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高醫大董事會和大學校方的紛爭,曾任高醫大附醫副院長丶現任中國醫大附醫副院長的張建國教授,在接受訪談時,不諱言高醫大所謂「創辦人」陳啓川捐地捐錢創校的「歷史」其實是有很多疑問的,而歴年來董事會組成和運作,都在在存在過分介入校務的缺失,尤其建設丶財務丶採購,問題重重,有必要攤在陽光下曝曬檢驗,確立大學興辦是社會公益性,而非家族營利事業。
張建國教授原在高醫下附醫當副院長時,就曾多次公開向社會及校友會,質疑高醫大改創辦人為陳啓川而非杜聰明的正當性,以及高醫大董事會組成和運作的合法性,包括:
陳啓川當年(1953年)籌建學校之初就應允無償捐地和捐款,但事實上遲至1960年底才以「南和興公司」名義捐地11·46甲給學校,而這些土地是有佃農耕作的,以致高醫自1955年起至1974年,將近20年時間,花了相當多的金錢才能利用這塊「無償提供」的土地?又為什麼以「南和興」名義捐贈?而「無條件」捐贈興學的義舉,為什麼演變為陳啓川家族及關係密切的親友,長期霸占高醫董事會和附設醫院?又為什麼五十多年來高醫大及附醫的重要工程及採購案,都有陳啓川家族介入的足跡?
張建國以1977年2月高醫院務會議記錄,質疑高醫在稍前付出三百多萬元給陳家的南和興公司,以換取土地使用權。易言之,陳啓川當年捐贈之地,是耕者有其田政策下並有佃農耕作之地,陳啓川根本無權捐贈,以致高醫後來花鉅資向佃農買地,陳啓川空有捐地美名,而當上「創辦人」,開始了長期霸佔高醫董事會和不當控制高醫校務及運作。
張建國指出,高醫校地主要分三次向佃農買11.43甲,加上2000年以2億7千萬向土銀買1200多坪,以及1950~1951年買三小塊約150坪土地總校地約12甲,但目前校地剩下9甲多,縮水了近3甲,除了一部分被徵收為道路及消防局,其他大部分土地皆在公告地價未調漲前,於1989年以公告地價賤賣給陳家及南和興公司,高醫土地因而縮小,陳家企業土地反增多,這是什麼道理?問題關鍵出在1981年第六屆董事會決議高醫校區為現有範圍,並向高雄市政府申請列入私立學校用地,其餘則未列入,致八年後可以名正言順將「非校地」以公告地價賤售給陳啓川家族及企業,這就是高醫董事會有計畫的「鯨吞蠶食」,五鬼搬運。
他也舉1968年至1970年高醫第一棟現代化醫院建設而言,在物價沒自波動情況下,總工程費居然暴增為2倍半,董事會捨向銀行融資,卻向國民黨中央黨部「貸款」500萬元的古怪行為,此貸款有沒有實際入校庫還是另有文章?
另外,在2009年11月招標的大同醫院整建案,由寶日營造以3億1千5百萬得標,該公司資本額只有2千2百50萬,遠低於其他兩家2億6千萬及1億元的競標者。而寶日營造是一家負責人變動頻繁,在2009年8月17日辦理自行停業1年,卻在同年10月21日就辦理復業及變更代表人登記,同時參加了同年12月14日的大同醫院整建標案且得標,種種跡象透露決策者動機不單純。
張建國抨擊高醫大400萬元以上儀器或工程,均由董事會「定底價」,而大同醫院整建及儀器採購,均由時任董事長陳田植和余明榮簽約,未經董事會丶校務會議及報教育部同意,並不合法。
他綜所合高醫大的問題,在於董事會「近親繁殖」和「黒箱作業」,董事如何遴選產生的,完全不透明,就由少數一丶二人把持決定,把大學當做「公司」在經營,例如私校法規定學校附屬單位有盈餘,應支援學校的教學發展,醫大是主體,附醫是附屬單位,但現在的董事會將之顛倒過來,還有董事倡議「校院分家」,完全不合高醫的歷史和宗旨。
高醫到了今天如此紛擾地步,張建國認為董事會應負絕大部分責任,而教育部有義務在適當時機派公益監事介入,有重大弊端不排除依法接管整頓,不容公益興學公器成為私人謀利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