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社會,工作一直換、薪水一直掉,感覺好像很沒有希望,同學對未來前途也感到茫然…所以我們在學校成立一個“讓愛轉動”研發社群,這個社群主要是教學研究…」輔英科大生技教授陳誌偉不諱言地說,成立社群時,沒想到教育部會青睞,以前用「愛」為名稱的計畫送教育部,幾乎都沒有通過的,去年開始,相關計畫就陸續獲得教育部認同。
陳誌偉教授說,今年至今已通過「專業知能融入敘事力之新創群組課程計畫」、通識課程革新計畫-「關愛生命-讓愛飛揚」與藝術人文等共三個計畫。陳誌偉說,我們正在勇於嚐試跨越,「讓愛轉動-科普走入人群」。
什麼是“讓愛轉動”?被視為輔英今年畢業生可望全校第一名的呂孟惟說,聖經裡有句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她說“讓愛轉動”,就是把你所有的分享出去!讓你所有的東西不只是你一個人可以享受,還可以讓很多人,你身邊的朋友共同享受你已經擁有的資源、你的智慧與知識。
陳誌偉教授說,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愛”,科技再怎麼普及,其實質內涵還是空洞。惟過去用「愛」為名稱的計畫送教育部,幾乎都沒有通過的,因為“愛”沒有辦法評量」,陳誌偉說,“愛”雖然沒有辦法評量,但研發社群好幾個老師合起來,好幾門科,每門科對自己學生有不同評量,這就成為多元評量。
他強調,也就是“愛”不能評量,但會有指標,老師的成積與所定教學目標,是可以評量。「我們就運用這種方式,思索是不是能把“愛”傳出去,讓社會更溫暖、更好。」!陳誌偉說:「真愛」我們還是願意相信!
前排右起輔英科大生技系陳誌偉教授、中山大學公民素養教育中心主任黃台珠教授、崧華基因醫學集團創辦人黃崧瑜博士。(記者陳俊廷攝)
陳誌偉教授說,不只進行教育部計畫,其在校內一直積極推動科普計畫,尤其是健康科普計畫,陳誌偉說,多在學校實踐“愛的行動”如拍些公益影片放在網路,讓學生自己去思索,有哪些“愛”的事件,能更溫暖人心,讓社會更祥和。
他說,學生對學校很熟悉,像有些網路霸凌、或看見學校哪裡做的還不夠好,或環境汙染,一如「看見台灣」,可以看見自己學校的好,或哪些地方須要改進,我相信同學會自己去思索,往人性良善面前進!他笑稱:這比起我們老師,只會用教的知識,能更多增加些「情與感性」,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去實踐。
陳誌偉舉例說,其他如做公益廣告,這本來就是利人的「愛的行動」,藉由學生小組去凝聚與實踐,拍攝公益影片,放上網路,就算學生抱持交報告的心情,學生的創意活力比咱老師作得更好,而學生習作送上網路,放送“愛的行動”也達到公益目的。
「我相信學生!由他們就其熟悉的領域去選擇他們喜歡的公益議題,習作影片,讓他去講些生命故事美好」,陳誌偉說,這就是我目前想法,如把這些概念推廣到社區,相信社會會更好、更溫暖、更祥和。
陳誌偉強調:我們正在勇於嚐試跨越,「讓愛轉動科普走入人群」。
輔英學生呂孟惟以聖經裡有句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她說:「不論是我在讀書,在我的生活方面,我都以此經節禱告自勉,我的天賦,我的神是非常有能力的,我一無所缺」。
(影音/陳俊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