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是個安靜的人,遺傳到媽媽的超級害羞,都以為自己是自閉,在人群中只能傻笑,媽媽擔心我會交不到朋友」演員張靜之說,她的名字是同為台大中文系畢業的父母親取的,哥哥的名字是翔一,本來她命名為靜二,一動一靜,又分出排序。後來在戶政登記前,父親一轉念,靜二改為靜之。「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是,好有氣質喔!」也許是這樣,小時候同學也不太敢跟她說話。
張靜之說,自己很喜歡「之」這個字,但「靜」在她進入台大外文系參加熱舞社後,就完全靜不下來了。外文系畢業,她申請三所國外新聞研究所都沒有上,就先去報考空服員,希望一圓環遊世界的夢想。
錄取後,飛了一年多,「空服員在幾十年前是人人稱羨的職業,但現在是服務業的一種,每位客人國情不同、習俗不同,例如印度人用手抓飯吃,不用餐巾紙,我走過去,他就直接將手抹在我衣服上;有些人沒用過或不適應飛機上馬桶,就直接就地解決;甚至在廁所洗頭的….,眾多誇張行徑讓機組人員哭笑不得,但也不能怪他們。更不用說長程航線一定會有喝醉酒鬧事的。看盡人生百態,也曾遇到晴空亂流,驚覺可能會有空難,自己很怕,卻還要鎮定、穩定客人的心情」張靜之毅然的決定回到地面,不想要當一輩子的空服員。
離開天空後,白天在美語雜誌的主編,晚上兼在一個小劇團當演員唱音樂劇。「我可是有去考街頭藝人的證照,曾在淡水捷運站、信義區華納威秀廣場唱過歌」為了走向表演之路,張靜之一切重頭來過,離開高薪的美語雜誌,全心投入劇團。失去穩定收入的她,曾經一天花十元買麵包、喝劇團的飲水機,過了半年的日子。有了存款,她隻身去紐約學三個月的表演課程。這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之一,也確定她執意要走表演這條辛苦的路。
返台後的張靜之,在網路、bbs板找演出、甄選機會,開始接演電視劇。有日,被通知綠光劇團要甄選吳念真編導的「清明時節」舞台劇演員,「我跟經紀公司的人去吳念真導演辦公室,吳導很嚴肅,只問了: 會不會講台語?我說父親是金門人,母親是台灣人,拍電視劇講,平常不講。」不到十分鐘面談,張靜之心想沒希望了,最後被通知錄取,真是超級開心。張靜之說,這是跟眾神工作啊,吳念真、柯一正、林美秀、王識賢這些前輩和傳奇巨星,對她而言,都是神級人物。這也是她人生另一個轉捩點。
以為自己可以應付的台語,卻一再被打槍。「劇情對白中有一個<我>的台語,但我卻一直發出「哇」的音,而且矯正不過來,最後讓吳導為了我的破台語,修改劇情:到都市生活幾年,台語都不會講了」張靜之在這個解套下,可以順理成章的講「哇」。
演員是個一輩子收入不穩定的工作,父母雖支持,但會擔心。張靜之說,她乾脆搬出來自己住,免得天天讓父母等門,耽心沒收入餓肚皮。目前雖沒有固定收入,但也不至於付不出房租,搭捷運騎單車,倒也輕鬆自若。
「對我而言,演戲不是只看票房紅不紅、有沒有賺很多錢,表演是要有意義的,之前都是演音樂劇,接演吳導的戲後,才知道原來舞台劇可以這樣演啊,之前的演技超不現實的」張靜之說,吳導的戲即使是安靜的情境,也很有張力、不用硬做,但這也最難,只要一點假或裝出的情緒,就完全不對味了。
會不會有入戲走不出來角色的時候?「應該說每次演戲我都會從自己生命去挖,用真感情去體驗劇情,因為我實在不會很多所謂的表演技術,例如技巧性的三秒落淚之類的,只能是真實有感覺、有角色的心情。所以有時候,尤其是悲傷痛苦的戲,會需要比較多時間平復。但我還是會知道我是我,角色是角色,以前比較嚴重,我曾經只要看到飾演戲裡死去媽媽的演員就會哭,即使沒有在拍攝,或是有一陣子每天在醫院拍攝守護車禍女兒直到她腦死的戲,回家後都還是情緒很差說不出話,這會傷害到自己。」張靜之說,現在會讓自己下戲之後就分割得更清楚。
今年,張靜之開始參與製片、幕後的工作,「如果不演戲了,我會帶著簡單的行李離開,去沒有去過的國家, 想辦法活下去」,因為她仍有一顆靜不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