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慎終追遠 —行腳九芎城(15-2)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廟宇眾多的民間信仰:慎終追遠 —行腳九芎城(15-2)

 2020-06-17 17:32
冬山太和村 游氏家廟 (東興堂) 。圖/李界木提供
冬山太和村 游氏家廟 (東興堂) 。圖/李界木提供

游姓祠廟盛蘭堂

宜蘭縣內的家廟祠堂,游姓有五座,居各姓之冠。宜蘭市有二座:一座是聖後街118號「盛蘭堂」,屬「王」(才游)血脈。稱「王游」係唐末王潮,於公元891年創建閩國,於今福建省境內,五代初,王氏後裔患難播遷,歷北宋、南宋、元朝,至明成祖永樂甲午12年(公元1414年),王念八公自寧化遷入福建省詔安縣秀篆,念八早逝,遺子王先益改姓馮,稱先益,所以一般通稱「王游」。另一座在宜蘭市崇聖街八十三號「立雪堂」,屬「清游」(方游)血脈。

壯圍鄉壯六路39號,建於清道光年間的「追遠堂」,屬「王」(才游)血脈。

員山鄉員山村博愛路35號「餘慶堂」,屬「清游」(方游)血脈。

冬山鄉太和村太和路70號,亦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東興堂」,屬「清游」(方游)血脈。

閩國傳承55年,於公元954年覆亡,王審知之子王延政遷徙至金陵(今南京),幸未遭遇王孫被誅掠厄運,然迫於時勢,紛紛改姓以避禍,有改姓游,國破家亡,如魚游來游去;有改姓尤,以避災禍怨尤;更有改姓沈,與「審」諧音,以示王審知後裔;有改姓葉,如樹葉飄零,不知所止;王、游、尤、沈、葉原是同一血脈。

王游平石三大房淡蘭子孫,嘉慶19年(1814)各出資兩圓,共立二世祖烝嘗會,是盛蘭堂祭祀公業的濫觴,明治33年(1900)二世祖公會分四坎,大正2年(1913)擇於宜蘭市聖後街,建祖祠一座,堂號取自「盛衍淡蘭」命名「盛蘭堂」,奉祀一世王念八公、游氏三世信忠公、二世先益公等牌位,每年8月22祭祖,創始會員有167名。原建築於1945年戰時空襲受創,1952年重建,1997年拆除改建7層商業大樓,頂層新建祖祠,是王游子孫蘭陽的總祖祠。


宜蘭市聖後街游氏家廟盛蘭堂。圖/李界木提供

盛蘭堂舊照,是王游子孫於蘭陽的總祖祠(1980年代 攝;宜蘭縣史館 提供)

1997年拆除改建7層商業大樓,頂層新建祖祠。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市崇聖街立雪堂舊照。圖/宜蘭縣史館,李界木提供

壯圍鄉壯六路游氏家廟。圖/李界木提供

追遠堂。圖/1980年代攝,宜蘭縣史館,李界木提供

員山餘慶堂。圖/李界木提供

餘慶堂大門掛有匾額。圖/李界木提供

蘭陳氏鑑湖堂

「陳氏鑑湖堂」位於宜蘭市進士里,是宜蘭縣旺族陳氏的家廟,進士里舊稱「擺厘」,本為噶瑪蘭族擺厘社的聚居之地。

陳家原來住在福建漳州漳浦縣,因為環境所迫,於乾隆三十二年遷居到台灣的苗栗,道光三年為避漳泉械鬥及土匪搶奪,再舉家遠徙宜蘭拓墾,初居員山鴨母寮,到了清咸豐年間,陳氏的陳宣梓、陳宣石兩堂兄弟開發珍珠滿力社及擺厘社地區,並且在此興建宅院,因鑑湖在福建祖居地以水清如鏡而聞名,為敬懷鄉里,故取名「鑑湖堂」,經過幾代族人的努力,「擺厘陳家」終成為宜蘭聞名的重要家族。

鑑湖堂長久以來一直是陳姓宗族們的精神中心,古厝於1982年重建為二進四廂紅牆大厝,有八大房百餘人口同住於此,昔日稱陳老師大厝,環繞古厝的有池塘、後院,其祖產面積達320餘甲。鑑湖陳氏是聚族拓墾戶成功的範例,枝大葉茂、人才輩出,園林格局完整,有祠堂、四合院、池塘、書院,蔚為人文意涵濃厚的歷史空間。

「陳氏鑑湖堂」占地約2甲半,以祠堂坐落處區分為前頭厝、後頭厝,前頭厝為陳宣石大宅,後頭厝則為陳宣梓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物遭受嚴重破壞,後由陳嵐峰將軍集資重修鑑湖堂正廳,以做為祭祀之用,即為陳氏家廟。目前雖然僅存正廳、山門及一部分的右外護龍廢墟,但是從配置中,仍不難想像當年規模之宏大。

八房古厝為第八房陳燦元的三合院住宅,外觀保存完好,經常吸引遊客的目光。近年以原材質、原貌重建的第四房陳定溪古厝則呈現古色古香之美。陳氏松園為前頭厝宣石大宅,植栽以落羽松最為著名,「松園」即由其而得名。


陳氏「鑑湖堂」坐擁豐富、多元的家族聚落景觀,在幾代族人的努力下,擺厘陳家已成為宜蘭知名的重要家族之一。陳氏鑑湖堂,位於宜蘭市進士路36-10號。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陳氏家族枝大葉茂、人才輩出,園林格局完整,有祠堂、四合院、池塘、書院,蔚為人文意涵濃厚的歷史空間。圖/李界木提供

具有百年歷史的宜蘭陳姓家廟「鑑湖堂」,初到這裡的人,莫不驚訝於在都市叢林中,居然有這麼一個傳統家族聚落。圖/李界木提供

「鑑湖堂」地理鍾毓,人文、歷史豐富,加上細心管理,協助地方推展文化傳承及維護自然景觀生態,成為鄉親共同的資產。圖/李界木提供

「鑑湖堂」佔地約二甲半,於1982年重建為二進四廂紅牆大厝,有八大房百餘人口同住於此,昔日被稱陳老師大厝。圖/李界木提供

「鑑湖堂」祖先以輩份分立牌位,從創造陳姓的始祖起至來台一世祖、二世祖到八大房,均照順序分列的清清楚楚。圖/李界木提供

陳氏鑑湖堂有一個小西湖景,它是落羽松的氣根所構成的。圖/李界木提供

「陳氏鑑湖堂」四個水生植物池佔地約五分地,共種有一百五十多種水生植物,大都是在雙連埤因被破壞而搶救移植過來的。圖/李界木提供


同治二年( 1863 ),陳掄元將士墻茅簷改建為磚牆磁瓦,並正名為「登瀛書院」,富麗堂皇,因此有「瓦學」之稱。圖/李界木提供

現在書院中供奉的三恩主中以「關帝」為主神,另外分別奉祀「南宮孚祐帝君」( 呂洞賓 ),以及「九天司命灶君」。圖/李界木提供

鄭氏家廟:廣孝堂

廣孝堂創建於日治大正十年至十四年間(1921-1925),由鄭氏人士集資興建,作為宗祠,原址於宜蘭市聖後街。原座落宜蘭市聖後街,因受都市計劃的道路拓寬,必須拆除;但在相關人士及宜蘭縣政府的協助下,得以拆遷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移建時盡量保留原有木構件,力求恢復建築物之原有風貌,以獲得完善之保存與維護。如今作為傳藝中心園區內傳統家廟建築的展示空間,室內依傳統格局擺設佈置家具器物,以推廣傳統祭祖儀式活動且兼具街區導覽中心之功能。


傳統藝術中心(廣孝堂)。圖/李界木提供

蔡氏宗祠:洽合堂,建於明治40年(1907) ,位在同慶街98號。圖/李界木提供

鍾何祠堂:瑞蘭堂,建於大正10年(1921) ,位在舊城北路70巷21號。圖/李界木提供

黃氏家廟-建和祠堂:創建年代:相傳始於民國10年(1921年))建和祠堂已於民國88年重建。圖/李界木提供

黃氏家廟-建和祠堂列祖。圖/李界木提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