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邁向一個分權化的分享經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邁向一個分權化的分享經濟

與傑若米.瑞夫金(Jeremy Rifkin) 會面

 2017-02-12 16:11
也許我們應該優先發揮自然界的機能,以創造出有效率又具回復力的經濟體系。圖/取自pixabay
也許我們應該優先發揮自然界的機能,以創造出有效率又具回復力的經濟體系。圖/取自pixabay

結束這些旅程和所有的會面之時,我們接受了好幾個概念。這些人全都強調分散經濟權力的必要性:不論是關於貨幣創造、企業創新、投資、改革或是產業活動,所有人都表示了將我們的模式組織成多重網絡的重要性,這使得每一位公民在對於全球體系的運作有所掌握的同時,也帶有一份責任。我們不應該繼續餵養一些總是集中更多權力和財富的怪物。據此,貝爾納.李塔爾將人類體系與自然界的生態系統所做的類比就特別令人震驚,並且呼應到了樸門永續設計的哲學。也許我們應該優先發揮自然界的機能,以創造出有效率又具回復力的經濟體系。事實上,透過重新思考這些要點,我們拜訪過的大多數計劃都是建立在這樣的模式上:可再生能源試圖模仿光合作用,雖然還有些彆腳;「零浪費」的循環經濟或是自造者們模擬森林的機制,生生不息地再利用廢棄物以創造出新的資源;補充貨幣與BALLE 網絡採納了多樣性和互聯性的原則,是貝爾納所言之一切生態系統回復力的基礎。他們都將自主性視作更大自由的保證,能在人們的關係中達到一個可能的平衡,並且是一項真正的民主特質。

在我身邊這些非營利組織、大學、媒體之中,我同時也看到了一場聚焦在分享經濟的巨大浪潮逐漸浮現。它是建立在一個概念之上:我們不再是財貨的所有主,但是我們可以共同使用它。對於大多數參與其中的人來說,這場分權化與社會扁平化的運動(同時打破我們目前所知的金字塔垂直模式)是由網路出現所導致的科技與主流文化斷裂之結果。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大部分的人類可以直接產生連結,接觸到資訊、服務,甚至自己創造出服務,而且一切只消按幾個鍵,不必然透過某些集權化的組織(即使臉書、谷歌、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所形成的集中化已開始像是二十世紀的垂直資本主義模式)。網路使得資訊、物件、服務、能源的分享變得容易,而對於我們這趟旅程最後會面的傑若米.瑞夫金而言,網路更促成了一場真正的革命。他認為網路讓協作經濟得以成形,這是繼十九世紀初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後,第一個完全嶄新的經濟模式,而且它已經準備好占據一個決定性的地位。

身為經濟學家、顧問、企業領袖和經濟潮流基金會(Foundation on Economic Trends)的主席兼創辦人之一,傑若米.瑞夫金在過去十幾年來活躍於西方世界,是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預測趨勢學者之一。早在許多人開始之前,他就憑著自己的不少直覺而掀起一些重要抗戰。自從一九七三年起,他先是組織了一場規模數一數二的反石油抗議行動,揭示我們轉向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一九八八年,他促成了三十五個國家的氣候專家與生態學者齊聚在華盛頓首府,進行全球溫室效應網絡(Réseau mondial sur l’effet de serre)的第一次會議。同年,為了讓演員、製片人、編劇、導演等人意識到氣候變遷的問題,他在好萊塢舉辦了一系列的座談會。在一九九二年,他籌劃與發起了一項協同六個環境團體的倡議活動,稱作「牛肉之外」(Au-delà du boeuf),目標在於鼓勵減少百分之五十的牛肉消費;六個團體之中包括了綠色和平(Green Peace)、雨林行動網絡(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和公共市民(Public Citizen)等。

直至今日,以上這些主題都處於我們擔憂的問題核心,但是在當年可沒有多少人注意。因此,當這個男人又公開宣稱了未來幾十年間的諸多變革時,他絕對值得我們某種程度的關注。作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歐盟議會的特別顧問,他成功地讓他們正式採行他的策略:第三次工業革命,建立在可再生能源與網路結合的基礎上。即使他所促成的成功需要一定的先決條件,我們還是想要將他的版本與我們在經濟問題上的所有發現做個對比。傑若米.瑞夫金在他進行新書的全球巡迴途中來到了巴黎,並且答應與我們相會。這將是與我們至今的見聞有些錯位的一次經驗……

來到五星級飯店的廊廳,我們瞥見傑若米在我們前頭幾公尺遠的地方。我趕緊加快腳步跟上他,向他自我介紹,而他的反應卻非常冷淡。這個人的行程很緊湊,每天十三個小時與各種語言的記者重覆敘述他的作品概要,也難怪他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他向我解釋,他一點兒也不知道我們來了,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採訪他,而他只有二十分鐘而非六十分鐘給我們。我提醒他,這次訪問是關於一部長篇紀錄片,我們想要的是比一個迅速的媒體專訪更進一步的內容。經過與他的媒體專員討論之後,他同意給我們三十分鐘。然而為了完整闡述他的思考過程,最終他還是與我們待了整整一個小時,毫無間斷。以下摘錄的是他在那天與我們的談話中較為重要的內容: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即十九和二十世紀,我們創造了一個垂直的、金字塔型的世界:一個集權式且由上而下的權力結構,農業和工業的生產方式都愈來愈大規模,分配與溝通工具高度集權化(少數的媒體和業主、集貨中心和超級市場),銀行、保險、交通和物流系統也都是集中化的……這是減少生產成本、進行這個時期的許多巨大工程和改善生活的最佳作法。今日,我們碰到了這個模式的極限,理由已經眾所周知。我們應該開啟一場新的革命。多虧了網路,我們可以改變溝通的方式、交易的方式和分配能源的方式,還有我們移動的方式。網路的結構是分配的、協作的、開放的、透明的,並且可以達到驚人的規模經濟。它讓上百萬人有機會集結起來,一同生產、互相分享。所有我們這些小人物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就大大超越了二十世紀的那些大公司可以做到的程度。讓我給你們三個例子:一個是交通上的,一個是能源上的,另一個則是產業上的。」

「有了網路,共乘一部車相較於擁有一部車,從此顯得非常簡單。近五年來,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再也對於擁有一部車不感興趣,而只想要能夠移動,於是選擇共乘汽車。幸虧有了智慧型手機和地理定位系統,你幾乎不必花上幾分鐘就能找到一輛車或一名司機載你到目的地,而你只需在線上付款……想像一下這種作法對於環境的益處吧!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前副總裁賴瑞.柏恩(Larry Burns)曾經為密西根州的安.阿爾柏大學(Université d’Ann Arbor)針對共乘汽車的影響做過一項研究。從今天起,以我們所擁有之尚未完美的公共建設,我們可以在減少百分之八十的車輛數的同時,依然保有相同的移動性。目前,全世界有十億輛車在路上跑。我們可以將這個數字減少到兩億輛車,並且想辦法讓這些車不只是共乘使用,還可以以綠色能源驅動,甚至用3D 列印來製造它們。」

「我們看到自造者運動的出現,一個具備3D 列印機的世代,在網路上免費分享軟體與構造圖,讓人們得以生產各種物件。而且猜猜看,他們會以什麼作為原料?垃圾。他們將塑膠、紙張、金屬溶解以進行生產,不用為了專利權花錢,沒有第一級原料的成本。一旦3D 列印機的成本回收了,就幾乎不會再花到他們一毛錢。幾年之內,因為有了自己的太陽能板和迷你風力發電機,他們還可以為這些列印機與他們的迷你工廠供電。同樣的道理,一旦太陽能板的成本回收了,能源也幾乎是免費的(邊際成本為零)。我們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陽光,而且它不會寄上發票來……此外,在當今的工業與消費主義社會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我們必須冒著多餘棄置的風險,盡可能地大批量生產,但3D 列印既為單件生產,我們將能避免造成大量浪費。如果像歐巴馬總統所期望的,每一間學校擁有一臺3D 列印機,那麼不用多久時間,這些小夥子就能夠自己生產智慧型手機、房屋等,而大家將不再製造複雜講究的產品。」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能源上。在德國,百分之二十七的電力由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邊際成本近乎零,而且該國在二○二○年將會接近百分之三十五。二○一四年五月的某個星期日,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一整天所產出的電力有百分之七十五是來自太陽能和風力,且成本為負。一九七○年,一瓦特的太陽能需要耗費六十六美元來生產,今日只需要六十六美分,而且還在朝零元邁進。我們看到了,從此在德國出現上百萬名各種類型的小型參與者:個人、中小企業、公民合作社、非營利機構等,他們都以邊際成本接近零的水平在生產各自的電力。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化石能源和核能如何能夠繼續占有分量?在現在起的二十五年內,多虧了生質能、地熱、風力、太陽能、水力,世界各地將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們在地生產能源,並且透過一個連結網際網路的智慧型網絡,將能源分享出去。這是未來一定會發生之事,無可避免。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趨勢。金字塔型的大公司將不再占有分量。在德國,近七年來,四大國營企業已經見到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崩潰,只生產不到百分之七的電力。他們習於以集權式的力量來運作,其規模經濟是垂直的。然而,當前正在浮現的力量是水平的、分享的,到處都有可用、免費的能源。這幾百萬參與者要做的是捕捉一小部分,儲存之、交換之……當你把所有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水平規模經濟連接起來,它們就能遠遠超越一座核能電廠可以達到的水平!」

「一直以來,每個企業主都在追求新科技,以提升他的公司生產力,減少邊際成本,在市場上推出較便宜的商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並且滿足他的投資人。然而,我們從來沒預料到有可能發生一場如此極端的科技革新,足以將一大部分的財貨與服務之邊際成本削減至近乎零,使得這些財貨與服務很可能變得免費,且供應無虞。過去讓資本主義體系得以獲得空前成功的要素正在反過來與之抗衡。」

「從此以後,以及接下來的許多年間,一個新的專門名詞出現了:社會企業家。老一代的人會說那是矛盾的事,因為在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的範圍內,每一個人會追求自我利益並嘲笑共同利益,我們就不可能既是企業家又具社會關懷。企業家對於社會進步的貢獻,是透過追求他的個人利益才得以實現。很顯然地,如今新世代的人並沒有讀亞當.斯密,因為他們相信透過協作經濟,將自我的才幹、能力、創造力提供給社群,如此不僅能夠改善其他人的生活,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好。當一個年輕人評斷一個政府、一個政黨、一個社會體系或是任何一個機構,他會自問以下的問題:這個組織的行為是否為集權式的、私有產權的、家長制的、由上而下且封閉的?或者它是分配的、協作的、開放且透明的?此外,它是否有利於水平規模經濟?這一代的年輕人不止有企業家的靈魂,對於權力還有一個不同的概念,也就是:還權於民。」

「當然,所有還握著巨大權力的公司都將想方設法,壟斷能讓我們實現這些進步的工具:電信公司、有線電視業者、網路服務供應商、能源供應商、網路巨擘。平均每一天有六十億筆網路搜尋是透過谷歌的搜尋引擎(占美國搜尋引擎市場的三分之二,歐洲的百分之九十一),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人使用臉書,推特(Twitter)的使用者則有三億人,亞馬遜網路書店可說是全世界的超級市場……我們已經知道了個人資料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問題,因此真正的戰鬥將會是民主,我們應該確保網路盡可能地維持中立。這場戰役將會非常嚴峻,但這就是我們打造與地球真正和諧共處之社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讓我們的孩子與孫子能夠繼續在此生存下去。我們的時間所剩不多了,只有幾乎不到三十年能夠讓我們去達成。」


本文摘自《找尋明天的答案:飲食X能源X經濟X民主X教育,解決人類未來生存危機的全球踏查之旅》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