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節,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傳統市場尤其熱鬧,布置了喜紅色節慶禮品,端上各式年節佳餚,伴著車馬喧闐,人潮湧入市場街巷,趕辦年貨,滿載而歸。
「來一點肉絲䬫!」姊妹米干店的老闆大姐一聲吆喝,對面秀蘭豬肉攤的阿姨爽快回應,刀剁聲隨即價響;這頭,煮麵大姐一手䴊湯,回頭與顧客聊天:「當天現宰的肉攤就在一旁,食材都不用冷凍,一定新鮮!」這就是輕聲討價、也不忘抬頭交關的人情滋味,走一趟傳統市場,感受厝邊頭尾的溫暖生命力。
番薯市到市場樓 共同記憶
依據《桃園廳志》記載:「明治35年,先在桃園街公設市場,由街中之善經營者擇定長美街之空地,建築場屋。」1902年,日治時期的桃園街(大致為現桃園區)設立了第一座公設市場,當時的政府,將凌亂匯聚的戶外市集納入管理,制定衛生規範,讓規劃完善的公有市場建築,成為進入現代化社會的象徵。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黃舒楣說明,與現在人們對市場的印象不同,公有市場在城市現代化過程中,曾是文明衛生的地標;戰後,公有市場改建紛紛以多功能大樓為目標,為在狹小市區空間中擴增樓地面積,常是低樓層市場營業,搭配高樓層娛樂場所或集合住宅的建造規模。
1960年代,桃園縣境內計有8處市場,桃園、中䐹各有2家,大溪、平鎮、龍潭、楊梅等地各1家;到了1993年,隨著工商業大幅發展,公、私有市場數量增加到33家,其中以桃園區永和市場、南門市場、東門市場,及中䐹區第一市場、新明市場,歷史最為悠久。
新明市場大樓經過耐震補強、外牆拉皮整建,未來將進駐青創基地、青驛站。
南門市場 桃園人的大廚房
桃園區文化街上,人潮川流,每個人都添上熱鬧採買氣氛,穿梭於南昌西街、東街之間,䳾步所及之處,傳統熟食、家用百貨、現宰肉品、南北乾貨齊全,全然是老市場興味。南門市場在1950年代形成,後建成公有市場建築,承載著上百家攤商、店家,他們相互照顧生意,也陪伴桃園人度過逾60年記憶。
南門市場自治會長陳國賢說,雖然市場生意不如過去興隆,老店家也不捨得搬離,他坦言,現代人一年到頭都過得好,不一定要趁過節豐盛一番,但歡迎年輕人陪長輩逛市場,年節將至,除夕夜的前三天,總是市場最熱鬧的時候。
年節將至,大家上街採買牲禮、熟食,市場攤商美食隨之豐盛。
新明市場 中壢牛肉麵發跡地
現在的中壢區新明公有零售市場大樓於1990年建成,每到早市時分,周邊的中正路及明德路頭,傳來清脆而老練的叫賣聲,新明市場從早期豬肉批發集中地發跡,後來成為北部畜產品運輸的重要節點。新明市場自治會長呂學峰回憶道,鄰近已歇業的新明戲院、新明及永川牛肉麵店,與新明市場構成了一幅存在中䐹人心中的地圖,習慣趁著晨光來採買的人們,使老市場人氣不墜。
呂學峰說,新明市場大樓已完成耐震補強、外牆拉皮整建,而桃園市政府利用原閒置4、5樓打造的新明青創基地,預計今年啟用;規劃在6、7樓的青年旅舍,將是第一個公辦民營國際文化交流青驛站,也為市場大樓增添更活潑的風貌。此外,今年過年期間,新明市場將特別設置年貨大街,用有年味的布置及商品,邀請市民朋友來逛市場、辦年貨。
小蘭雞捲家的招牌芋頭捲,脆香豆皮捲起豐盛芋頭餡,滋味滿口。
市場之必要 望進對市場的想像
有多久沒有逛市場?也許印象停留在,見識到市場攤位上毫不包裝的現宰肉品,或那如有抑揚頓挫的叫賣喊聲,其實,市場往往並非獨自存在,傳統市場鄰近市街區、老廟埕或舊戲院的所在,在往日生活裡,把食品百貨的供應,與提供閒暇娛樂的街廓,揉合在一起,構成台灣人溫暖熟悉的市井生活。
長期關注傳統市場發展的黃舒楣表示,在職上班族、小家庭的生活方式,使早市形式的傳統市場生意衰退;當超商、超市、大賣場等通路,爭取到較多年輕消費者,也確實使公有市場的閒置率上升,「但傳統市場提供的生活需求,仍然是被需要的。」䭪強調,消費選擇漸趨多元,並不能低估傳統市場存在的價值。
簡家包子伯專攻包子饅頭,肉包、菜包、碗粿、客家粿、饅頭,應有盡有。
黃舒楣解釋,市場連結了城市及鄉村生產者,容納從鄉村到城市發展的移民,同時,也提供較低門檻、且社會支持度高的做生意機會,具有社會福利功能;市場也是適合帶孩子見學的教育場所,並成為不同於公園綠地、廣場,城市公共空間的另一種想像;在許多案例中,市場也是城市的對外窗口,展示當地獨有的味覺櫥窗,發展無可取代的觀光價值。
好市名攤 過年必吃喜氣
位在大園市區的大園公有市場,是市場空間活化的經典案例,原本動線不良導致的閒置問題,經整修改善,並注重維持整潔的市場環境,終達成全面進駐的目標。去年,「2017桃園有好市」名攤選拔中,大園市場就由「船仔頭手工愛玉」及「小蘭雞捲」分別獲得金食獎、銀食獎。
船仔頭手工愛玉採用阿里山野生愛玉䳆,可做冷飲冰涼沁心,也有暖暖的燒愛玉
船仔頭手工愛玉選用阿里山野生愛玉䳆,每日現洗,散發天然淡香,微寒的春節裡,一碗獨特的「燒愛玉」,搭配熬煮紅豆湯或薑母茶,暖意趨寒,又能解熱降火;小蘭雞捲主打手工芋頭捲,內餡揉入扎實芋頭、貢丸漿,外表豆皮酥脆,伵下又綿密夠味,搭配年節好料還有自家紅糟肉、白菜滷,僅為節慶特製。
老字號市場裡,自然藏身美食名攤。新明市場的雲南姊妹米干,傳自忠貞市場的雲南家鄉滋味,以琳瑯滿目的醬料風味,細膩烹調每一碗招牌綜合米干,久熬的大骨湯頭,糝入草菓、芝麻香,再上一層陳年豆瓣醬,濃郁豐飽。還有特製臘肉、肉腸、豆腐腸,只限春節選購。
雲南姊妹米干首推綜合米干,湯頭富有層次,泡菜、蘿蔔絲、大薄片也承襲雲南家鄉味。
初到南門市場,走一趟回返往復,有點迷路,記得就近問店家,簡家包子伯往哪走,60年家傳經驗,如同每日清晨老麵揉製,包入豬胛心肉,搭配南投埔里產香菇,肥瘦有致,餡濃卻不膩。春節期間,簡家包子伯限量製作年糕、發糕、蘿蔔糕,必吃討吉祥。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2018年2月號(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