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正視歷史,才能真正達到推動轉型正義的目的」!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南臺灣首場「探討轉型正義」的座談會今18日(二)進行第二天議程,會後並安排與會民眾參觀「壽山紀念碑」及「鳳山招待所」等兩處分別代表二二八大屠殺的「壽山紀念碑」及白色恐怖的「鳳山招待所」(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藉由親臨不義遺址的歷史現場,讓與會市民了解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決心與必要性,並盼藉本次座談會,讓民眾真正了解轉型正義對於國家推動民主化歷程的重要性。
為使民眾了解「轉型正義」的內涵,透過其他國家的案例中尋思臺灣本土轉型正義之路,高史博以「二二八事件之外的『家』與『國』為題,昨起一連兩天舉行座談會,首日由中研院台史所許雪姬所長主持、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專題演講:「促轉條例通過後民間田體對二二八大屠殺事件的對應」後,隨即舉行首場探討何謂轉型正義的座談會,由國家人權館主任陳俊宏與談,靜宜大學通識中心教授蘇瑞鏘、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分任引言。
今進入第二天議程,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花亦芬與會主持,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輔大法律學系教授吳豪人分分任與談人、靜宜大學通識中心教授蘇瑤崇、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得興與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員杜正宇擔任引言人。兩場座談議題探討「國家教育、轉型正義與民族認同」及「外國案例的省思」。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轉型正義的挑戰在於侵佔者的殖民層疊,社會結構除非是大破大立後,以寬容、關懷、包容的心,重現和平與秩序,否則這將會是一場災難,惟有痛定思痛的改正,臺灣社會才能邁向穩定的未來。臺北教育大學李筱峰教授點出現今社會對於歷史意識的薄弱,應更著重臺灣歷史的教育發展。輔仁大學吳豪人教授提出轉型正義應與國際歷史觀點接軌,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出發,方能作出更正確的決策。
臺灣大學花亦芬教授指出,轉型正義應對於人權予以重視,且臺灣作為多元文化脈絡、轉型正義興起的新國家,應借鏡國外轉型正義案例,將之轉化為更好的內涵,方能完整臺灣社會性與主體性。靜宜大學蘇瑤崇教授則在提出現在社會面對史觀的錯誤,且1992年行政院二二八事件報告框架了二二八的研究與解釋,並缺乏國際法與世界史觀的歷史認識,以及欠缺普及歷史教育之意識。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肯定高史博發起本次座談會的意義,因此處曾是二二八事件重要歷史現場,許多社會菁英在此遇害並遭受不公平對待,她強調「臺灣社會應加深加害體系的研究,並正視促轉條例對於社會的影響。」連兩日座談包含不當黨產委員會主委林峯正與副主委施錦芳、高雄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涂世文、海外二二八遺屬返鄉團團長王文宏與多位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亦到現場關心本次座談會議題。
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條例),要從開放檔案、清除威權和平復撫慰不公不法方面,將1945年至1991年的迫害人權史全面恢復。這項條例之通過,代表台灣開始能夠還原歷史真相,正視是非功過,落實轉型正義。對於國家社會和個人,有助於釐清、平復被人為遮蓋著的過往,對於國家人權政策的發展有深重的意義。
※上網影音:首日許雪姬所長特別提及當前該是心理學家出面的時候了,她個人認為政治檔案的全部公布與促轉條例恐會所有「衝撞」,看了很不開心的不只是加害方,受害者也一定很受傷…台灣社會不知是否已準備好將所有「潘朵拉的盒子」都解開,她進一步指出,事實上,我們都從未做過這種心理上的防範,這不是歷史把其寫出來就好……:另前高市議員、不當黨產委員連立堅律師也針對「反動勢力與法官的反撲」與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進行提問對話。
更多學者專家與談內容,下周民報陸續影音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