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房價飆高,青年火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房價飆高,青年火了!

 2021-11-19 13:02
不動產交易利用科技和網路行銷新時代來臨,購屋族處於資訊不對稱一方,政府要避免有專業證照業務人員隱瞞買賣關鍵資訊,讓當事人之間能做出公平合理的買賣抉擇。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不動產交易利用科技和網路行銷新時代來臨,購屋族處於資訊不對稱一方,政府要避免有專業證照業務人員隱瞞買賣關鍵資訊,讓當事人之間能做出公平合理的買賣抉擇。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悲苦中,無屋階級的期待是,像2003年的SARS一樣,把房價打落一段。沒想到,房價下跌不到一年,它又往上飆漲,而且上漲的幅度,順著最近一波的通貨膨脹,讓大部份的青年族群對於買屋心碎了,也躺平了。

青年投票的新仇舊恨

居住正義在台灣跨過2010年後變成「憤青世代」熱衷的社會議題,政治人物為了搶選票,當然在這裡摇旗吶喊,猛開支票。

支票是要兑現的。青年族群的投票動向在2014和2016年兩次選舉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們對房地產政策有很大的不滿。

這些當年投給非在朝的青年族群,現在正值30到40歲要安居樂業的年紀,最近無論是買房或租房,價格同步上漲,加上放眼未來又找不到圓夢的希望,他們有相當的傾向會在即將到來的2022和2024選舉中,用選票教訓以前開出支票的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的選舉神經是敏感的,明年縣市長選舉就要到了。這等於是一場施政滿意度的期中考。於是,最近各個政黨,無論在朝或在野開始纷纷開出各種打房、炒房、社會宅、租金補貼和包租代管的措施或方案,期待這些新世代的無殼蝸牛不要跑票。

房價還會漲嗎?頭痛問題

隨著股市熱絡、熱錢回流,加上借貸利息低,房價正迅速從北部都會地區,像病毒般一路擴散到中南部市場,讓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憂慮也隨之全台蔓延。

它還會向上飆漲嗎!缺工缺料導致的營建成本提高、全球通貨膨脹的預期、產業返鄉投資的進駐,主管房價相關的政府部門從中央銀行、財政部、內政部、金管會固然揚言出手打壓炒房,但漲價的熱潮目前並沒有中止的現象。

無殼蝸牛第一次夜宿忠孝東路街頭,發生在1989年7月,那時台北市中心的房價是一坪20萬元出頭。現在動輒一坪200萬元,公設比且高達40%,換算每坪實價300萬元以上,比起國際大都市毫不遜色。實際上,台灣家庭所得和房價比超過10倍,已在世界排名前段班。

無住屋者團結組織1989年發起的《蝸牛主義宣言》,提到的居住理念與訴求:所有動物中我們最羨慕蝸牛,因為它們都擁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房子是他們生命的一部份,是它們最基本的權利,是它們的生活尊嚴的保障。而且蝸牛的社會也很合理,一隻蝸牛一個窩,既不少,也不貪多。

30年過去了,台灣的房子愈蓋愈多,房價也愈來愈高,居住的空間卻愈來愈小。政治人物每到選舉都高喊「居住正義」,但隨著貧富差距的擴大,近年演變成聲浪愈來愈大的「世代正義」。不少憤青甚而直言,既然資本主義解決不了,就來改用共產主義。但他們最近看到中國大陸「恒大地產」倒閉事件,心中不禁又徬徨起來。我們三位作者做為大學教授,看了年輕族群們的反應也十分感慨。住房、租屋、公宅、

民宅多元分流供應和管理

當市場已經失靈,政府當然不能也跟著失靈,否則導致青年世代無法安居樂業,自甘成為躺平族。

積累了近40年的台灣房地產结構性問題,不可能有迅速葯到病除的解方。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針對居住正義開出的對策是,民間興建的住宅和政府起造的社會住宅雙向並進,更重要的是,政策提供民眾解決居住問題的多元彈性選擇,以包租代管或租金補貼,鼓勵地方政府興建社會住宅,也獎勵民間釋出閒置或多餘住宅,以強化政府直接照顧民眾的住宅資源。

這確實是一個符合素民需求,也務實可行的方案。理由是,這個鼓勵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的方案有充份考量政府財政預算的可行性,因為若中央政府興建6萬8千戶社會住宅,預算高達4000億元,短期不可行,但它若把改為只租不售的50年,以目前全台平均市場租金每坪每月620元,隨著每年租金跟著通膨合理推算,中央政府只要每年編列24億元,就可鼓勵地方政府興建12萬戶的社會住宅。

這種將短期不可行預算,調整為長期可行的財務,又平均分攤了以後各任首長妥善經營和償還的責任,若每年编列50億元預算補貼,租金又可從市價打七折降到六成。花次長這項地方政府興建社宅的20年借款年利率設算為1%,而實際上目前地方政府借款年息普遍只0.5%左右,因此,資金成本又更有可行性。

房市交易亂相,政府不能輕忽

面對房價高漲,常常聽到的反應是「明明空屋這麼多,為什麼還是高房價?」

相對於德國、瑞典、芬蘭和新加坡等房地產市場穩定的國家,台灣政府對於房地產的交易秩序和不公平競爭,顯然缺乏嚴格監管而強力打擊違法的行政作為。

舉例而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財稅、地政、消保和公平交易主管部門,目前對於不動產違反市場公平交易的案件,绝大部份心力都擺在契約、建築規劃、銷售資訊及廣告宣傳等爭議;反觀對於嚴重影響房市交易的價格資訊爭議,如:建商欺騙和隱瞞消費者重要價格資訊,利用仲介業務優勢虛報交易價格,以欺罔手段詐騙當事人賺取差價等,政府處理力道顯然不足,若僅是輕微行政處罰,欠缺真正強而有效的公權力打擊,房市交易亂相何時了?亟待各級政府儘速改善。

社會大眾一輩子買賣不動產也就只有幾次,他們知道的交易專業知識十分有限。因此,面對不動產交易利用科技和網路行銷新時代來臨,購屋族處於資訊不對稱一方,政府在房地產交易制度設計上,更要避免有專業證照業務人員隱瞞買賣關鍵資訊,據以確保在市場資訊透明下,當事人之間能做出公平合理的買賣抉擇。

一件小的房地產交易隱瞞、欺罔行為,可以造成炒高房價的蝴蝶效應。政府不能再輕忽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