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服抗凝血劑防中風一旦受傷恐大出血 新藥15分鐘凝血救命更保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服抗凝血劑防中風一旦受傷恐大出血 新藥15分鐘凝血救命更保險

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因為心房顫動引發,因此患者多需服抗凝血藥防中風

 2017-05-18 16:38
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高,需要抗凝血劑預防。圖/取材自網路《民報》影像合成
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高,需要抗凝血劑預防。圖/取材自網路《民報》影像合成

全台有超過2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因為心房顫動患者比常人容易形成血栓,平日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腦中風。吃抗凝血藥的患者若一旦需要緊急手術,有無法止血的風險,衛福部食藥署在今年4月核准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的專用「反轉劑」上市,經由靜脈注射可在15分鐘內快速恢復凝血功能,在緊急時發揮救命功效。

根據統計,台灣每47分鐘有1人因腦中風死亡,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跳不規則,血液在心房內流速減緩或滯留時,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剝落順著血流達到腦部,便會造成阻塞引發腦中風。

依盛行率推估,全台1%-2%民眾有心房顫動的疾病,約有20萬至25萬名患者,一旦確診,規律服用抗凝血劑可預防血栓形成,進一步預防中風。目前預防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的藥物,有傳統抗凝血藥物以及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可選擇。

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表示,傳統抗凝血藥物作用慢,且治療限制多,經常影響患者服藥順從性,而且傳統抗凝血藥物易造成顱內出血的副作用,在亞洲人身上更是明顯,發生率是白人的4倍。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在幾年前問世之後,大幅改善傳統抗凝血藥物治療上限制,而且顱內出血的副作用較傳統抗凝血藥物少70%。

傳統維他命K恢復凝血需15小時

「不過,不論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都是以抑制心房顫動患者凝血功能,也就是讓血液不易凝固達到預防中風的成效,因此當心房顫動患者在服藥期間突遇意外發生,例如:重大車禍、跌倒骨折、大量出血等需要進行緊急手術時,患者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回復,直接影響患者緊急手術的成功率。」馬偕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表示。

傅維仁說,遇緊急需恢復凝血功能的狀況,傳統抗凝血藥物必須倚靠施打維他命K恢復凝血功能,作用時間需15小時;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則需等待藥物代謝或藉由血液透析恢復身體凝血作用,也要好幾小時,在面臨緊急手術的關鍵時刻,是跟時間拔河,愈快愈好。

隨著醫藥技術的不斷進展,4種新型抗凝血藥物其中之一的dabigatran專用的「反轉劑」被發明出來,可以在15分鐘內快速反轉抗凝血劑效果。醫師表示,過去使用反轉劑需要專案申請,今年4月食藥署通過適應症核准上市,有需要的患者可自費使用。

傅維仁形容,如果抗凝血藥物像打開預防中風的開關,反轉劑就是在緊急時候「關掉開關」,讓凝血功能快速恢復。目前市面上的4種新型抗凝血藥物只有1種有專用的反轉劑,其餘3種尚在研發中。

即便新型的抗凝血藥物效果較好、副作用小,且又有專屬反轉劑,對患者是一大福音。不過醫師提醒,無論傳統或新型的抗凝血藥物,都有一定的出血風險,因此若患者近期曾經中風,或是肝腎功能不佳者,有可能並不適合,用藥前需經過審慎評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