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北投出總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北投出總鋪

 2020-01-25 15:00
黃德興與1960年代的北投街道。圖/玉山社提供
黃德興與1960年代的北投街道。圖/玉山社提供

在北臺灣,出身自北投的廚師數量不少,除了我以外,和我同輩且名聲較響亮的還有紅象獅、陳萬得、阿章師、阿明師、炎仔、阿祿師、陳國泰等,以及和我一起當兵、後來去日本發展的陳明雄,人很多啦,講不完。阿章師和阿明師是兄弟,原來一起在臺北蝴蝶蘭酒家工作,後來兄弟兩人回到北投,出掌北投的南國旅社,在華南飯店還未成立的時候,南國旅社算是北投最大的旅社,主要供應臺灣料理和日本料理,臺灣料理就是由阿章負責,日本料理則是阿明,因為客人多,旅社知名度高,料理也因此出名。

但其實,北投各旅館、酒家因為廚師不同,也都有不同的特色,像美華閣,開業時是馮姓的師傅當師傅頭,就推出上海菜,後來馮師傅去圓山飯店,又請廖師,再推出臺菜。炎仔、阿祿師也是兄弟,阿祿師在梅子餐廳。陳國泰是北投八仙里的人,繼林財壽之後,擔任別有天的主廚。財壽師是基隆人,戰後初期在江山樓附近的真好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待在北投,也賣過豬骨髓、豬腦等材料,可算是「北投底」的師傅。比較晚輩的則有張紫屋、阿展、阿火仔、阿茂仔等人,阿展、阿火仔、阿茂仔可以算是我的徒弟,我幫了他們不少,現在出名的阿南(陳渭南)師就是師從阿火仔。更早一輩的則有妙師等人。

北投會有那麼多的廚師當然與旅館業發達有關,我年輕的時候,北投的旅社約有70餘家,需要很多廚師,單單師傅頭就70餘個,許多當地人自然以廚師為業,再加上彼此間「牽親引戚」,鄰居、親友也因此都進到旅館業當起廚師。另一方面,也和北投地方窮有關係,北投沒有「gâu人」(gâu-lâng,能人),地方經濟發展不起來。除了旅館業外,其他工作難找,北投窯業雖然發達,但窯工薪水微薄、工作辛苦。我小時候也曾短暫在窯場幫忙挖土,每天只有幾塊錢薪水而已,帶的便當只能配花生米。因為窯工生活困苦,到旅館工作,或是到臺北市內的酒樓、公共食堂、火鍋店當學徒就成了當地人的出路。

雖然北投出身的廚師多,但北投餐廳的烹調水準離臺北市內算是差一大截,因為早期多是旅館業,不是真正的餐廳,很多餐菜都以簡便為主,火鍋是一道菜,蝦子「煠煠咧」(sa̍h sa̍h leh ,川燙一下)也是一道菜;反觀臺北,酒樓歸酒樓,食堂歸食堂,還有許多頂級的餐飲場所,對烹調講究得多。許多北投的年輕廚師後來都到臺北市內的欣葉和青葉等餐廳工作。另一方面,廚師喜愛賭博、懶惰,沒有研究精進的精神,也是原因之一。

就我的觀察,早期臺灣菜的廚師比起外省菜的廚師來說,比較不會用心追求烹調技術的進步,這和餐廳的管理方式也有關係,外省菜館和廚師的關係比較有制度,主廚率領一群廚師或學徒包下整個餐廳廚房的工作,薪水按照營業額抽成,老闆對主廚百般禮遇,廚師們自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像北投酒家一樣的本地口味餐廳,餐廳老闆和廚師的關係比較沒制度,老闆對廚師約束很多,材料也好、烹調方式也好,縛腳縛手,甚至餐廳經營失敗還怪到廚師的頭上,以至於這些廚師沒有自我創新的空間,烹調水準當然就不容易發展。

在北投還是以旅社為主的時代,這些旅社主要供應清粥小菜,後來改為飯店(也就是常說的酒家)後,菜餚的變化也很有限。客人在房間裡和小姐喝酒、喊拳、吃菜,雖然需要有各種下酒菜,通常也只是半席─一個火鍋、二個乾炒的大菜。許多女中為了搶生意、招攬客人,就像我以前說的,給客人「寄菜」,一個火鍋、二道熱炒的半席菜可以分成好幾次消費,甚至火鍋本來都是雞仔瓜鍋、四色鍋,也改用九孔、蟳來做火鍋,火鍋的成本變高,兩個大菜就取消了。最後只用兩罐車輪牌鮑魚罐頭就算是半席菜,廚師越來越無用武之地,程度自然下降。後來很多年輕師傅離開北投,到臺北市內的青葉或欣葉餐廳,這就是重要原因。

因為受到種種的限制,北投飯店的菜餚就缺少了創新的特色,除了火鍋外就是一些下酒菜。以「三杯雞」來說,原本是臺灣的家庭菜,以前的臺灣家庭,婆婆為了幫生產的媳婦進補,但疼惜媳婦不會喝酒,所以特別做這道料理,後來逐漸流行。以前北投酒家沒有用這種三杯,都是用雞仔瓜鍋、四色火鍋。我在北投「 百樂匯」 的時候, 還沒有做三杯,也沒聽過這道菜。大約是1969、70年的那段期間,我和「漢章」(林漢章)一起經營「風月庄」時,漢章才告訴我有這道菜,但我沒有做。1970年我的朋友劉○圭,受聘到北投新開張的大觀旅社擔任廚師,「大觀」開業時,我跟劉仔說,這個新的菜做看看,結果做到很出名、很好吃,從此之後就開始在北投流行。三杯雞會在北投流行,和當時北投旅社逐漸「變款」,轉型為飯店也有關係,三杯雞因為適合作為下酒的大菜,所以傳遍北投。但即使如此,我去來來飯店擔任主廚時,也不敢做這種「物件」,因為這算是北投菜,感覺起來比較不正統、不高貴,但後來為了迎合客人的喜好,我們還是推出「三杯烤雞」這道菜。

那時做三杯料理都是買現成的三杯鍋來做,鍋子是用「鉎仔」做的,至於雞則是用土雞,土雞肉好吃,使用的雞都是來自淡水。淡水有二、三個賣雞的商人,先從山上農家收購整批的雞隻,關在自家的雞舍裡飼養,如果北投旅社這邊需要,就可以隨時供應。以前的醬油、麻油也比較純、好吃、比較香,比較不會摻一些有的沒的。

黃德興師傅口述台灣料理選粹


扁魚春餅

主要材料:澎湖產薄扁魚、豬前腿肉、港蝦、蔥珠、蒜頭、蒜白、豆芽、春捲皮

做法:薄扁魚下油鍋炸至金黃後隨即撈起、瀝乾,因質地酥脆,可用刀面拍打,使之碎裂。豬前腿肉切絲(後腿肉太澀不可使用),港蝦蝦仁切片,蒜頭切薄片下去油炸,後座油脂放入沸水滾熟後切絲,備用。豬前腿肉切絲、蝦仁和蔥珠一起下鍋炒,再加入扁魚、蒜頭、醬油、後座油一起拌炒,鍋中會產生一點湯汁,糝入少許太白粉,使之滑溜,放在鐵盤中冷卻。蒜白切絲、豆芽菜,和前述鐵盤中的原料一起拌炒,並試其口味,調整鹹淡。

以上述菜料加上一些白糖, 放在春餅皮上,在春餅皮周緣沾上一點水分,將春餅捲成圓柱狀,在桌面上滾動,使之紮實,將開口黏緊,再下油鍋油炸。另以蔥、蒜、芹菜、薑絲切碎,加入一點高湯,以碗碟盛裝做為沾醬,食用春餅時,先沾少許沾醬再入口食用。


金錢蝦餅

主要材料:河蝦(臺灣話叫做「港蝦」)、扁魚、熟荸薺、後座油、蛋

做法:先將一片後座油,片成相連的兩個圓片狀,接著將河蝦剝殼後剁成粗粒狀,加入太白粉攪拌。另將扁魚、荸薺、蔥花、剩下的後座油碎片皆剁碎,與剁碎的蝦肉一起混合,再加入胡椒、香油、糖進行調味,加入打散的蛋白液,加以翻拌,調混後,放入冰箱冷藏,使之變硬,這樣才方便處理。

將材料取出一小塊, 放入兩片後座油片中,外表塗上一點蛋白液, 沾麵包粉,放著備用。將油鍋加熱至一百八十度,包覆後座油的蝦餅放入油鍋中炸,入鍋後立刻把火關小,將油溫降低,才不會「臭火搭」,外表才不至於焦黑,約炸至五至六分鐘,等蝦餅慢慢熟了後即可起鍋。

本文摘自《蓬萊百味臺灣菜》(玉山社,2019年12月)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