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照顧病患也顧好自己 日本專家有一套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照顧病患也顧好自己 日本專家有一套

 2018-01-24 15:37
印南裕之所長(右)示範,透過親身的感受,讓現場臥床體驗的學員直呼「真的有差、很舒服」,可以讓被照顧者更舒服的生活與減少壓瘡產生。圖/慈院提供
印南裕之所長(右)示範,透過親身的感受,讓現場臥床體驗的學員直呼「真的有差、很舒服」,可以讓被照顧者更舒服的生活與減少壓瘡產生。圖/慈院提供

老人家長年臥病在長,很容易造成壓傷(褥瘡),因應社會年齡老化,居家及醫療機構長期照護成為目前照護趨勢,花蓮慈濟醫院邀請日本亞洲動作資源普及研究所所長印南裕之,分享為行動不便及長期臥床的年長者平時在照顧方法,尤其是強調不拖移、不拉扯的自然動作照護及擺位方式。現場甚至還有剛下大夜班的護理師特地犧牲休息時間來學,反應相當熱烈。

由於少子化以及醫療的進步,日本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國家,約有27%的人口為年長者,日本高齡化嚴重問題已經與社會問題一樣的重要。印南裕之所長提到,台灣目前年長者的比例占13%,預計在5年後,台灣的年長者比例會提高到20%,以飛快的速度朝向高齡化國家前進,因此對於年長者的照顧更是醫療等照護機構目前最主要的目標。

在臨床上許多照顧服務員,仍會選擇徒手的方式替被照顧者轉移位,但不僅讓自己可能有多重的運動傷害,被照顧者也是相當不舒服,而轉移位時的一些小細節,也有可能造成被照顧者的肢體攣縮或是造成壓傷。印南裕之表示,長期臥床病人造成壓傷(褥瘡)的原因,主要來自於身體重心的「壓迫」與「剪切力」,而有效要預防壓傷的方法,就是需要控制外力、重力來預防改善。

他提出三個自然翻身擺位照顧時的重點,分別是「身體重心的移動」、「支撐的地方與移動的地方」以及「最佳的參考書就是參考自己移動的方式」,翻身可幫助患者大方向變換位置,但每次翻身再搭配「擺位」,就更加完善。

印南裕之分享一位中風兩年的老奶奶,長期臥舖肌肉攣縮不適,進食或是廁所沐浴都需要人協助。透過專業團隊介入擺位,慢慢將老奶奶的姿勢調整,3個月的時間便看出成效,慢慢的將原本扭曲變形的體態調整回來,病人感到輕鬆舒服,開始要求自己進食,笑容變多了也自發性的跟其他人交流。

長期照顧腦損傷病人的神經外科病房護理長余佳倫表示,在臨床上,因為病房的特殊性,經常需要照護長期臥床的病人,所以擺位與移位對病人來說相當重要,這次親自體驗了印南裕之所長示範的自然肢體轉移、擺放法後,才發現以前只想著讓病人「看」起來舒舒服服的姿勢就好,而忽略了對於一些長期臥床無法表達的病人身體上的感受,其實一個小小的撫平減壓動作,就能讓病人舒緩肌肉緊張、關節攣縮加重等問題,讓被照顧者有安心地感覺。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