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援原民團體「原轉小教室」抗議原民會公布的傳統領域劃設辦法排除私有地,文化界今(15)日發起「119搶救我們的山海與縱谷-沒有人是局外人」,包括教授陳芳明、施正鋒、詩人鴻鴻、作家林立青等都到場支持,也已有上百位文化界人士連署聲援,原民團體表示,傳統領域劃設不完整不僅斷送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土地依據,針對大型開發案的知情同意權,等於為國內外財團大開方便之門,台灣珍貴的自然生態與原住民的文化恐怕將成為「被消失的風景」。
以《做工的人》一書暢銷,近來崛起的素人作家林立青表示,保護傳統領域就是保護國土,現在台灣的山海土地已經被過度開發和破壞,而巴奈等人在凱道待了一百天,卻被警察趕走,他認為原民團體要求傳統領域完整性的訴求很理性也很正確,「哪個過度開發的不是私有地?」林立青問,他呼籲大家看看那些飯店、別墅和會館,再來更理解和關注原住民傳統領域的議題。
施正鋒教授則說,他相信在明年地方選舉之前,在花蓮和台東,甚至南投、苗栗、新竹等,一定會有很多新的開發,靈骨塔等搞不好也會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因為這就和前瞻建設計畫一樣,「就是要綁樁,沒什麼道理」,政府就是和財團勾結,施正鋒也批評,民進黨說要做轉型正義,結果反而製造更多不公不義。
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林子凌也說,很多人說,如果真的把一百八十萬公頃的公有地和私有地都劃為傳統領域,漢人就得去跳海,但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根本沒有一個漢人因為原住民被趕到台灣海峽上,只有原住民不段被驅趕、離開家鄉。
林子凌表示,傳統領域是一個文化區域領域的概念權利,因為原住民文化的底蘊,是來自於土地,是靠著傳統領域的保護來維持的,但現在這樣的劃分方式,將讓傳統領域快速流失,造成原住民的未來文化必然會有斷層,巴奈他們在這裡堅持的,是在捍衛他們的文化不要被消失。
那布說到一半,在一旁的巴奈忍不住情緒激動落淚。圖/李秉芳
那布則說,他們選擇繼續留在台大醫院捷運站的出入口,想要表達的是優雅溫柔的堅持,而不是為了要求施捨,一百萬公頃的私有地範圍,是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土,也是台灣轉型正義不可缺的一角,那布也說,許多統派的朋友看到的是故宮的文化,而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河洛人只會談白色恐怖、二二八的文化,但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祖先從唐山跨越黑水溝來到台灣,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美麗的島嶼,台灣不應該再逃避土地的歷史真相。
詩人鴻鴻、林益仁教授、陳芳明教授、作家蔣勳等人也都加入連署,原轉小教室表示,他們之前放在凱道被警方清走的石頭和裝置藝術等,現在已經送到寶藏巖藝術聚落,預計將在6月17日到8月1日間舉辦「被消失的風景-凱道部落文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