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基因,生活習慣和健康/長壽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基因,生活習慣和健康/長壽

 2017-06-12 13:22
日常行為、生活習慣的影響是十年、百年、世代的作用,而基因本身的改變是要經過萬年、百萬年、或更長的時間。圖/pixabay
日常行為、生活習慣的影響是十年、百年、世代的作用,而基因本身的改變是要經過萬年、百萬年、或更長的時間。圖/pixabay

健康的長壽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不但希望很長的壽命,也希望一樣長的健康壽命。健康壽命和預期壽命的差異就是病痛時段。所以兩者差異越短越好。另外我們也希望避免失智癥。

健康壽命−預期壽命=病痛時段
(health expectancy − life expectancy=morbidity)

長壽和遺傳有關。一個人如果有長壽的父母,可能會較長壽,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也可能較長壽。但是《基因不完全決定命運》。近年來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基因的因素約為10-20%,他(她)的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較大。基因能否表現,也就是說展現其作用,是受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影響。這種影響就叫做epigenetics(表現遺傳)。

基因型(genotype)+環境(environment)=表現型(phenotype)=你(you)

例如,所謂的癌基因不一定是體內必然致病的因子。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Parviz Ghadirian,PhD,團隊發現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女人攝取越多的蔬菜水果,得乳癌的機率就越低。二次大戰前出生,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女性的乳癌罹患率比她們出生在速食時代的女兒或孫女低2-3倍。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的John Witte對前列腺癌有類似的觀察。某些基因會把發炎引起的成長緩慢的小瘤變成気勢洶洶的轉移癌。但是帶有這種基因的人攝取富於w-3脂肪酸的魚,就較不會罹患癌癥。

Epigenetics並不改變基因本身,只是影響(或是決定)它的表現(expression)。其結果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坯的表現。這種日常行為、生活習慣的影響是十年、百年、世代的作用,而基因本身的改變是要經過萬年、百萬年、或更長的時間。

我說世代,是因為,動物實驗顯示,這種epigenetic影響,如果發生在卵子或精子的染色體,就會遺傳到第二代、第三代…等,雖然基因本身沒有改變。如果生活習慣改變,也可能把這種影響消除掉(erase)。

Epigenetics 的作用機制有多種如下:
1. DNA methylation
2. Histone modification
3. Chromatin structure
4. Non-coding RNA
所以說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以下是Chromosome(染色體)的構造:
DNA(double helix, 雙股螺旋)
histone=protein octamer(H2a, H2b, H3, H4 的4對成8個蛋白質體)
nucleosome=DNA捆histone二圈而成
chromatin=由很多nucleosome捲成一條線狀而成,繼續捲成染色體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