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台灣資訊工業野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台灣資訊工業野史

 2016-11-01 17:44
1982年3月,全台警方雷厲風行掃蕩電玩。這新聞背後,牽涉到台灣資訊業的一段野史。(圖為1982.03.09中央日報8版)
1982年3月,全台警方雷厲風行掃蕩電玩。這新聞背後,牽涉到台灣資訊業的一段野史。(圖為1982.03.09中央日報8版)

野史總是比正史精彩動人。台灣的資訊業有今天的成就,這野史故事裡許多「無名英雄」的貢獻更功不可沒。

技術積累:加工出口區的OEM時代
話說1960-70年代,台灣主要是靠加工出口維持經濟成長,改善社會的貧困。於是有各加工出口區的成立,例如楠梓、潭子、桃園、中永和等等。國際知名大廠,例如RCA、TI、GI、Digital、Philips、三洋、新力等等分佈全台。這些公司來料加工,成品再完全出口,政府不打任何進出口稅,在台灣製造了很多工作機會。

當時國中畢業生一畢業就被工廠的遊覽車帶走,整批進駐廠區宿舍,開始受訓零件裝配工作。工廠的骨幹就是工業工程系畢業的領班,負責規劃制定生產流程,做好品質管制。這段期間,台灣學到的是美日公司的現代化生產管理技術,再加上一點初級的維修;至於較深入的維修,原廠會派駐老美老日工程師在禁區實驗室內,台灣人不得任意進入。生產的產品五花八門,有電視、音響、無線對講機、監視器、玩具、電子零件等等。

到了1970年代中期,遇到全球石油危機,全世界經濟蕭條,這些廠一一關閉或撤離,台灣面臨何去何從的挑戰。小蔣於是召集孫運璿、李國鼎等幾位經濟大員,為台灣規劃長期發展目標,確定在新竹成立科學園區,並制定資訊工業為台灣未來發展方向,由果芸任資策會長,全面推動資訊工業。

街機電玩:抄襲起家,盛極而衰
台灣民間工業的生存力非常強,只要政府不要去打壓,它們就會自行找出一條生路。機警的商人發現當時日本出現一種街機電玩,不斷丟進銅板就可以玩上癮。在日本聽說是大哥級把持的,一般人不敢山寨抄襲,新機出來一週是最賺錢的時候。這些台商在日本蹲點,一旦推出新機,就立刻設法買一部,將其照相解體,主機板寄回台灣,將零件列表後融下來,交給零件商採購;電路板則交給製版工廠照相翻製,於是在一週內,台灣街頭就出現一樣的機器。

這些業者多半是高工或五專的電子科畢業,晝伏夜出,鐵門深鎖。一到晚上9點多之後就開始工作,形成完美結合的供應鏈分工團隊。這是家庭工業的經營方式,從測試、組裝到發貨,其嚴密的營銷鏈遍及全省。

一部電玩街機包含電視監視器、搖桿、電源供應器、微處理、邏輯電路和記憶體等,其實就是一部小電腦。當時大街小巷走廊裡隨處可見整排電玩街機隆隆作響。經營的方式更具創意,每五部機就有兩部收錢的鑰匙是交給管區警察分紅。就這樣,電玩街機如滾雪球般在全台百花齊放,小學生背著書包沒去上課,中午餓肚子因為午餐錢都餵電玩去了。媽媽提著菜籃沒去買菜,晚飯沒著落,因為買菜錢也餵電玩去了。產業越滾越大,就連當時的知名高科技模範生也都參與在整個產業鏈。

這樣光景持續了兩三年,直到1982年3月,有一位媽媽寫了一份文情並茂、另人鼻酸的陳情信,在立法院開議當天的會場外遞發給立委。一開頭就是「救救我的孩子吧!」這位媽媽說,她的孩子原來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自從迷上了電玩後,卻一歩一歩走上毀掉前途之路……當時立法院引起很大轟動,立委質詢內政部長林洋港後,行政院當天晚上宣佈隔天全台同步全面取締銷毀電玩機。

這不是一件小事,當時台灣有多少業者靠它生存,還有上億電子零件存貨不知如何消化,一旦全面取締,恐會造成大量跳票家破人亡。第二天下著超級大的雨,警察單位開始全台取締電玩。晚上在台北後車站的某處民宅二樓,聚集著各電玩從業大哥級的人物,也包括知名資訊業模範生,共同商量對策。最後決定在隔天所有台灣主要平面媒體正版刊登全頁廣告,要求政府延緩實施,強調取全面取締會對剛起步的、台灣全力推動轉型的資訊工業嚴重打擊倒退數年,對未來的產業競爭造成很大影響。

第二天,全頁廣告果真是全面出刊,但以當時的社會輿論,政府絕不可能妥協。一週之後,全台各地送來的取締電玩機集中公開銷毀,濃煙密布天空。業者也只有死了這條心。

山寨時代:你有蘋果,我有香蕉橘子
台灣人是永遠打不垮的。兩三個月之後,電玩業者又找到一條生路:複製蘋果Apple II,因為該機沒有保護機制,零器件80%和電玩機雷同,可以消化掉這些庫存。剛開始經營的模式是租店面,擺很多機器,灌了很多遊戲軟體,配上手搖桿,客人在櫃台付費,每一小時固定收費使用。這是變相電玩死灰復燃,但警察不便取締,因為業者宣稱他們是配合政府發展資訊工業微電腦,沒有賭博,按時收取電腦使用費,使用者自己決定要用何種軟體云云。

這樣過了幾個月之後,業者對於Apple II越抄襲越有把握,美國也出現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於是業者開始想到外銷,先從東南亞銷起,價格不到原版的三分之一,使用的名字則有Orange、Banana等各種水果名字,後來連對美國都敢明目張膽的外銷。蘋果十分頭痛,只好在下一代Apple III機和Lisa都使用ASIC,讓台灣業者碰到釘子,不知所措。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1983年,IBM進入PC市場,採取的商業模式是使用Intel 8086的CPU和微軟的PC DOS系統。但IBM記取蘋果的教訓,先對台灣來個下馬威。當時台灣有東元、台通在大量「OEM」IBM的Monitor和Printer。IBM發了一封公開信給台灣政府和業者,強調IBM不是蘋果,若台灣抄襲PC而政府又不能取締,IBM會訴諸法律並把目前在台灣的訂單撤到韓國。

面對IBM的強硬聲明,台灣業者會輕易就範嗎?不,他們一面開始抄襲製作樣機,一面尋求解套從法律面著手。由於IBM PC使用Intel CPU,而且完全依照Intel公開提供的應用電路佈線,這部分IBM不具有知識產權。軟體操作系統使用微軟的PC DOS,但微軟也同時出了MS DOS,IBM也沒有專利。IBM唯一有的,就是隱藏在EPROM裡的BIOS驅動程式版權。台灣業者只要能重寫一份兼容的BIOS就可以避開法律問題;至於威脅目前訂單要轉韓國,那是遲早的事,台灣即使不抄襲也會發生。

飲水思源:台灣PC暢銷全球,別忘了謝謝IBM
台灣業者於是委請某科技研究院背地協助,研發一套新的BIOS,讓台灣的機器進入美國海關時,使用IBM提供給美國海關的兼容測試機能順利通過。就這樣台灣開始堂而皇之地進入PC世紀,行銷全世界。

此後,隨著PC市場不斷擴大,微軟不斷出新的操作系統,Intel從8086一路改良到286、386、486、Pentium等,台灣在幾年之內成為全世界PC的設計和製造中心;再加上Modem的生產設計,最後逼得IBM放棄PC產業,Digital Equipment、Sun Micro關門大吉。台灣在加速全球資訊工業的發展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若沒有台灣的參與,微軟、Intel和蘋果就不會是今天的局面。

這些輝煌的「野史」,伴隨著竹科等「正史」,讓台灣在種種困難中不斷浴火重生。希望台灣能延續發揮,不要將所有的未來命運都寄託在別人的施捨讓利,而忘掉自己曾經擁有堅韌的生命力和智慧。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