人。

但法院判定同行隊員需負有保證人的義務,而不是一群完全不相干的人,這些義務包含「盡可能陪伴、鼓勵、救援時留下食物」、「下山向外求救」、「報案」。司法體系的看法經常反映社會大眾的主流思考,所以即使是一群相互不認識的人在一起,我們都會認為,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已經組成了一個小團體/社會,也因此要負有某種社會道德義務,彼此不是互不相干、只要追逐自己利益的原子式個人。

經濟學不僅假設人是自利的,而且是自利的「動物」,這種說法剛出來的時候,嚇壞了許多人。經濟學始祖亞當斯密在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還認為,人的尊嚴就是一個道德的存在,競爭跟圖利都必須在理性跟人性面前低頭。但到了二十多年後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798),人已經徹底退化成動物,人類的生存不再跟社會制度安排有關,而只受到食物多寡、自然環境的支配。不過,人類社會的組成跟動物一樣,就只是為了吃飽而已嗎?顯然不是,要不然怎麼會出現今年(2019)五月以來香港的大規模抗議,持續至今仍未退燒?

真理是這樣的:即使有地心引力,但不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小鳥仍然會奮力往上飛翔;即使有自利,但不是因為有自利,人類仍會做出道德的經濟行動(經濟社會學鼻祖波蘭尼〔Karl Polanyi〕說的)。

如果沒有遇見經濟騙子就好了

但是我們生活世界習慣認為,高效率、高獲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進步等於經濟發展,就得追尋資本主義的邏輯,自利式的「賺大錢」才是王道。然而自由市場的發展是歷史的產物,人類歷史上有許多不同型態的市場運作,經濟的運作從來就無法脫離社會、文化、和政治的因素。於是首要之務,就是要認識到:經濟自利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產物,因此在過去、現在、未來,它都不會是支配市場行為的單一原則。

1998 年的美國杜克大學,一群學生在校園靜坐,他們抗議的對象不是學校,而是因為身上那件印著Duke 標誌的衣服。學生們發現,這些他們引以為傲的服飾沾滿勞動者血汗,這些勞動者們在低薪和惡劣環境下的工作,而這樣的壓榨更隨著全球產業的競爭,繼續向下沉淪。這場在美國校園開展的反血汗工廠運動,逐漸成為世界性的社會運動,多少翻轉了全球供應鏈的遊戲規則,也稍微改善了第三世界工人的勞動情況。

如果我們認為自由市場是唯一的經濟制度安排,這種視野將會把人類變成狹隘的經濟人,從而將人類困在市場經濟的牢籠當中──少數資本家拿走利益,人類卻集體賠上社會整合、自然環境,以及人的自由與尊嚴。如果你存了好久的錢買一輛汽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你會認為這是市場自由競爭運作法則的結果嗎?本書的第一篇從不同的面向提出各種可能性,例如公司治理就不見得只為了老闆和股東,能源科技的政策如何制定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邏輯。認清資本主義和市場的多樣性,不但讓台灣的黑狗兄有繼續打拚的氣力,也讓我們對未來會有積極的想像。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