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又必須忍受寂寞的基礎科學研究,到底有甚麼誘因讓人「一生懸命」?昨(3)日確定獲得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大隅良典說,「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看到(所發現的東西)的人,這種滿足感對科學家而言是最大的動力。」
根據《共同社》報導,大隅教授是於4日早晨在東京工業大學受訪時說明,對於自己獲獎最大的意義在於,他「希望能(向研究人員)傳遞出從事基礎研究也有好處的訊息。」他還表示:「希望未來能實現一個朝支持基礎研究面向的社會。」
大隅在確定獲獎後,還與他的徒弟、一同進行自噬作用研究的東京大學教授水島升,分享了喜悅。大隅對今後的研究充滿熱情地表示:「將繼續利用酵母(進行研究),還有沒弄清的地方。」
兩人在愛知縣的基礎生物學研究所開展研究,大隅稱那時「是自噬作用研究的黃金時代」。水島回顧稱「能在該領域處於發展階段時從事有關研究對科研人員來說是無比幸運的。」
諾貝爾自然科學領域的3個獎項中,由日本人單獨獲獎的,在此之前有:1949年的湯川秀樹(物理學獎)和1987年的利根川進(醫學獎),大隅是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