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風俗,很容易令人想起節慶。澳洲有兩個節慶是全國放假最長的,一個是復活節(Easter Holiday,每年3月至4月間其中一個星期五至下星期一), 另一個是聖誕節(Christmas)加新年(New Year)(由12月24日至翌年1月2日)。前者僅有四天,只比長週末(Long weekend,即星期五或星期一放假,加上週末合算三天)多一天而已。聖誕節配合學校假期可以長達一週以上。在不放長假機構上班的父母也請假與孩子們一起渡假。表面上雖很有假日的派頭,實際上卻缺乏濃厚的節慶氣氛。因為澳洲地處南半球,氣候與北半球的歐美相反,正值炎夏綿綿,大家都開車跑到海邊渡假,城巿幾乎十室九空,而海邊旅館則一房難求。正是海岸多見垂釣客,沙灘盡是弄潮兒。這與大雪紛飛,圍爐共話的白色聖誕相比,卻是另一番景象。
據1996年調查資料顯示,澳洲天主教徒占人口27%,聖公會占22%,其他基督教派21.9%,合計70.9%,都是屬於西方基督宗教(Christianity)系統的。因此,復活節和聖誕節都被政府定為國定假日。那些自稱無宗教信仰的16.6%人口和9%的不知情者,也有可能藉放假的機會來參加聖誕節的活動,甚至有湊熱鬧上教堂參加彌撒或吃聖誕餐的。除了那3.5%有特定宗教信仰的少數外,可說是普天同慶,共享聖誕之樂。
除了這些大節日外,一般的澳洲民眾很喜愛派對。從小孩子一週歲開始,父母就為她(他)們舉辦生日派對,參與者是親戚朋友或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上幼稚園至初中一年級13歲前的生日派對,參與者主要是同班同學,由慶生主角親自挑選和邀請。除了給她(他)們自主權外,還讓她(他)們練習如何舉辦派對,從採購、布置場地到發邀請函,都要親力親為,父母兄姊從旁協助。
過了13個生日派對後就暫時停頓,直至21歲成年生日,就不要父母協助,也不邀請父母參加,只找自己的畢業同學或工作伙伴,假俱樂部或大餐廳舉行,表示她(他)們長大成人了。
除生日派對幾乎年年舉辦外,還有其他各種形形色色的派對,例如畢業派對、訂婚派對、結婚派對;老夫老妻也有銀婚(25週年)、金婚(50週年)和鑽石婚(75週年)派對;工作場所常有迎、送派對;買了新房子,也有喬遷派對(Housewarming party)。
平時為了與友好相聚,也巧立名目,舉辦派對,例如,旅行回來的彙報,二人同登而立或不惑之年(Double Thirties or Double Forties)的祝賀等等。可能由於澳洲地廣人稀,居住太遠,平日難得見面,有時需要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也許由於澳人太過休閒,在派對可以認識新人,聯絡舊識,藉機鞏固人際關係。
澳洲民情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伙伴情誼」(mateship),這是在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荒年代,哥兒們披荊斬棘、艱苦奮鬥時所結下的互相依靠、互相幫助的情誼。這種傳統即使在現代化的世界也沒有中斷。假如你的汽車在路上拋錨,不管在市區或郊野,很快就會有開車經過的人下車相助。幫不了忙的就會代你報警或電召保險公司技師過來。推而廣之,如遇山火,附近居民會群集而出,合力撲救;如有失蹤的孩童或寵物,也會奔走相告,幫忙搜索。這種「愛群」的特性也許是因澳洲孤寂的環境培養得來。
英人保守,待人冷漠。澳人生活在這陽光燦爛的大地,性格剛好相反,遇人總是熱情相待,甚至一見如故。不知姓名的互相稱mate;已知姓名的多以名字(Christian name)相呼。鮮用頭銜或姓氏,以示親切。絕對摒棄英國傳統的階級意識,盡情流露平等的觀感。雪梨作家何安(Donald Horne, 1921-2005)在1964年所著《幸運的國家》(The Lucky Country)一書,開始就說「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國家」, 所言不虛。由伙伴情誼衍生的平等思想,在待人接物之時也可看出。即使下屬為上司辦事或子女為父母效勞,分屬理所當然。但上司對下屬、父母對子女,事畢例必言謝。如坐計程車,大衣提包放後座,乘客必與司機同坐前排,既表平等,亦示禮貌。如路途遙遠,必互相攀談,無分主僕。
澳洲很少數代同堂的大家庭,絕大多數採小家庭制。平均每戶人口由1919年的5.7人減至1928年的4.5人,到了1990年降至3人,2001年更降至2.6人。除了減少生兒育女是主因外,一方面社會富裕,多數人有能力買房子;另一方面社會福利佳,又有安居工程,買不起房子的老人也可住政府廉租屋,所以毋須三代同堂。
此外,子女長大就業後不與父母同住。甚至年屆18歲尚在求學中,為了表示自立,也出外賃屋居住。有些父母鼓勵子女自立,聲明如不搬出,就要繳租。所以澳洲的少男少女年齡達到15歲零3個月(工會規定最低就業年齡)以後,就外出打零工,賺取零用錢,也開始儲備租金。這種自主精神與自主風氣頗為流行。有些已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又喜保留學籍一年,出外工作或遠赴海外工作旅行,試行自力更生的獨立生活,然後才重返校園。未婚的上班族,也愛趁著青春年少時,沒有家庭的羈絆,儲夠金錢,申請長假或者索性辭職,前往海外體驗生活。從這些獨特的民情風氣,也可看出澳洲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一般的家庭生活也很活潑可愛,平日大人上班,小孩上學,星期六是全家的運動日,不是送小孩去比賽,就是乘車出遊,到海灘游泳或入森林健行,接觸大自然,吸收新鮮空氣。懶得出門運動的人,多在家裡看電視裡的體育節目,因為週末電視台都轉播運動賽事,尤其是球類的比賽,觀眾別無選擇。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星期天上教堂,下午在家招呼親朋或鄰居燒烤,一杯在手,邊說邊吃,共敘天倫之樂。所以隔壁的後花園常會傳來燒烤的香味和歡樂的笑聲。「享受你的人生」(enjoy your life)是澳洲人的口頭禪,不僅是澳洲民族的快樂人生觀,也是他們現實的生活寫照。
本文摘自《澳大利亞史-古大陸.新國度》(三民書局)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