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慎終追遠 —行腳九芎城(15-1)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慎終追遠 —行腳九芎城(15-1)

 2020-06-16 17:19
李氏敦本堂。圖/李界木提供
李氏敦本堂。圖/李界木提供

家廟祠堂:慎終追遠

日治以前即設立於宜蘭市之家廟祠堂共有9座,在空間安排上,有屬單一機能之家祠建築(如林氏家廟追遠堂)、或居於宅地正廳者(如鍾何祠堂瑞蘭堂)。在功能上,祭祀祖先為第一要務,其次亦可凝聚族人情感,以達敦睦族誼之目的。而除了祭祀及聯絡宗族外,常附有其它功能,如林氏家廟追遠堂,常為族人會議及私塾之所。陳氏宗祠鑑湖堂於其旁闢建「登瀛書院」(即鑑民堂)以教育後人等。在建築風格上亦與寺廟相同,均為沿續傳統閩粵風格而來。

根據宜蘭市志,宜蘭市家廟祠堂一覽表(西元1945年以前)

宜蘭市家廟祠堂一覽表。圖/李界木提供

屬李家的祠堂家廟,是李氏同宗之子孫合祀祖先的場所,它能滿足家族追本溯源的本能,在廣漠無垠的歷史時空中,獲得心靈的歸宿;從古至今,祠堂家廟成為漢民族在文化上的重要表徵和傳承的見證。

宜蘭縣地處偏遠,漢人開發較晚,但隨著同宗同族的拓墾腳步,仍在宜蘭縣建了15處以上的家廟,像李氏宗祠敦本堂,便集合了李氏宗親的力量,於清嘉慶10年(1805年)創建,經歷數次修繕,成為今日廟貌。

李氏宗祠位於九號省道邊,新宜蘭縣政府旁,新警察宿舍後面,環境十分清幽,前有一方池塘,後有小片果林,仍保留了傳統建築的佈局;宗祠週遭圍以高大的椰子樹,發揮了適度隔絕的作用,將來李氏宗祠納入宜蘭縣政中心的古蹟保存區內,更可突顯它的價值。


李氏宗祠位於九號省道邊,宜蘭縣政府旁,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圖/李界木提供

在宜蘭的李氏宗親,人才輩出,尤以有清一代的「三舉一貢」,最為膾炙人口。三舉即李春波、李春瀾、李春濤三兄弟先後高中舉人,一貢即貢生李紹宗。現今李氏宗祠前埕,尚留有李氏另一位俊傑李春華舉人一對旗杆硤,見證了這段輝煌的事蹟。


李氏宗祠前有高大椰子樹,後有果園與雜林,不注意看真的很難找得到。圖/李界木提供

李氏宗親先祖在宜蘭、員山擁有大批田園,日治時代被徵收作機場,現又為縣府徵收作縣政中心,幅員日縮,在未新建新宜蘭縣政府前,此處顯少有遊客知曉,自新宜蘭縣政府成落成於此後,來此瞻仰歷史文化的遊客們還是不易找尋此地,原因很簡單,李氏「敦本堂」地處較內陸,離台九省道,還有一段路程,且李氏「敦本堂」四周盡是樹綠林蔭,從外觀上,實不易看出。未來縣府規劃,還將於李氏「敦本堂」附近設立停車場,方便遊覽車停靠。


李氏宗祠正廳一景。圖/李界木提供

目前李氏「敦本堂」,僅發現兩處。一是臺灣宜蘭縣和福建漳州市的南靖縣,兩地均建有「敦本堂」李氏祠堂。這兩個祠堂的李姓都是李火德的後裔。李火德,生於宋開禧年間,其子孫主要居住福建、廣東、浙江、臺灣及海外。二是湖北鄂城有「敦本堂」李氏。湖北鄂城「敦本堂」李氏尊奉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619—653)為一世祖,是唐亡時南逃的唐王室後裔。宜蘭李氏「敦本堂」是屬李火德的後裔。這是我的祖厝。


宜蘭市李氏宗祠「敦本堂」旗矸座。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林氏家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宗祠

宜蘭市區內有四座家廟祠堂:以崇聖街、聖後街 「盛蘭堂」的「游氏」家廟,位於雜沓的南館市場邊;宜蘭擺里陳氏鑑湖堂;縣政中心旁的李氏「敦本堂」和臺灣銀行宜蘭分行北向巷內的「追遠堂」。但「追遠堂」是縣內保存尚佳、格局最完整的祠堂。


林氏家廟—追遠堂:創建年代:清嘉慶23年(1818年)草創,道光15年(1835年)擴建,其原址上現另有托兒所一間。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縣的林氏家廟建於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至今已有185的歷史,是由移墾蘭陽地區的福建漳州府七線林氏家族共同捐建,清同治八年時(西元1869年)歷經重建,是目前宜蘭縣內格局完善,保存最為完整的宗祠。現今林氏家廟店內仍懸掛有族人的功名匾額,門前則有象徵功名榮耀的四座旗竿座。本人小學曾借讀於此,特別感念。


林氏家廟「追遠堂」。圖/李界木提供

陳、林、李氏滿天下,在宜蘭縣內也是如此,林氏宗親在宜蘭佔有相當的人口數目,當年移民蘭陽平原的宗親為漳州七縣。 在大陸漳州古早時期,林氏人口密度之高,故統稱為林家庄,古時交通不便,婚嫁對象不易尋找,因此清皇帝曾旨喻昭告:「林氏三代內無旁糸血緣者,可通婚」。 而宗族規範,女方者須棄林氏, 「林」 去一邊故為「木」。所以,林氏家族中常可見「林公木媽、木娘」,在古時同姓婚通婚實為少見。 而林家這一支族親,則分佈於頭城、礁溪、壯圍沿海一帶。在中國大陸本是沿海一帶「討海人」,稱作「港仔頭」林氏,家族書字別為「林」 字中的兩「木」 皆須勾寫,所以又稱「翹腳林」。

林姓祖廟創建歷經 185秋。此間,雖歷經無數狂風暴雨侵襲,但依然廟基依固,廟務依盛。過去、現在、未來,將永續迄立於蘭陽平原,永為林姓宗親之精神寶塔,保佑林姓氏子孫更為枝繁葉盛,與蘭陽天地共長榮。林姓族人早在清乾隆年間,便有漳州人林漢生入墾宜蘭,「噶瑪蘭」開疆後,該族人益增,甚至壓倒諸生,成為宜蘭開拓的主力,並於清道光15年,集全宗族之力,捐建追遠堂,作為族人團結、祭祀的中心。

家廟門外四座旗竿座,是族人功名榮耀的象徵,門內前庭左邊有重修林氏家廟碑,詳載著家族源流及家廟創建、重修的過程。家廟在前殿往內部天井、迴廊,最後方的正殿,供奉林氏祖先牌位及功名匾額。整體建築以紅、黑為主色,至今仍保存尚佳傳的統家廟建築,亦是宜蘭現存家廟的典範。


追遠堂。(宜蘭市光復國小第一屆學生曾借讀於此) 。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林氏家廟。(前殿是女生教室,後殿是男生教室) 。圖/李界木提供

林氏家廟,作者國小二、三年級的教室。圖/李界木提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