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清官不斷家務事—瘟疫時代的婚姻故事(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清官不斷家務事—瘟疫時代的婚姻故事(下)

 2021-03-14 09:30
社會學家認為:每一個人的家庭,影響每一個人對婚姻的看法,保守的人比自由的人,更看重婚姻的意義。示意圖/Pixabay
社會學家認為:每一個人的家庭,影響每一個人對婚姻的看法,保守的人比自由的人,更看重婚姻的意義。示意圖/Pixabay

三、世界各國的通姦除罪

台灣人外表很台,看起來很進步、很文明,其實內在很保守,甚至比中國更保守,只要從通姦除罪的看法,就可以明白一、二了。人類對家庭婚姻的看法,是家庭議題,也是社會議題,是整個世界觀的一部份,例如:有人問你,你支持中國併吞台灣嗎?這是所謂政治統獨看法,當然也是世界觀的一部份。

根據統計,全世界僅有伊斯蘭信仰國家,還維持通姦有罪的刑罰,甚至於,伊斯蘭女性未婚前,與男人發生性行為,或者被男人強暴,都被視為通姦,很多伊斯蘭國家,還保留不貞的女人要被懲罰,遊街示眾規定,甚至圍觀者還扮演法官,使用石頭丟擊,將被控不貞的女人當場打死。之前媒體報導,伊朗有一位14歲女孩,沒有經過父親允許,就與男人私奔,下場是被父親叫人把女孩帶回家,當著街上眾人面前,將女孩活活打死,罪名是通姦,女孩的父親因為動用私刑,也被送到法庭,但最後被判無罪釋放。在這類國家中,女性沒有地位,男人卻高高在上,所謂平權對那些國家而言是遙遠的夢,多數伊斯蘭傳統法律,通姦罪只針對女性通姦,男性無罪,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婚姻平權論的倒退。

回教國家允許男性多妻,女性永遠被壓抑,而且還受到通姦罪的約束和懲罰,這裡面要探討的話,問題很複雜,簡單說:伊斯蘭社會受到《古蘭經》很大的影響,《古蘭經》說:「真主要男人保護女人,因為男人比女人更優越」,經典說:「女人是田地,丈夫可以隨時耕耘」,《古蘭經》還說:「如果你的女人不服從,你可以隨時毆打他們」,2010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高法院還判決:「丈夫打老婆是合法的,只要不打出明顯傷痕」,因為《古蘭經》對伊斯蘭社會影響深遠,很多伊斯蘭進步團體雖然大力疾呼改革,但是改革腳步卻遠遠緩不濟急,不合理的律法,已經把伊斯蘭女性的青春折磨怠盡。

有些歷史學者探索這樣的習俗,可能和伊斯蘭國家年年戰爭有關,男性死亡率很高,女性被棄養,社會女多男少,分配不均,最後只好透過一夫多妻方式,照顧更多的女人,這種說法也有幾分道理。

女人一多,就不值錢,這有點物以稀為貴道理,看看最典型的伊斯蘭國家阿拉伯就知道,目前依然用《古蘭經》律法對待女性,女孩子到了六歲,必須和男孩分開學校,到了12歲,父親就不可以帶她出門,青春期一到,就被斷絕前往所有男性出沒的地方,婚後的女性更糟糕,即便要出門購物或辦事情,要有家裡的人陪伴,並得到家裡允許,出門必須穿上「阿巴亞」服裝,蒙頭蓋臉,把全身包起來。伊斯蘭國家訓練一種職業叫做「穆塔瓦」,這個人的工作就是監督,好像是中共的街頭紅衛兵「城管」,專門監督女性出門動作,是否合乎伊斯蘭律法,這個人權力很大,可以實施公權力,把不合禮儀女性趕回家,女性在伊斯蘭國家,已經被塑造為男性的附庸,沒有男人就無法獨立生活。

2005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宣布:開放女性可以自己去聲請身分證。過去,女性身分證必須丈夫許可,才可以聲請,被長期壓抑的伊斯蘭女性,幾乎人人都罹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囚禁在家庭之內,卻認為被囚禁是正確的,還同情喜愛囚禁她的人。

長期被虐待的女人,可以聲請離婚,這是阿拉伯政府最開放的政策,平均有三對夫妻,裡面就有一位被虐待,但是聲請離婚不一定會通過。

女性被教育要求:不可以和男性混居,這也影響女性的勞動力,伊斯蘭國家的婦女勞動力很低,阿拉伯大約只有12%,比起西方國家落後太多,如果沒有石油支撐這些伊斯蘭國家,日子肯定更難過。

這種狀態下的伊斯蘭女性,連起碼的生命尊嚴也無法顧及,談通姦除罪,實在太遙遠,伊斯蘭男人,只要自信可以平等對待女性,就可以一夫多妻,如果是貴族富豪,更是一夫好多妻。男人可通姦,女人通姦有罪,如今只有印度的通姦除罪,通姦規定是罰女不罰男。

相形之下,大多數基督教信仰國家,已經通姦除罪,但也經歷漫長過程,亞洲地區來說:僅有北韓、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還維持有罪,台灣目前通過除罪,也只能算是國際末段班而已。

四、中國更早通過通姦除罪

中國在1979年,廢除通姦有罪,這一年,美國和中國正式建交,中國修法,廢除通姦有罪,刻意做給美國看,你瞧:我們共產國家很進步。其實,中共只是喊口號,他們高喊女人頂起一片天,但是,男女平權還是不及格,重男輕女仍然普遍通行中國社會。在過去實行一胎化的時代,為了家中可以生出男性,以便傳宗接代,因此被刻意丟進河中淹死的棄嬰,以女性多於男性,就可以知道:中國這個社會受到漢文化影響很大,社會仍然重男輕女。

中國通姦除罪,比台灣早了40年,這一點可以解釋:中國人對性開放,其實是比台灣更早,尤其是共產黨統治中國以來,把性行為當作喝開水,所謂「一杯水主義」,在這種教育之下,通姦的道德藩籬被打開了,所以,法律也更早解禁,韓國在2015年,才廢除通姦有罪,韓國自認是儒教國家,女性地位在韓國普遍不高,多數時間,韓國女性在家庭中被壓抑,一旦離家,行為舉止就放蕩起來,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

歐洲國家廢除通姦罪更早,法國是在1975年,德國是在1970年,義大利是在1969年,英國並未把通姦入法,僅把通姦視為道德問題,蘇聯在1990解體後廢除通姦罪,東歐國家也跟進,廢除通姦刑法,但是,美國比較特殊,到目前為止,仍然有18個保守州政府,把通姦視為犯罪,但是審判有罪,或者處罰情況,也差別巨大,威斯康辛可以判重罪,但是,馬里蘭州只罰10塊美金。

美國之所以差別很大,因為美國信仰基督教,派別很多,回顧英國清教徒剛來到美洲大陸屯墾時期,通姦是重罪,那個時代有一本霍桑所寫的小說《紅字》,描述通姦的女性,被村民以司法虐待,刑求的故事,現在,清教徒蛻變成保守的福音教會,部分教會比較貼近世俗化,少數比較保守的福音教派,仍然反對同婚,所以也反對通姦,對家庭婚姻的守護,比較用力,這些地區政治傾向,也通常偏向保守的共和黨,而支持民主黨的選區,就比較支持通姦無罪,道理是一樣的。


霍桑小說《紅字》及Hugues Merle於1861年的以該小說所創作描繪的女主角海斯特及私生女嬰。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五、家庭養成個人世界觀

探索每個人的婚姻觀念,必須從家庭養成開始。

社會學家認為:每一個人的家庭,影響每一個人對婚姻的看法,保守的人比自由的人,更看重婚姻的意義,心理學家探討個人對外在世界的看法,歸因於來自家庭養成和後天的教育,兩者影響力互為因果,我們可以把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分成固定傾向和流動傾向,所謂固定世界觀,這句話代表著:「這種人個性保守,不喜歡變遷,喜歡熟悉的事物」,而流動的世界觀,意味著:「這種人個性開放,願意妥協,保持彈性,可以接受改變」,前者對世界的看法越固定,後者對世界看法越流動,從這一點來看:台灣人的固定傾向,比較高於流動傾向,簡單說:台灣社會趨向於保守的人口,更多於趨向自由的流動人口,因此,社會改革的速度趨於緩慢,政治改革更不用說了,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一部分所謂的「中立者」,這些人對事物世界觀,是選擇性的,既可以接受同婚,卻反對通姦除罪,這種多種人格其實也不少。

多數人對世界的看法,都來自家庭的培養,但是後天的教育,也會成為變數,例如: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通常世界觀會比較傾向流動,能夠妥協,反過來看:教育程度低的人,會比較保守固定,從同性婚姻的民調就可以看出來:可以接受同性婚姻者,教育程度都比較高;根據台灣歷年來對同婚態度所進行的社會意見調查報告顯示,1991年,反對同婚者者有57%,十年後的2001年調查,反對同婚者還高居60%,但是,隨著社會開放教育提升,2012年以後,反對同婚者逐漸降低,到了2016年,反對者和同意者幾乎拉平,各居45% 上下,這種變化和社會逐漸開放,教育提升有關,但是,這一年年底,同婚法案在立法院攻防時程逼近,在有心陣營操弄之下,反對者反而比同意者高出20百分點(參考維基百科「台灣同性婚姻民意調查」),這也可以解釋:往往很多社會議題,面對重要關頭,會受到外力威脅,台灣的保守勢力會抬頭。

基本上,從民調數字來看:台灣社會保守力量,仍然大於開放力道,這也可以解釋,大法官通過通姦除罪之後,反對者還是居高不下,這一點,也必須對大法官不畏壓力,給予致敬,如果從這一點擴大解釋,到社會議題改革,例如:廢死議題、安樂死議題,只要涉及生命權利的問題,台灣社會的保守力量就會抬頭,致使改革腳步變得相當緩慢。

我們知道:個性保守的人,婚姻容易持久,個性自由的人,婚姻較短暫,如果有人問:你是保守還是開放自由,或者說:你的世界觀屬於固定或流動?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最近,有一個新的科學稱作:「政治生物學」,這個學科用來檢測:你的人格特質,屬於保守或者自由,心理學家約翰希賓在他寫的《天生傾向》一書中說到,生活環境充滿危機的人,個性會傾向保守,反之,生活環境安全的人,個性會傾向自由,前者世界觀比較固定,後者世界觀傾向流動。(詳見:馬克海瑟林頓著作《極端政治的誕生》)


馬克海瑟林頓著作《極端政治的誕生》。圖/擷自博客來網站

六、理解你的人格特質

約翰希賓在實驗室,進行一項心理實驗:他挑選受測者,讓這些人先接受「威爾遜帕特森態度調查」,把樣本區分成自由派或保守派兩種,接下來,受測者要面對危險動物圖片,測量出對圖片的不同反應。如果圖片內容是一隻可怕的「狼蜘蛛」,實驗者發現:比較保守的人,注視狼蜘蛛的時間比較長,根據實驗者在實驗後所進行分析:「這種注視時間越長的人,對周圍環境危險信號,反應特別大」,同樣的,我們可以用一種突然的龐大噪音,觀察這兩種人反應,對突然噪音反應激烈的人,會出現身體反應動作,實驗結果顯示:偏向保守的人反應強度,比偏向自由的人來的大。

政治生物學家把自由和保守分成兩種人,接下來,進一步進行大腦解析,發現一個有趣的答案:保守的人,大腦杏仁核比較發達,自由派的人杏仁核比較小,因為杏仁核的大小養成,來自對外界環境是否危險的反應,越感到外界變動的危險,個性越傾向保守,更喜歡固定生活,久而久之,大腦杏仁核也受到固定化的影響而慢慢變大。

世界觀慢慢形成意識形態,從社會議題擴大到政治議題,這是全球化的現狀,但是,因為媒體多元化,加上分眾化型態,也造成同溫層團體的氾濫,本來,世界觀固定的人和流動的人,彼此之間,可以經由更多資訊交換,互相學習,相互容忍,對世界觀給予修正,很可惜,這種期待已經越來越無法達成。

分眾社會的分裂現況,會把不同的人,推向各個極端團體,以美國來說:流動派的人會支持民主黨,固定派的人會支持共和黨,而政黨透過媒體操作,使這些人的閱聽習慣,變成刻板固定,例如:福斯電視偏向保守的共和黨,CNN偏向流動的民主黨自由派,這兩種媒體的閱聽者,各自吸引不同立場和意識形態,因此相聚,逐漸變成同類相聚的同溫層團體,致使各自潘離無法打破,從心理學來看:這也是身分認同的結果。

研究全球化的議題,我們會發現:國際之間互動越多,結果並非人類更加融合,而是更加分化,尤其是不同議題形成更加對立的政黨,更加無法妥協的意識形態,這才是今日的現實世界,其實,我們正處於一個分裂的世界。

台灣刑法上的通姦,雖然已經除罪了,但是,反對通姦者,可能要持續30年反對,才會理解當初反對是錯誤的;同樣的,50年前支持中國必須統一的人,如今變成極少數,理由很簡單,因為世界正在改變,尤其發生武漢瘟疫之後,我們的世界觀也在改變,至於感情,更是改變的一部份,尤其在瘟疫時代,我們應該努力守護,用心經營更容易破裂的婚姻才對。

※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源雜誌》(2020年5月)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