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豬價創新高的啟示!蘇治芬:防疫與動保是該分家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豬價創新高的啟示!蘇治芬:防疫與動保是該分家了

 2017-08-10 07:10
(圖/蘇治芬辦公室)
(圖/蘇治芬辦公室)

台灣的毛豬交易均價,在8月5日來到歷史新高,每公斤85.1元,這絕對是嚴重的國家大事,但如果我們一路追索問題的根源,卻會出現一個始料未及但淺顯易懂的關鍵「小」答案,就是地方的防疫人力早已經被動保業務瓜分、難以兼顧……而解決之道當然是各自獨立,不要再犧牲原本就吃緊的防疫資源去糊弄動保工作、騙取形象了。這是兩個分別都應該做好、做滿的重要政策!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台灣豬隻的總頭數,是在民國80年達到超越1000萬頭的高峰,經歷幾年的高檔盤旋,從86年開始明顯下滑。而今年5月的數字則是民國 72年以來的最低點,538.7萬頭,比去年11月少了將近6萬、比去年5月少了逾11萬。也就是說,可以送到肉品市場拍賣的量就比去年同期少了大約20萬頭(因豬養半年就可以屠宰,所以大約是同期減少量乘以1.6至2左右)。

市場上的豬變那麼少,價格當然是往上的(雖然也理當受到飼料的國際原物料影響,例如近年玉米價格大跌,養豬成本變低,就有人認為豬價應該向下修正到70元左右才合理,否則就是暴利,但影響價格比較大的因素還是供銷──這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並不是增加進口就可以平抑,也不是一句「人為炒作」就讓人心服口服,而半年之後的豬價是會續漲還是因為大量增養而崩盤,更是各有解讀,都不如尊重自由市場機制來得公平)。但,豬為什麼變少了?

如果去訪談養豬戶,豬農除了指陳環保的壓力致使業者紛紛減產甚至停產(尤其40%位於聚落或附近的既有豬場)、氣候異常導致仔豬體質不佳易夭折、假疫苗等因素,更大的共識則是層出不窮的疫病問題。

以近幾年來說,三、四年前爆發的豬流行性下痢(PED)就導致台灣三分之一左右的仔豬死亡;接著又有號稱藍耳病的豬生殖道及呼吸道症候群(PRRS),也是全球束手無策的疫病……防疫單位當然成為豬農的眾矢之的。但與此同時,為什麼仍有不少豬場的育成率高達九成,得以趁著量少價揚而大發利市?

答案當然是技術與管理!

而除了歸咎養豬戶自己該負的責任(例如因為貪心而一再提高飼養密度、沒有認真落實消毒等必要動作,或是捨不得增加防疫的投資等),公部門又在幹什麼?

根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動物防疫人員必須具備獸醫資格;而民國87年《動物保護法》施行後,各地方政府的動保相關業務則幾乎全交由防疫機關兼辦,等於說,原本負責經濟動物防疫的獸醫,從此也要接手寵物登記、流浪動物收容、動保宣導等工作。

依今年5月的統計,全台灣隷屬於各縣市政府動物防疫機關的獸醫有525位(另有隷屬鄉鎮市公所的獸醫195位),如今,負責防疫的只剩下310位,不到六成,其餘的215位則以動保工作為主。

但動保工作真的必需要具備疾病檢疫、防治及醫療專業的獸醫來執行嗎?全台灣的獸醫也僅僅4000人左右,動保工作是否另交由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動物保護專業人員來負責會更適合?而攸關國家糧食供應的動物防疫機關是否該回歸專業、專心輔導養豬業者做好防疫工作才是正途?

本月底(8/21)農委會將向林全院長專案報告「國內養豬產業的結構調整措施」,希望防疫與動保的組織調整、任務分工、國家考試等相關議題與配套也能納入討論,否則疫病的失控及豬價的暴漲暴跌,還能有什麼解決的契機呢?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