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執政八年,引以自豪能與對岸唱和的定海神針「九二共識」,自習近平定調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之後,國民黨人不禁驚慌失措,頓失招架與論述基礎(能力),且為90%台灣人民所唾棄。該黨人士不敢違逆習近平的旨意,只得閉口不談,或顧左右而言他。前不久馬英九突然心血來潮在一項〈兩岸重開機〉的座談會上,拐彎抹角的呼籲蔡英文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如果為國民黨擺脫困局與尷尬計,他理應向習近平呼籲才對,怎麼會針對蔡英文?但什麼是他所說的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原來是要加上他的國師蘇起所虛擬的「一中各表」。
然而翻遍中共任何一本中共歷史教科書,都明確記載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被消滅,這是蔣介石在其訓詞中也自承的。當年流亡逃難來台的僅是一小撮國民黨的殘餘勢力,借用舊招牌,正待其征服解放。中共從來就不承認中華民國仍然存在,這是歷史殘酷的事實,而國民黨的眾多頭頭們,在兩岸開放後,三番兩次到中國朝聖,拜見共產黨領導人,也不敢在公共場合表達中華民國字樣。中國領導人對卑躬屈膝的國民黨要人壓根兒就看不起,之所以還假面接待,釋出紅利,無非是認為尚有利用價值,藉機收攬。一方面表示收復台灣的正當性;另一方面也可充當內應,製造台灣內亂,減少攻打台灣的成本,充作統戰工具。可以想見,一但台灣被征服併吞,那些遊走兩岸自誇春風得意的國民黨要角及在台灣的假中國人,將面臨清算改造的命運。不可能讓他們再繼續招搖撞騙。歷史殷鑑不遠,當記取教訓。
沉寂一段時間的朱立倫,認為黨主席江啟臣表現不夠好,決定取而代之。他表示改變才有希望,又說黨的政綱、黨綱有延續性,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脫離不了老舊條條框框,連做一個忠誠反對黨的條件都不具備。欲求新、求變,不知從何說起。他還說當選後將自辦民調、培訓青年,推出強棒參選,但被現任文傳會主管吐槽說這些都已經在做,毫無新意。爭取連任的江啟臣則稱重建兩岸關係,馬英九是最佳人選,有如問道於盲。另一位參選人卓伯源如鸚鵡學舌般重覆「原汁原味」,看來國民黨的兩岸論述,除了迎合中共之外,無法擺脫馬英九虛構的糊塗賬。選舉結果雖由朱立倫勝出,而紅統教派張亞中則得第二高票,他大喊遺憾黃花崗革命失敗,現任江啟臣屈居第三。但重新入黨的趙少康又聯合眾多立委另組「戰鬥藍」,選後由朱立倫接收。朱在回覆習近平的勝選賀電日期,都不敢冠上「中華民國」字樣,可見其色厲內荏。朱剛接任,即使勁罷免立委陳柏惟成功,更顯得意忘形,繼續推動年底四公投案,歹戲還在後頭。該黨唯一女性前主席洪秀柱在對岸央視節目中大喇喇談九二共識就是謀統,已原形畢露。國民黨漠視現實,如果執意擁抱中國,不願台灣化,遲早會被台灣人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欲談兩岸關係,應先清楚台灣的定位,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總統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首次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這是台灣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也是繼位者本應守住的底線與責任。但因為在位者刻意營造兩岸和平交流的假象,蓄意將兩岸關係模糊化,讓取得政權後的馬英九有機可乘,翻轉李登輝的國家路線,落入兩岸同屬一國的思維迷障──包括推動黑箱作業的EFCA,真是一筆難以言說的糊塗賬,可以說,兩岸定位不清、模糊化的結果,容易形成糊塗賬,自投「一個中國」「國共內戰」的羅網,陷台灣於危險境地。明知「一國兩制」「一國兩區」「一國兩府」「一中兩憲」「一中屋頂」「兩個中國」「杯水、筷子理論」等政治性用語已破產,在台灣沒有市場,如果不能擺脫同屬一國的糊塗賬,所謂對等、尊嚴,豈非說說而已。
若說起國、共之分合,終戰後導致全面內戰,蔣介石從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淪為喪國之君,流亡他所說的中國托管地台灣,更是一筆爛賬。不論蔣、毛之爭誰輸誰贏,其實最大的輸家是一般平民百姓,顛沛流離,生命不保,到頭來,國家權力高漲,個人權利萎縮。簡單稍作歷史回顧:1921年7月1日,中共在蘇聯與共產國際卵翼下建黨,綱領中強調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當1924年元月,國民黨祖師爺孫文有感於該黨萎靡不振,又無外援,即號令改組,重振黨威,以列寧為楷模,以俄為師,制定聯俄容共政策(中共解釋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允許中共黨員以個別身分加入國民黨,壯大陣容,中共奉共產國際命令寄居在國民黨內,借殼上市共同致力於國民革命,這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4年5月2日,蔣介石擔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文親臨致詞,強調黨軍的使命(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是聯俄容共的樣板學校。1925年3月12日孫文逝世於北京,國民黨內為領導權問題爭執不休,其中以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最受矚目。但不及一年,廖仲愷被刺殺,胡漢民遭流放,許崇智卸下軍權,汪精衛出國,黨、政、軍大權由蔣介石獨攬。然而國民黨內政治、文宣、組織等部門幾為共產黨所囊括,黃埔軍校師生也左右對立嚴重,互別苗頭,也因此才有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之發生,與蔣介石藉口有人欲暗中綁架他之奪權行動。毛澤東任宣傳部代理部長,周恩來曾任軍校政治部主任,主掌民眾、軍隊組織與聯合工作,都是顯例。1926年7月9日蔣介石在廣州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北伐期間,共產黨在鼓動群眾方面,自有一定功績,勢力也逐漸坐大。1926年12月13日,國民黨左派在鮑羅廷策動下,於武昌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暨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以徐謙為主席,不久迎汪精衛回國主持。
1927年3月國民黨軍克復上海後,蔣介石即向西山會議右派妥協,4月12日開始清黨,共產黨人犧牲慘烈,從此結下血海深仇,4月18日國府定都南京,與先遷武漢的國府對峙,造成寧漢分裂。7月15日汪精衛左派武漢政府鑑於共產黨武裝農工,也實行分共,8月1日共產黨葉挺、朱德即在南昌起義,成立紅軍,毛澤東、翟秋白也同時發動兩湖秋收暴動,失敗後進入江西井岡山建立根據地,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當時真的是「一國三府」。
1928年北伐底定,隔年元月因軍隊編遣會議,引起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軍頭不滿,聯合反蔣,爆發中原大戰,終因1930年9月18日東北張學良通電擁蔣,派兵入關,戰亂平息。是年底,蔣在南昌召開剿共會議,聲稱「攘外必先安內」展開對共軍圍剿,至1933年第五次圍剿以碉堡戰迫使共軍突圍,進行所謂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0月毛澤東抵達陝北瓦窑堡,1936年把總部遷至延安,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局勢又形扭轉,結果是國共再度聯合抗日,是為第二次國共合作。
1937年7月15日,中共成立「陝、甘、寧三省邊區政府」,並發表「共赴國難宣言」,願為實現三民主義奮鬥,取消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暴力沒收地主土地,取消蘇維埃政府及紅軍名義與番號。當時蘇聯為了避免對德、日兩面作戰,也力促其成,並給予國民政府軍事援助。8月25日,軍事委員會收編共軍為第八路軍,以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副之,受第二戰區指揮。10月12日又收編江南共軍為新四軍,以葉挺為軍長,受第三戰區指揮。
毛澤東自1935年1月長征途中在遵義會議取得領導權,至1942年2月在延安發動「學習」「整風」「肅反」運動,打倒國際派,樹立個人獨裁,標榜黨的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三大法寶,提出《新三民主義論》《論聯合政府》迷惑世人。被認為是民主主義者與農村改革者,與蘇聯布爾希維克黨無關。抗日期間,毛澤東秉持「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策略,實施游擊戰,拓展根據地,擴建邊區政府,迨1941年1月「皖南事變」,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將新四軍繳械解散,葉挺被俘,中共另派陳毅代新四軍軍長,國、共關係又告破裂,雙方紛爭不斷,冤仇越結越深,美國原本期待國、共合作共同抗日,配合太平洋戰爭,快速打敗日本,但戰爭末期日本發動「一號作戰」,抽調東北關東軍,由華北洛陽、長沙、衡陽直趨桂林,國民黨軍隊無法抵擋,喪失中、美聯合在中國戰區反攻的戰略價值。
日本投降後,內戰即起。應該指出:國、共兩黨在內憂外患成長過程,都同樣是列寧式集黨、政、軍、警、特於一身的專制獨裁政黨(所謂黨國體制),孫文擘劃的建國大綱,由軍政、訓政邁向憲政之路,訓政時期國民黨固然一黨專政,黨外無黨,黨內無派,由蔣介石一人獨裁。毛澤東雖假借「聯合政府」「三三制」,同樣也是一人獨裁。兩人同樣崇尚人治而非法治,神化個人,不受制約,只是毛澤東以蘇聯史達林(格別烏)為典範,蔣介石以德國希特勒(納粹)為楷模,左右對立,互相仇視。民主憲政在中國迄未實現,憲法空有其名,民主自由更無從談起。
二次大戰後,依據盟軍統帥麥克阿瑟一般命令第一號規定:中國戰區(東北除外)、台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之日軍應向蔣介石投降,但中共卻以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名義連發七道命令,強令接收日軍與偽軍武裝、資產,十足發揮毛澤東「搶桿子出政權」「先占先贏」的土霸王行徑,根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有意造反,武裝分裂。毛澤東公然要求猛力擴大解放區,採取向北推進向南防禦戰略,占領一切可能與必須占領的大小城市與交通要道,奪取武器與資源,並放手武裝基本群眾,不應稍有猶疑。自恃抗日有功也要分得一份,然而如果從蔣介石也靠打天下起家,取得正統地位,毛澤東要「出兩個太陽」的做法,就無足為怪了。中國歷史上,任何成功的造反都是正當的,憑其戰爭勝利,就可取得名正言順的統治地位,打江山、坐江山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當時在蘇北、張家口、石家莊一帶參與中共打游擊的史明,就親眼目睹共軍接收時打土豪、鬥地主的殘酷恐怖,毫無人性可言,其均分土地,實施土改政策,雖獲得廣大農民支持,但手段獨裁醜惡,暴露無法無天的本質。
日本突然投降,國民黨軍隊因侷促於西南一隅,對復員作業幾乎措手不及,由於交通受阻,尚需要美國派遣軍艦、軍機及海軍陸戰隊協助運輸,到指定地點接受日軍投降,先受降後接收,並遣返日軍、日僑。蔣介石雖嚴令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不得向非指定人員投降,應維持秩序,但是事不由己,面對共軍爭取受降、軍事占領、佔據要衝、把持交通,藉以擴大地盤,增加實力,顯得無可奈何。國共雙方呈現劍拔弩張狀態。可以說日軍投降,內戰頓起,中國又面臨分裂內亂的局面。(待續)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