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從瑞士來到台東服務大半輩子,已經70多歲的宋玉潔修女,雖然罹癌,但依然每天來回在台東關山到大武這段長達一百公里的路途,幾十年來持續照顧這片廣大區域裡的獨居老人…。這份愛心,怎能不令人動容、甚至羞愧?
在台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顧研究中心擔任副研究員的張耀懋老師表示,知道了宋修女的故事時,初時感到難過和不捨,但隨後帶給他更大的感觸是:地方上真的太缺少年輕人的力量,不僅僅台東,台灣還有好多好多需要年輕人的偏鄉…。
於是,他結合了多個社會團體,甚至募集經費,想要邀一群年輕朋友們,先上課訓練幾周,之後就到偏鄉、在地去駐點,時間看是一個月或兩個月,這個計畫會提供一定的預算,不一定行醫,只要專案是為地方服務,讓在地精神因此沸騰起來的就可以。
這也就是計畫定名為「史懷哲2.0版」的原因~不用大老遠跑到外國去行醫,台灣本地就有許多值得年輕人去長駐與奉獻的偏鄉。
這個計畫推出以來,獲得很多迴響,PTT批踢踢實業坊就有人因此號召「鄉民下鄉」、「自己的台灣自己救」,前一陣子因不收窮人醫藥費而受到社會矚目的羅東聖母醫院,也在臉書上分享這項史懷哲計畫,甚至連知名歌手范范(范瑋琪)也來留言表達對這個計畫的”respect”(尊敬)……。
確實,來自美國的花蓮門諾醫院創辦人薄柔纜醫師,便曾為了找不到醫師到後山服務,感慨地說:「(台灣的醫生)到美國很近,到花蓮很遠」;同樣位處偏鄉的羅東聖母醫院,也是找醫師找得很辛苦、很挫折,「台灣西部到東部來很遠嗎?可是,那些外國神父修女從義大利到台灣(如上圖),也沒聽他們嫌這裡遠過啊!」該院陳永興院長無奈地如此表達他的心情。
然而,總不能都倚靠外國人來愛台灣吧!?拿醫界很重視,已經舉辦過24屆的「醫療奉獻獎」來說,薄柔纜醫師得過,宋玉潔修女也得過,而羅東那些來自義大利的神父和醫師,更得過多次……,只不過,如今實況卻是,從去年開始,每年產生的十餘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第一次出現沒有外國籍得主的情況,這不是外國人都不奉獻了,而是這麼一甲子、半世紀下來,他們也幾近凋零殆盡了。換句話說,「在地精神」若不是真的回到「在地人」自身,終究還是會無以為繼吧!(下圖左起:薄柔纜醫師、史懷哲醫師、宋玉潔修女)
其實,根據這些長年在偏鄉服務的單位或善心人表示,他們的內心都非常渴望年輕力量的加入,一如憂懼長年所累積的在地價值,會因為後繼無人而殆失一樣……。
因此,北醫張耀懋老師這項尋找年輕「史懷哲2.0版計畫」,不僅得以延續在地價值,更可能激勵了年輕生命力得以發揮創意,打造出翻轉偏鄉的計畫。該計畫目前正接受報名中,至5月21日報名就要截止,請參閱「史懷哲2.0版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