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三峽祖師廟蛻變成東方藝術殿堂(上篇)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三峽祖師廟蛻變成東方藝術殿堂(上篇)

 2018-10-29 10:07
林玉山,〈富貴白頭〉。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林玉山,〈富貴白頭〉。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將神廟變成藝術館的畫家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既是三峽的信仰中心,也是當地社會、經濟活動的聚集地。道光十三年(1833)因地震損毀歷經第一次重建,甲午戰爭時又因日軍轟炸而有第二次重建。二戰結束後,建築因久未修繕再度傾廢,1947年時任三峽鎮民代表會主席的畫家李梅樹(1902-1983)獨排眾議,以「重建」的精神取代重修,才有今日被稱頌為「東方藝術殿堂」、擁有「雕刻博物館」美譽的祖師廟。

事實上,畫家當年曾十分猶豫是否接下修廟的重大任務,未料一首寫著「現出一真人,便是玉麒麟。天花龍吐水,頂上一枝春」的靈籤適時飄落,牽動他走上往後建廟的三十六載光陰。和繪畫一般,李梅樹也秉持最嚴謹的態度進行寺廟規劃,並親自設計、畫稿與監督工程,期間不僅不領酬勞,反而還捐贈鉅款購買珍貴的石材,作為重建材料。

三峽祖師廟於今年(2018)被文化局指定為市定古蹟,除了信仰與歷史價值外,尚因其「各部位的營造與裝飾多出自當時知名匠師與藝術家之手,富有高度宗教藝術美學之價值」之故。為了將祖師廟打造成一座具備文化、藝術與教育功能的廟宇,李梅樹廣邀當時文學及美術界的名流,如于右任(1879-1964)、傅狷夫(1910-2007)、閻錫山(1883-1960)、歐豪年(1935-)等提供書畫底稿,再由正統流派之國寶級匠師,如石雕頭手蔣銀牆、大木宗師陳應彬的高徒陳田司等人進行雕刻。在八百多幅的徵稿裡,現今所見的六十幾幅畫作皆為一時之選,當中更有被藝術界尊稱為「台展三少年」的三位前輩畫家作品留存,以下便擇幾例分享。

邀請台展三少年獻畫廟牆

李梅樹以文化人及藝術家的眼光主導祖師廟的重建,期待信眾走入廟宇不僅為燒香、拜佛、求平安,還能從中獲取美學與文化教育的養分,這亦是台灣從開發社會蛻變為文明社會的關鍵。然而畫家的雙手有限,眾志方能成城,於是林玉山(1907-2004)、陳進(1907-1998)、郭雪湖(1908-2012)等人的畫作,便在此因緣下進入常民空間,共同成就一座民間美術館的誕生。


林玉山,〈富貴白頭〉。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1927年,這三位當時尚不滿二十歲的青年,打敗資深畫家與老師,入選日本官方首次舉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從此一鳴驚人。此次不是為了參加美展,而是為了繪製獻給神明的禮物,於是各種吉祥與祝福寓意自然被帶入創作中。林玉山,本名英貴,出生嘉義美街,幼年隨民間畫師習畫,日後更兩次赴日學習,水墨與膠彩畫兼擅,是領導嘉義畫壇發展的典範大師。此幅〈富貴白頭〉位於祖師廟三川殿外,三朵碩大的牡丹花佔據畫面三分之二,象徵花開富貴。右邊枝枒上有兩隻相望的白頭翁,因其眉、枕羽和喉部皆為白色而象徵老人。兩種圖樣相組,即有祝人長壽且富貴之意,雙禽的表現亦暗示夫妻能白頭偕老。


 陳進,〈夜鷺〉。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陳進,出生新竹商人家庭,十九歲考入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成為第一位赴日習畫的台灣女子,享有「台灣第一位女畫家」的稱號與地位。她曾說:「甘願作畫家,不願嫁人走灶腳。」其後也以驚人的繪畫實力,證明自己並未選錯道路。〈夜鷺〉描繪夜間出沒的鳥類,由於頭頂與雙翅為暗灰色,又稱黑頂夜鷺。夜鷺與白鷺皆為補魚高手,長腿利於涉水,尖嘴有助夾魚,夜鷺於黃昏時接替白鷺出沒勞動,暗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成果。有趣的是,此畫依據傳統男左女右原則,被置於祖師廟門牆右方。


郭雪湖,〈得子圖〉。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郭雪湖,出生台北大稻埕,以一百零三歲高壽辭世。十六歲的他輟學至蔡雪溪(1884-?)門下學習神像畫及裱褙等職業畫師的技藝,「雪湖」之名即得自恩師。郭雪湖自學有成且求新求變,融合膠彩與水墨之餘,更自創重彩、淡墨的新路,開拓膠彩畫的表現。此幅〈得子圖〉中的荷花與蓮蓬搖曳生風,姿態婉轉,由於蓮蓬內含許多蓮子,與「連子」諧音,因此常用於祝賀多子多孫、子孫滿堂。

安溪兒童獻給祖師爺的吉祥畫

2018年秋,李梅樹紀念館與新北市三峽區安溪國小合作,推出「鄉土之美—探訪李梅樹的藝術世界」文化體驗活動,引導學童藉由閱讀及實地走訪,再創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本週呼應祖師廟書畫牆,介紹三幅小畫家們獻給祖師爺的吉祥畫,希冀兒童能透過實際創作,認識位於學校後方的民間藝術殿堂,以達國民美術教育的根本精神。

 






安溪國小兒童畫,〈平平安安〉。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安溪國小兒童畫,〈一鳴驚人〉。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安溪國小兒童畫,〈年年有餘〉。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第一幅為男孩〈平平安安〉,高大的樹木掛著大小不同的紅蘋果,地上長著小花、樹苗,紅綠色彩對比鮮明,充滿生命力。男童結合蘋果與「平安」的概念,相當符合兒童的想像。第二幅為女童〈一鳴驚人〉,畫中四隻鳥姿態各異,有的正在對話,有的一躍而飛,不僅顯露小畫家的企圖心,也帶來春天鳥語花香的氛圍與意象。第三幅男童的〈年年有餘〉描繪大海中各式魚類,牠們朝著同一方向前進,極具速度感。吃魚是華人過年的習俗,此處便象徵年年有餘。

結語

李梅樹雖是一位接受專業訓練的油畫家,亦十分重視故鄉文化與社會美育的發展。即使花費三十六年時間,尚無法完成祖師廟的重建,但廟宇中留下的精美雕刻、名家作品,今日已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此種不計時間、金錢也要打造出流芳百世之藝術殿堂的風骨,對比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巨匠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創作西斯汀禮拜堂的艱辛與堅持,毫不遜色。米開蘭基羅表現以人為本的宗教藝術,將常民生活面貌融入教堂的濕壁畫中,李梅樹終其一生之創作亦不離自身家庭及三峽地區的風景與人物題材,啟蒙台灣在地的人本藝術。兩位全方位藝術家都曾遭父輩反對,卻皆以不妥協的意識投身美術與文化建設事業。

祖師廟作為信仰與藝術交會的民間美術館,收納眾多藝術家獻給神明的吉祥禮物,身為藝壇領袖的台展三少年亦不遑多讓。林玉山提出〈富貴白頭〉祝賀長壽,陳進〈夜鷺〉表現鳥兒勤奮補食的身姿,郭雪湖〈得子圖〉則以蓮藕比喻子孫滿堂。安溪國小學童也發揮豐沛的想像力,將祝福化為圖像進行獻禮,〈平平安安〉以紅蘋果的意象傳達,〈一鳴驚人〉為振翅耳語的鳥兒、〈年年有餘〉則是各類水生動物的嘉年華,三幅畫皆展現小畫家純真與質樸的內涵。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