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王美幸獨創的融合玻璃創作 編織彩虹般的夢 將時間留在永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王美幸獨創的融合玻璃創作 編織彩虹般的夢 將時間留在永恆

 2016-08-30 08:55
王美幸說:「用繪畫的基礎與技術來切割玻璃做<融合玻璃>,或許全世界也只有她在這樣創作」。圖/蔡育豪
王美幸說:「用繪畫的基礎與技術來切割玻璃做<融合玻璃>,或許全世界也只有她在這樣創作」。圖/蔡育豪

「我很喜歡玻璃千變萬化的光線,但也很怕玻璃,因為玻璃有一定的危險性」1944年出生的王美幸說,從2004年開始迷上<融合玻璃>的創作後,開始不同於她之前油畫與粉彩的領域,她也許是台灣第一位用繪畫的基礎與技術來切割玻璃做<融合玻璃>,或許全世界也少見這樣的創作。

王美幸表示:「家裡的門、牆都是我小時候塗鴉的地方」。她說,姐姐都要上課、弟弟在保姆家,父母工作都在忙,只有她在家,她就畫牆畫門,想像的空間就在那時候開始,尤其當年住在台北新公園附近,那裡的蓮花、一草一木,更是啟發她美感與藝術最重要的地方。「新公園有一塊種滿青楓樹的區域,秋天時我常坐在樹下抬頭看,白天就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星! 楓葉有角不就像是星星嗎?」

習畫超過50年的王美幸說,本來父親期望她去當護理人員,但在北一女畢業考大學時,差了二分沒考上護理系,第二年重考,考進師大的藝術系。當年的藝術系沒有分組,西畫、國畫都要學,打下一定的基礎。「畫圖本來就是追求美的東西,不必分東南西北,我被油彩顏色的變化萬千吸引,就一直往這方面發展」。

在2004年前往歐旅行,在波蘭看見玻璃創作,但波蘭在歷史上是個比台灣更多痛苦的國家,在藝術創作中都可以感受到有悲傷、有深沈的痛在裡面,這不是王美幸想要的色彩。返國後,她就決定自己做。但王美幸不想單純的做工藝品玻璃,在經過無數次嘗試錯誤,無意中找到<融合玻璃>的合理溫度。「唉,這是勞民傷財啊,進口玻璃很貴,而且剛創作時失敗率很高,  融合玻璃不是將顏料畫在玻璃上,而是把各種顏色的玻璃切出不同的形狀下來,放在一塊玻璃送進窯內燒,讓它融成一體,但失敗率太高,最後決定自己造窯,自己控管溫度,品質才慢慢穩定」。


王美幸說,玻璃的美麗在於它的光線,把不同的光線留在同一塊玻璃裡面,產生不同的變化,「我把時間留在永恆,這是每一位畫家夢寐以求的事。一天中24小時光線變化都不同,這塊融合玻璃呈現的色彩也時刻不同,我覺得人生到老,好幸福喔」。 

王美幸有個心願,她表示,過去台灣的總統都是男性,或許總統府內的藝術品都是比較陽剛,或是早期大中國意像的藝術品,應該少有細膩、內斂的藝術品。「小英總統是女性,個性、思維比較細膩,我建議辦女性的展覽在總統府內,配合女性總統的細膩」。

王美幸說,50年來畫畫的生涯從彩色的世界、彩色的夢,心繋福爾摩沙,從燦爛時光到今72歲的老人,依舊繼續作天邊金碧輝煌的夢,不自覺已是日薄西山了。驚喜這50多年的堅持,也並非全然是一埸空,長期甘願努力編織彩虹般的夢,也真的留下了的㾗跡。在籌備個展前的日子,各種思緒,紛至沓來,在整理畫作的過程中,忽然領悟到這一生孜孜不倦的尋覓追找的心中那塊淨土,不也是浮光掠影,猶如水中月,轉瞬總成空。所以個展主題就取為「浮光掠影一㶑銀波」。

王美幸笑著說,她的展覽都在「不適合商業買賣」的地方展覽,此次很樂意接受邀請在三芝馬偕醫學院展覽,是因為年輕時代一直深受馬偕博士在台灣的事蹟感動,常以走過馬偕博士所走過的淡水而覺得快樂。馬偕博士他那兩句<寧願燒盡,不願銹毀>,更是刻畫在自己內心深處,在馬偕醫學院辦展覽,作品涵蓋早期的人物畫及裸女、三芝在地的風景,以及從不間斷的的花卉,再加上2004年起奮身投入的融合玻璃創作,這是她向馬偕博士致敬最好的方式。

王美幸「浮光掠影一㶑銀波」展覽資訊:

時間:9/2~9/28

地點:新北市三芝區中正路三段46號 馬偕醫學院多功能活動中心二樓藝文中心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meishing.wang.1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