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唱出歷史記憶的控訴:史詩般的《1944》歐洲歌唱大賽奪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唱出歷史記憶的控訴:史詩般的《1944》歐洲歌唱大賽奪冠

 2016-05-16 10:17
賈瑪拉(Jamal)獻唱的《1944》原本是一曲族群的「絕望哀歌」,如今卻成了「勝利之歌」(圖片:Maja Suslin/TT)
賈瑪拉(Jamal)獻唱的《1944》原本是一曲族群的「絕望哀歌」,如今卻成了「勝利之歌」(圖片:Maja Suslin/TT)

烏克蘭32歲的抒情女高音賈瑪拉(Jamal),其真名為蘇珊娜·賈瑪拉迪諾瓦(Susana Jamaladynova),上週末她在瑞典斯德歌爾摩舉行的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6),以《1944》一曲,打敗原先被看好的澳洲、俄羅斯等2名歌手,奪得年度冠軍。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5月15日報導指出,歌曲「1944」,是為了紀念二戰期間,克里米亞半島24萬韃靼人,遭到蘇聯前領導者史達林「種族清洗」政策,殺害或驅離家園,所獻唱的哀歌。

這位女歌手賈瑪拉,將這首歌獻給當年被迫流亡的曾祖母納茲爾汗( Nazalkhan)。納茲爾汗和自己的5個孩子,是當年24萬流離出走克里米亞的韃靼人縮影;他們「像動物」一樣被推進火車的車廂內;然後,被迫迎接漫長的巔沛流離生涯。英國《BBC》報導引述賈瑪拉的談話指出:「我想要解放這些被壓迫的靈魂,因為他們(後來)永遠沒有再回到烏克蘭。」

認同自己是「克里米亞韃靼人」族裔的歌手賈瑪拉,1983年誕生於前蘇聯時代,吉爾吉斯共和國的奧什市(Osh,Kyrgystan),成年後她選擇回到烏克蘭;不知是歷史偶然,還是歷史的嘲弄,她曾祖母的母國克里米亞半島,2014年遭到俄羅斯入侵併吞。

《每日電訊報》指出,賈瑪拉的入闈贏得如雷掌聲;其後,她又在電視直播現場,擊敗其它5名對手;這對同樣入闈的俄羅斯參賽者而言,心理上並不好受,形同是對俄羅斯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半島的行徑「打臉」。電訊報稱之為「微妙叱責」(none-too-subtle rebuke)俄羅斯。

僅管《1944》一曲,並沒有直按控訴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2014年發兵入侵克里米亞,歌曲開頭卻洋溢著對克里米亞遭受佔領處境的同情:「當陌生人湧入之際/他們直接闖進家門/把人殺光/然後說/無罪/我們是無罪的。」

 賈瑪拉(Jamal)這位參與歐洲歌唱大賽的首位韃靼人,一鳴驚人(圖片:網路翻攝)

俄羅斯官方,以及克里米亞政界,抱怨這首歌意圖污衊俄羅斯,不過,瑞士日內瓦的人權工作者認為,這並不違反「不得進行政治演說」的競賽規則。這位女歌手賈瑪拉在斯德歌爾摩獲獎後,為自己的歌曲辯護時表示:「音樂家理應表達真實情感,而不是唱一些,司空見慣,無意義的字詞。」2016年2月間,她接受《法新社》(AFP)訪問時證實,這首歌是「曾祖母之國」二度淪喪下的「絕望狀態」產物。她也告訴《法新社》,對她而言,一再憶及往事是難以承受重擔;如今卻有其必要性,因為現在克里米亞的韃靼人族群,身陷絕境,需要幫忙。

1944年史達林,將克里米亞的韃靼人,打成「納粹希特勒的同路人」,並將其殺害或驅逐出境;其後,蘇聯於1991年12月解體,許多流亡在外的韃靼人,重返克里米亞家園定居,然而不幸的是,俄羅斯於2014年奪併,統治這個半島。

賈瑪拉(Jamala),原本是位劇場歌手,後來成為烏克蘭的爵士樂明星,這位身材苗條的黑髮白人女性(svelte brunette)表示,《1944》這首歌,是為當年被迫流亡的曾祖母納茲爾汗( Nazalkhan),以及沒有機會重返克里米亞故鄉的韃靼人,所寫的一首「哀傷之歌」。

賈馬拉在領獎時,一襲韃靼女性傳統裝扮,情緒激動向全歐洲投票的人表示感謝,並且說:「我真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和平與愛。」這位歌手,還在後台表示:「這太棒了!我一直堅信,只要說的是真相,就能真正感動人。

這次假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烏克蘭歌曲《1944》,以總分534分奪冠。歌曲內容敘述史達林時代在克里米亞半島,進行的種族清洗。澳洲代表以511分獲第2名,始終被視為奪冠大熱門的俄羅斯,則以491分屈居第3。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