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恐懼!一個紐約時報記者 8年駐北京的感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恐懼!一個紐約時報記者 8年駐北京的感觸

外媒:中國崛起與人民的徬徨恐懼

 2015-12-05 03:55
中共推行的中國夢,予人強烈的仇外民族主義色彩(圖片:網路翻攝)
中共推行的中國夢,予人強烈的仇外民族主義色彩(圖片:網路翻攝)

《德國之聲》(DW),引述本週四《法蘭克福匯報》(FAZ)12月3日,發表一篇專文,名為「中國大躍進」,內容針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飛速的崛起,以及並存的問題與矛盾,進行檢視。內容指出,中國崛起的驚人速度,的確讓人目瞪口呆;作者也做了今昔對比指出,就在10年前,人民幣在中國境外,幾乎無人問津;到了今天,中國的出口貿易總額,超越美國、德國2個國家的總合。在國際貨幣市場,人民幣的使用頻率,有時候甚至超越日元。

中國發展的確突飛猛進;接下來不可避免的一項問題就是:這樣的崛起能否持續下去?中國是否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作者沒有直接回答此一問題;只指陳現存事證。有些工業領域,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差距,已經幾乎不存在了。例如,1.)上海剛剛展出中國國產的首款大型客機。2.)德國鐵路公司,也正在考慮,未來是否要停止訂購,慕尼黑西門子集團製造的列車,轉而將訂單交給中國。3.)中國人將在英國建造核電廠。4.)美國西海岸加州,未來也將由中國承建一條高速鐵路。

接下來,專文筆鋒一轉,指向硬幣的另一面,即中國經濟規模僅管龐大。然而,對於向來「技術創新」擁有優勢的西方國家來說,中國還不足以構成威脅。中國版蘋果「小米智能手機」,在西方並不受歡迎。包括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網路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也已收回要稱霸國際商界的信誓雄心;並打道回府,繼續回到中國本土市場撈金。

 

(中國的中產階級徘徊於徬徨的十字路口。圖片:網路翻攝)

充滿矛盾的國度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從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層面而言,中國與西方相比,距離還相當漫長。這個國家,充斥各種矛盾。在上海一家高級餐廳,一位顧客一頓晚餐的消費額,相當於北方一名工廠工人1年的薪資所得。

中國是否擁有,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力道?並無定論。目前新版的「大躍進」,能否將中國推上發達工業國家之林,也存在著疑問。在中國被視為改革者的財政部長樓繼偉,今年早就曾說過,中國在未來5-10年內,有50%以上可能性會掉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即稱困境)。

上述德媒關注於中國經濟前景的探討,紐約時報則對中國這個充滿壓抑矛盾的社會,著墨頗深。《紐約時報》前駐華記者傑安迪(Andrew Jacobs),11月30日於該報,撰寫一篇8年駐華記者感言,中文網標題名為「駐華八年,回望我身後的那個中國」(Notes on the China I'm Leaving Behind),其內容,簡言之,即坦率批評中共透過讓「人民恐懼」手腕,來達成統治、掌握政權目的。茲摘錄文中2段小故事,呈現這位駐華8年記者眼中的中國社會:

在北京前2天的一個晚上,我和一些朋友在一家餐廳小聚;不過,對於任何一位偷聽到那晚談話的人,都會對我的(中國)朋友們,表露的焦慮與恐懼,深感震驚。由於我即將結束在這裡近八年的生活,朋友們是來為我餞行的。他們之中,包括一位說話溫柔的藏人作家、一名畫家,以及1家小企業的老闆。藏人作家一直拿不到護照,也出不了國。畫家朋友的作品,去年被警方全部沒收。那位企業老闆則是1位單親媽媽。雖然把還尚屬青春期的兒子,送到美國讀書,她有些不情願,但她更「不願兒子被中國的教育制度洗腦」。

餐桌上的另一頭,一位在官方通訊社任職的編輯,正抱怨著中共宣傳部官員,不斷向他們提出要求。那些官員一心想要控制(中國)13億人思想。「我們是沒有希望的一代,」這位現年32歲編輯,後來解釋道,他為什麼考慮放棄目前待遇豐厚的工作,想去泰國尋找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他說道:「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漫無目的,甚至對明天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心生恐懼。」

文中另一則小故事這麼訴說道:

對於更好明天,更清潔的空氣、正義、可以挑選自己心目中政治領袖的機會追求,將永遠不會完全泯滅。就要離開中國的時候,有1天,我在自己經常修單車的鋪子停了下來。那家店鋪老闆非常愛國,經常動不動就辱罵日本人,或大大讚譽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日益強大。我跟他做最後道別時,他突然開個玩笑話,說要躲在我的行李箱裡面,偷渡出去。「但你不是很愛國嗎?」我一邊說,一邊指着新鋪的路面,和一排排由政府出資剛剛完成翻修的店面。「我是愛我的國家,」他難為情地看着自己的腳,然後說道:「但我更愛自由。」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