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受家暴不敢上法院 原住民婦女更需援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受家暴不敢上法院 原住民婦女更需援助

花蓮家暴受害者 原住民佔四成

 2018-01-24 13:19
兩位原住民受害婦女出席現代婦女基金會「法庭協助撇步」記者會,訴說家暴遭遇尋求協助所面臨的問題,受暴婦女右手腕還包紮著紗布。圖/王志偉
兩位原住民受害婦女出席現代婦女基金會「法庭協助撇步」記者會,訴說家暴遭遇尋求協助所面臨的問題,受暴婦女右手腕還包紮著紗布。圖/王志偉

現代婦女基金會協助花蓮縣遭受家暴案件中,有高達4成受害人為原住民,卻因受到傳統文化觀念,不僅對「上法院」有相大恐懼感,需出庭時也常出現「不願求助」、「不敢提問」、「拒絕服務」,或是「撤回保護令」等情況,基金會駐花院家暴服務製作一支原住民母語發音影片強化宣導,也盼部落婦女勇於求助。

現代婦女基金會駐花蓮地方法院家暴服務處統計顯示,2017年的服務個案中具原住民身分者佔了41.5%,其中以太魯閣族為多,阿美族其次;居住於北花蓮者佔58.3%,中南區則佔36.5%。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范國勇指出,原民受暴婦女在尋求司法協助時,可能怕丟臉或受到親族的壓力而選擇隱忍,已聲請保護令的原民家暴受害者有21.7%選擇中途撤回;獲發保護令的,則有16.4%再次受暴卻不願使用保護令,使得被害人的安全難以被有效維護。

當中,部落的人際互動緊密,原民婦女常擔心求助後反造成娘家、部落中的人際壓力,或因不了解保護令的功能,以為聲請保護令就表示要讓對方被關或離婚,擔心造成更大困擾而淡化受暴事實。因地處偏遠交通因素也是降低、放棄開庭(申請保護令)的意願,讓偏鄉家暴防治的司法保障缺了一大角。

現代婦女基金會司法社工部主任黃心怡表示,花院家暴服務處製做了專屬原民族群的「法庭注意事項」影片,由阿美族、太魯閣族人以母語發音,並運用影片舉辦多場宣導,主動前往偏鄉部落幫助不熟漢語、法庭程序的族人,了解開庭前中後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減少面對出庭的擔憂。

花蓮縣原住民新部落發展協會林俊雄執行長提到,社區中的原民婦女受暴可能會擔心鄰居的指指點點,感到丟臉而不願意對外求助,「法庭注意事項」影片以太魯閣族語錄製,讓族人覺得親切且印象深刻,對部落了解法庭有很大的幫助。

花蓮地院少年家事庭陳雅敏庭長說,花蓮地院為原住民示範法院,因此在民事、刑事訴訟提供了許多法律、語言方面的協助,包括11位具阿美族、布農族、賽德克族等原民身分的調解委員;此外,也感謝與花蓮少年家事庭合作13年的現代婦女基金會駐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提供當事人心理安定的力量,安排社工在開庭前提醒、與當事人討論蒐證建議,開庭中的陪同,及開庭後協助安全離開法院等。有一些當事人因受到家族壓力而撤回保護令,法官也會請社工協助進行安全評估,必要時討論條款的變更,並與縣府、衛生局合作相對人處遇計畫,並期待落實不再犯。

花蓮地院少年及家事庭庭長陳雅敏表示,透過警政、衛生等機關合作,期待家暴施虐方落實不得再犯。圖/王志偉
 
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公開「法庭協助撇步」,由花蓮縣政府社會處黃姿華科長、現代婦女基金會范國勇執行長、花蓮地院少年及家事庭陳雅敏庭長及花蓮縣原住民新部落發展協會林俊雄執行長共同出席,盼能呼籲部落婦女勇於求助。圖/王志偉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