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霧霾讓中南部幾乎天天都一片霧茫茫,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團今(28)日召開記者會,認為毫無重工業的屏東空污的情況卻比高雄嚴重,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批評,「高屏區空污總量管制」計畫並非實質減量,反而可能讓污染不減反增,應該以「實際排放量」為基準要求工廠逐年減量。
「高屏區空污總量管制」計畫上路已一年,總量管制係指依地形、氣象條件,將空氣污染物可能互相流通之一個或多個直轄市、縣(巿)指定為總量管制區,在區內針對污染量進行調配管制,環保署規定高屏區內既有的固定污染源「排放認可量」每年必須下修5%,新設備或新工廠必須有抵換,但環團對此並不滿意,屢屢提出抗議。
排放量分為許可量、認可量及實際排放量,許可量指未來五年內預定達成之原物料、燃料或產能用量最大操作條件,而認可排放量則是「七年內的最大的實際排放量」,實際排放量則依當年度實際操作條件計算的排放量,目前的減量方向為既存工廠必須依據「認可量」每年下修5%,而新設廠或設備需要「增量抵換」才能進駐,也就是說,某工廠預定增量10公噸/年,必須從其他排放源先取得10公噸/年之減量才能運作。
洪輝祥表示,現在高雄已經是不合格的三級空品區,就是因為污染如此嚴重,才需要總量管制,所以更應該從「實際排放量」為主,每年削減5%,他也強調,空污法規也規定每兩年檢討一次,但是總量管制實施將近兩年,卻絲毫不見高雄市政府卻檢討的態度,反而要通過比目前實際排放量高出一倍的「認可量」作為削減基準,這是罔顧高屏地區的民眾健康,把大家呼吸健康空氣的權利跟企業的污染權做交換。
根據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的資料,屏東潮州測站在AQI新制上路後,20日出現全台第一個紫害,今年屏北的PM2.5超標日數也比高雄多,尤其在12月的秋冬空污季,超標日數高達80.6%,比高雄市的69.4%還高出11.2%,且根據環署2016年(迄12/15)的PM2.5統計數字,潮州站的超標日數也高居全國第三。
空保處簡任技正吳政道回應,總量管制是分期實施,一期為三年,目前高屏地區有很多工廠都已經配合要求,進行污染改善,包括既有的設備停用、拆除、或改用燃料(如石油焦、煤改用天然氣),或增加污染防治設備,如果有新設備也必須抵換,整體污染量不會再增加,環團對計算方式有疑問可以檢討。
立委鍾佳濱表示,基於法制的概念可以理解環保署的規定,但是要讓整個高屏地區的污染量真正下降,必須「只出不進」,盼政府可以重新思考台灣的的能源及產業政策,重工業的配置不應該全部集中在中南部,讓高屏地區民眾只能犧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