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壽星
英國浪漫派詩人拜倫
「懂得四肢自由的人,猶如奴隸。」
——拜倫
先天跛足的詩人拜倫,四肢顯然不完全自由,但他卻追尋着自由放浪的一生。
1788年的今天,拜倫出生在倫敦一個衰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棄家出走,母親性情乖戾,因此拜倫具有孤僻和憂鬱的性格。10歲時他繼承伯祖父的男爵爵位,過著擁有世襲領地的貴族生活。但「拜倫勳爵」卻產生「貴族式的叛逆」,他在他所居地諾丁漢郡看到工人被壓迫的命運,深感同情。1805年他進劍橋大學主修文學與歷史,深受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等人影響,並開始創作詩歌。
透過詩集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貴族生活的厭倦和鄙視。但也因為貴族身份使他得以遊歷多國,擴展政治視野,豐富寫作題材。他親眼目睹歐洲被壓迫民族為自由和獨立的奮鬥,也看到英國在歐洲大陸不光彩的明爭暗鬥。他在國會發表演說,支持愛爾蘭獨立;他去義大利,投入燒炭黨人的運動(1816);最後他去希臘,參加希臘獨立戰爭(擺脫咢圖曼帝國),卻病逝在希臘軍中。1823年拜倫臨終遺言:「我的財產,我的精力都獻給了希臘的獨立戰爭,現在連生命也獻上吧!」希臘政府為拜倫舉行了隆重國葬。
拜倫在作品中塑造出所謂「拜倫式的英雄」,如《海盗》中的康德拉、《哈羅爾德遊記》、《曼弗雷德》中的主角,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們追求自由,反抗社會的罪惡,孤軍抗爭,终告失敗,這亦是拜倫人生的投射。他提倡平等自由,反對專制,支持各國的獨立運動,同情苦難人民。但他的貴族習氣卻又讓他無法融入大眾。甚至他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成為政客與貴族抨擊他的藉口。西敏寺曾經有很長的時間以「道德」理由拒絕安葬他的遺體。然而他的「貴族式的叛逆」,卻讓羅素寫《西方哲學史》時為他寫了一章。
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人們在他的天性中,都暗藏著一種愛人的意向與動機。」
「真理是時間的產物,而不是權威的產物。」
——法蘭西斯·培根
1561年的今天,英國倫敦河岸的一個爵士家庭出生了一個嬰孩,他就是後來成為古典經驗論始祖的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培根13歲就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讀神學、天文學、形上學、邏輯、數學、希臘文、拉丁文…。畢業後曾出任英國駐法使館的外交事務秘書、當選過下議院議員、出任掌璽大臣、大法官。卻在大法官任上,牽涉一樁賄賂案入獄,後獲國王赦免,閉門著書,反而在學術思想上發揮貢獻。
培根是意識到科學及其方法論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第一人。他的《新工具論》主要是對科學方法的分析。他的科學方法是以觀察、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把大量事實(經驗)搜集起來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被認為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