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祈求保佑 —行腳九芎城(14—2)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祈求保佑 —行腳九芎城(14—2)

 2020-06-09 12:01
坐西向東的西關廟。圖/李界木提供
坐西向東的西關廟。圖/李界木提供

靈惠廟

靈惠廟位在宜蘭舊城,俗稱城隍爺巷仔的城隍街上,早年的廟宇坐西向東,廟前有兩棵大榕樹,俗稱「松仔腳」是宜蘭舊城的重要路標和小孩玩樂、嬉戲及老人聊天休息的好地方。

60年代因市區道路拓寬,樹木被砍掉,舊廟被拆掉,並改建為二層樓的水泥廟,而寺廟也被遷到樓上,樓下一樓當作飲食店。

宜蘭漢人移民以漳州人占多數,先民自中國移民來宜蘭,移植原鄉信仰習慣,把地方守護神信仰建立在宜蘭的土地上,所以靈惠廟主神為開漳聖王,是宜蘭舊城重要廟宇之一。


城隍街上靈惠廟入口。圖/李界木提供

城隍街上靈惠廟。圖/李界木提供

西關廟

西關廟位在清代的城牆外的邊緣地帶,且位在東西南北門四個城門當中的西門外,因為是祭拜俗稱帝君的關羽的廟宇,所以叫做西關廟,也就是西門的關聖帝君廟。

清代西門一代濱臨宜蘭河,且有一條俗稱西門溝的水與宜蘭河連結,清代當地城外居民在無意當中於堤岸邊發現一尊木雕的帝君神像,於是建小廟祭祀,之後於咸豐二年(1852)建坐東向西約四坪大的廟,光緒十六年(1890)第三次建廟,第四次建廟於日治時期的大正九年(1920),戰後1984為第五次建廟,從坐東向西改為坐西向東,而且屬於「水泥廟」,廟貌巍峨雄偉,方便信徒的進入祭祀。

西關廟為宜蘭西門重要廟宇,是西門外居民重要信仰中心。戰時(1945)五月,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飛機前來轟炸宜蘭,當時坐東向西的西關廟的廟埕是泥土地面,一顆炸彈不偏不倚落在廟埕中心,形成一個大穹霳,當時附近大人及小孩均躲在廟裡或供桌底下,眼看炸彈要落下,恐怕大家性命不保,結果落在廟埕地上,震動恐嚇萬分,但無人死傷,真是萬幸,據老一輩的人表示,這是關聖帝君顯靈,揮舞其關刀,把炸彈擋到廟埕空地,以避免正中廟宇,造成重大死傷,此情此景,至今依然傳說下去。


宜蘭「西關廟」廟名匾。圖/李界木提供

慈雲禪寺

位在宜蘭舊城西路旁的慈雲禪寺,其前身一般叫做「西門大眾爺廟」,戰後改為慈雲禪寺。原來的「西門大眾爺廟」建於清代光緒15年(1889),其廟宇方向仍保持坐東向西,和其鄰近的「關西廟」並排在宜蘭舊城的濠溝外。早年這一帶原有一條和清代叫做西勢大溪的宜蘭河相貫通的西門溝,現已加蓋成柏油路面的西門路。西門溝可直通河船,載運貨物於「西門大眾爺廟」和「西關廟」前面通過,帶動宜蘭舊城西門的熱鬧與繁榮。

因為廟址位在西門外,所以加上「西門」兩字,廟宇因祭祀西門清代先人遺骨而稱為大眾爺,是「西關廟」外,西門一帶的重要路標和廟宇。此廟的建材自清代以來一直未變,牆基以石頭砌成,牆壁以土埆築城,外部貼上紅色磚塊,除增加美觀、裝飾外,並可保護土埆以防雨水侵蝕、剝落,保存著傳統建築質樸、厚實的感覺與趣味。


慈雲寺坐東朝西,是興建於清光緒辛卯年(西元1891年)三月的古剎,是宜蘭市最古老佛寺。慈雲寺是早期成立之大眾唸佛會,在家居士信徒共同捐資興建迄今。圖/李界木提供

從後面看慈雲寺。據住持陳述,廟之產權尚登記信徒居士名下,早期吳蕃薯,後洪誠實,因亡歿,至今尚未辦理繼承,登記慈雲寺所有,故至今廟宇無法興修改建,有漏水等情況,不得已將屋頂搭鐵厝,暫避風雨。圖/李界木提供

碧霞宮

宜蘭地方唯一的岳飛廟,位在宜蘭市城隍街上,光緒二十一年(1895),台灣因馬關條約而割讓給日本,而日本人派兵登陸台灣,但治理力量尚未來到宜蘭前,地方不寧,土匪群聚,進士楊士芳倡建碧霞宮,明治二十九年(1896)正式創立「碧霞宮鸞堂」,而爲掩日本人耳目,取「碧血丹心望曉霞」詞句的前後二字為名。

碧霞宮自成立以來,皆以地方讀書人、士紳或公務人員及教師為成員主要來源,其組織結構和廟務運作等,皆和宜蘭市一般廟宇有所不同。碧霞宮除早年有扶鸞的文乩活動外,並持續印製善書,以感化社會人心。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主神岳飛的生日,除主殿外,其旁近年來尚建設岳武穆王文史館,展示相關文物。岳飛逝世後,被追封為鄂王,為此里名叫做鄂王里。

碧霞宮自創建以來,以勸善行善為主,歷史以來除定時辦理慈善救濟外,更捐資購買棺木,以提供貧窮人家辦理喪事之用,即使現今依然持續辦理當中。


宜蘭碧霞宮(岳武穆王廟),位於宜蘭市城隍街,建廟於清光緒22年(西元1896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是臺灣以岳飛為主神的廟宇之一。圖/李界木提供

碧霞宮其實是在清光緒年間,當地進士楊士芳等人,不滿日本人佔據統治但又無力改變,於是號召蘭民修建此岳飛廟,期望能宣導忠孝節義感召志士,並期盼清廷終有一天能光復河山!圖/李界木提供

普濟寺

宜蘭普濟寺可能現今很多宜蘭人沒有印象,但是說到宜蘭聖後街上的「南塘水餃館」或「阿茂米粉羹」就眾所皆知了,沿著聖後街直走,過了水餃館和米粉羹店後會看到一座紅色鳥居,這裡就是宜蘭普濟寺;老一輩的人都習慣稱呼這地方叫「董城仔」,因為普濟寺周圍自清代以來便居住了很多董氏族人,而宜蘭普濟寺和董氏後裔的淵源,可以從廟方提供的沿革中得知。據董城仔當地人尊稱國師的邱先生表示,最早期的普濟寺為董氏族人的私祠,由於普庵祖師十分靈驗,參拜者日增,董氏後裔遂將私祠改為民廟,直至今日。

宜蘭市聖後街138號普濟寺(普王公廟)係宜蘭縣內唯一奉祀「普庵慧慶普王公」為主神之寺廟,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七日有慶典活動。

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雲南太和人董正官,號鈞伯,升任噶瑪蘭通判(如今:宜蘭縣長)拱普庵祖師來蘭陽參拜,四年後,即清文宗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受暗襲,董正官,死於大坡(礁溪鄉龍潭村),是清朝在噶瑪蘭第一位壯烈犧牲的地方行政首長。今宜蘭市神農路二段162號「先帝神宮五穀廟」有董正官的長生祿位(神主牌位)奉祀之。董通判後裔在普濟寺周圍附近定居,當地人稱「姓董城仔」或「城仔底」,通稱「普王公城仔」。


宜蘭普濟寺。圖/李界木提供

鸞堂:新民堂

鸞堂是台灣民間信仰頗為興盛的宗教流派,又稱鸞門、聖堂、聖門、儒門,或稱儒宗神教、儒宗聖教、儒宗鸞教等。鸞堂標榜以儒為宗、以神為教,主祀恩主公。鸞堂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扶乩闡教的鸞生組織和宗教活動。扶鸞著書是鸞堂團體性的儀式活動,以傳達神諭的靈媒為核心,組合信徒共同參與神聖降壇,因緣說法的神秘宗教體驗,在莊嚴隆重的儀式氣氛中,感染著神靈附體的悸動情緒。因此大部分鸞堂以著造鸞文、刊印鸞書,為其代天宣化的神聖職責。

鸞書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儒釋道教化百姓的意識形態,進而調和三教內含的形上思想,成為民眾信仰行為與生活規範的最高指導方針。戰後,鸞堂的宗教性發展更為普遍,鸞書的刊印蔚為風潮,逐漸成為民間鄉土宗教活動的主流。內容大約分成終極信仰、勸世化民、治身修道等三大類。

在臺灣許多鸞堂與儒家義理的關聯較為密切,因此以「儒宗神教」或「聖教」自居,也被視為是一種民間儒家的宗教組織。此外,有些鸞堂與民間信仰的神明關聯性較強,如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呂祖)、司命真君、岳武穆王(岳飛),也有從本土出現的鸞手,其後也成為扶鸞恭請的神明。其中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合稱「三恩主」;部分鸞堂再加上王天君與岳穆聖王,形成「五恩主」。但也有將李鐵拐稱為「李恩主」之信仰。


新民堂。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的鸞堂。圖/李界木提供

東嶽廟

東嶽大帝掌管人間生死壽夭,其聖誕為每年農曆3月28日,和同樣掌管陰陽兩界的宜蘭市城隍廟齊名,宜蘭人習慣以東嶽大帝屬於中央行政首長,而只掌管地方行政的城隍老爺則和縣長一樣等級來看待其神格和位階的差異。一般市民認為城隍爺是一審法官(相當於地方法院) ,東嶽大帝是二審法官(相當於高等法院) ,酆都大帝是三審法官(相當於最高法院) 。

據文獻記載,東嶽廟原屬於宜蘭市五榖廟的「雷雨風雨壇」,後獨立建廟為東嶽廟。但是一般傳說,清代咸豐七年(1857),噶瑪蘭通判秋日覲,原有意興建東嶽廟,後被調職。光緒四年(1878),知縣馬桂芳促成,地方士紳募資籌備,廟址在舊城南門外,即現址所在。

每年農曆3月28日,為東嶽大帝的生日,前一天晚上施行「暗訪」,由七爺、八爺即謝范將軍在簡單的陣頭引領下,繞行舊城街道,以警示、宣揚東嶽大帝生日,閒等神鬼不得造次,合境慶賀之意。隔天,熱鬧遊街叫做「日巡」,也就是俗稱的「出境」,市民在門前設置案桌,擺放祭品、燒香祭拜,以祈求平安順利。當天中午及晚上,宜蘭市民家家戶戶無不「辦桌請客」,叫做「大拜拜請人客」,來自各地親友把宜蘭市街道塞住,有些人醉臥街路上,隔天再回家的情形讓人印象深刻及回味,近二、三十年來,社會經濟型態變遷,當年大拜拜萬人空巷的情形已成追憶。我家與東嶽廟同位渭水路上,這是常來拜祠的廟宇。


宜蘭東嶽廟。圖/李界木提供

謝、范將軍,據云也是當時跟著開基城隍爺大神尪一同來到臺灣。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東嶽廟日巡遶境。圖/李界木提供

五穀廟

五穀廟位在現今神農里的神農路上,創建於清代嘉慶17年(1812),原本叫做「先農壇」。據《噶瑪蘭廳志》的記載:「在廳治南門外,西向,嘉慶17年,通判翟淦奉建,道光5年(1825),陞倅呂志恆安設牌位,重加修茸。遠翠浮空,平疇如畫。其左另有五穀神祠,凡耕耤、迎春、常雩,皆祭於此。」

從清代的記錄來看,因為神農嚐百草,事關人民耕種、五穀營生,為地方上重要神明,既然是「奉建」,可以視為官廟,舉凡有關農耕、祈雨和迎春等事宜都要有文武官員前來祭拜。廟宇坐東朝西,當時西邊一片青山高峰,綠野平疇,景色如畫,令人心曠神怡。而今高樓林立,視綠被阻隔,好是可惜。

「五穀廟」原本為「先農壇」,又叫做「先農社稷神祇壇」。宜蘭唯一的清代進士楊士芳於43歲時考中進士,欽點分發浙江要擔任知縣,結果,赴浙江省報到後,沒多久,因父喪告假回宜蘭,返家途中經過南門,下馬參謁,將「先農社稷神祇壇」改名為「五穀廟」。主神除神農大帝外,還配祀清代噶瑪蘭廳歷任通判的長生祿位。据說廟柱白蟻蛀蝕嚴重,正在改建中。


五穀廟。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五穀廟,原名「先農社稷神祇壇」廟名匾。圖/李界木提供

主祀神祇:神農大帝。圖/李界木提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