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八卦山的故事~抗清、反日 三百年來多少英雄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八卦山的故事~抗清、反日 三百年來多少英雄塚

八卦山之役

 2016-05-08 14:52
臺灣八卦山激戰。(戰役浮世繪,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臺灣八卦山激戰。(戰役浮世繪,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2016年/第12期】


向西遠眺彰化平原,向北可望見台中盆地與大肚山景。在七丈二尺的大佛眼底,遊人如織,一片太平安逸,這是我們悉知的名勝八卦山,多麼祥和的尋常風景。然而時光倒溯至百餘年前,這裡竟是風起雲湧,戰事不息。海拔九十七公尺的八卦山,山勢雖然不高,卻因突起於平原河口附近,綜觀彰化邑城,便於控扼海岸與港口,同時也坐鎮台灣南北交通要道。掌握各方地利之便,居高臨下的八卦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的要塞重地。從平埔族裔到抗日志士,八卦山下的居民為抵抗外來政權數度揭竿而起,不畏砲火強權,為義而鬥,有勇而行。在光陰流轉中數度易名的八卦山,每個名字都曾見證過驚心動魄的動亂征戰。多次作為人民抗爭的精神堡壘,八卦台地究竟埋葬了多少孤塚英魂,刻劃著多少義勇血淚?中台灣的歷史幾番流轉更迭,讓我們登上八卦山頂眺望,靜靜地凝視它百年來的戰事風雲。

半線鎮番亂,望寮烽火揚

「半線」的地名從漢人音譯巴布薩族社名而來,在漢人大舉移民開墾半線地區之前,這裡就已經是平埔族人活躍的生活場域,更是傳說中的跨部落王國-大肚王國的領地之一。八卦山在最早的文獻記載中被稱作「望寮山」(或寮望山),出現在1717年編纂的《諸羅縣志》。緊鄰濁水溪,在廣袤平原中拔地而起的望寮山,格外受到矚目,《台灣府志》也曾提及:「寮望山,廣漠平沙孤峰秀出」。1721年,朱一貴事變在下淡水地區遍地開花,雖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攻佔府城,但爭權內鬨不止,數十日後即遭清軍勦滅。清廷唯恐民心思變的效應持續擴散,為鞏固統治,1723年劃設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為「彰化縣」。「彰化」兩字即有「顯彰皇化」之意(又有一說是1726年興建孔廟開設置儒學,取「設師立校、以彰養化」之意)。

1731年12月,道卡斯族大甲西社無法忍受長期繁重的勞役,除了放火燒衙門,還打傷兩名官兵。為何道卡斯族人群情激憤的反抗?這必須從清廷的統治制度說起。在清廷的規範下,台灣人民必須繳稅,而他們所謂的「番」則要義務服勞役。服勞役通常是常態的,如協助清官處理行政事務,利用「番人善走」的特長去各地收發公文,或是建築及修繕官署與穀倉。另外也有不定時的勞役,例如官吏出訪巡查各地,就會要求熟番負責駕駛牛車、護駕驅除生番、協助渡河(不是划船渡河,而是扛著載有官員和貨物的竹筏涉溪)。除了繁重的勞役之外,平埔族人當然也必須耕田、負擔賦稅,並且額外繳交「番大租」給當地官員,徵糧若逾時,社裡的頭目就要被毆打。當時的大甲西社甚至還要協助官府運輸木料,運送一根巨木下山就要動員十幾個人,其間又經常發生漢人藉運木欺壓原住民的糾紛。

這些苦差事已然辛勞,然而服勞役不但沒有半點薪餉,更經常強制徵召,平埔族人被迫放棄作物種植等等農事,來為漢人服務。清朝官員四處抓人服勞役,官道沿途的番社皆被徵召,嚴重的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大甲西社的族人們長期經歷如此苛刻的折磨與苦痛,因此發動武裝行動,起身對抗勞逸不均的制度。大甲西社的抗爭雖然是個導火線,無奈稀零星火並未燎原,沒有點燃平埔族人長期隱忍的怒火。這次的抗爭,其他番社不但袖手旁觀,在清廷的物資招撫下,甚至還充任清軍後援,協助運糧。清廷有計畫的攻打大甲西社的村社,屠殺男女老幼。依靠武器優勢,用強勢的火砲迫擊平埔族人的弓箭與番刀。大甲西社孤掌難鳴,苦撐數月,不敵清軍強大武力進而降服。

大甲西社的首次叛亂被清廷視為偶發事件,福建總督上奏皇帝也只輕描淡寫地表示此次動亂是「極少數匪類滋擾」。在奏摺中胡亂陳述,表示台灣番民感沛皇恩浩蕩,幸有朝廷派兵除惡,往後只要需要勞役,番人必定「踴躍向前」。此次反抗原本應該就此畫上句點,然而在大甲西社投降前十日,有五名協助運糧的大肚社番,被漢人設計斬首殺害。為了表功,逕自將屍首運到軍營論賞,向官府謊稱這五人是大甲西社的「作亂生番」。此案引起平埔諸社族人的強烈不滿,原本尚稱無爭無仇的原漢關係就此產生破裂與對立。審理此案的彰化縣衙也沒有體察到平埔族人的不滿,草率處理此案,竟然直接將謀殺嫌犯無罪開釋。如此荒謬而偏袒的判決,成為最後一根稻草,1732年的閏五月,終於激起中台灣平埔族人的大規模反抗。以南大肚、水里、沙轆、牛罵頭為首,從今天的彰化到通霄的沿線的平埔族十餘社串連起義,月兩千餘人群起包圍彰化縣城。當時彰化和竹塹之間的交通、情報、物資流通都因此中斷將近兩個月。

清廷指派臺灣總兵王郡親往平定「番亂」,急欲藉機掃蕩西部沿海與漢人多有爭端的平埔番。先後從中國徵調官兵六千多名,百艘船艦載運大量米糧與軍火器械來台征討。清軍運用「以番制番」的策略手段,煽動敵對部落互相攻擊。1732年10月中旬清軍攻破水裡、牛罵頭及沙轆社,11月抵擋不住清軍攻勢的吞霄、貓盂社、苑裡、房裡、大甲西社,諸社頭目先後率眾投降,這慘烈的戰事才宣告結束。十三名策動「番亂」的頭目依大清律法判決斬決示眾,沙轆的土官也因唆謀罪名而被判杖斃。經歷一場幾近滅族的殺戮戰亂之後,昔日同屬大肚王國的鄰近番社多數元氣大傷,在人口銳減的狀況下卻仍然要無償提供勞役。當時福建分巡台灣道劉良璧來台,見沙轆社遍地荒蕪,只剩下老弱婦孺,便作〈沙轆行〉一詩,提及「皇恩許遷善,生者還其鄉;番婦半寡居,番童少雁行。嗟乎沙轆番,盛衰物之常。祇今防廳廨,荒煙蔓道旁。」大肚王國這個跨部落王國的勢力近乎分崩離析、徹底解體。平埔族人從此後也逐漸噤聲,在「皇恩」的規範下,鮮有謀興反抗的念頭。

大甲西社事件後,清廷沾沾自喜於平定番亂的功績之中,在台灣繼續推動「撫番教化」的文化政策,大肆命令番社更名:改大甲西社為「德化社」、牛罵頭社為「感恩社」、沙轆社為「遷善社」、貓盂社為「興隆社」。冠上充滿教化訓示意味的社名,無疑是清廷對曾經反叛的平埔諸社施予最苛責的警醒。而作為大甲西社事件主要戰場的望寮山,則建起一座八卦型的「鎮番亭」。望寮山上的鎮番亭一度成為彰化八景中的「鎮亭晴雲」,彰化知縣秦士望亦作詩詠頌:「縹緲孤亭盪碧天,遊人得到儼登仙。舉頭萬里晴光徹,笑指千巖秀色懸。雲去雲來風片片,鳥飛鳥落水田田。縱觀滄海塵寰遠,一點征帆一點煙。」這孤立於彰化平原一隅的鎮番亭,看似成為風輕雲淡的閒憩勝地,卻無法望見原野上曾經奔走躍動的平埔風采,也難以平息眼下戰火燒盡的瘡疤。


▲八卦山鳥瞰彰化市

民心頻思變,屢戰定軍山

正因為清廷的無心管轄,台灣民生不振,導致民心思變,所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在亂事頻傳的時代,八卦山儼然成為重要據點。1787年,臺灣府知府孫景燧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軍劫獄,號召五十萬群眾反抗清廷。11月29日攻入彰化,進駐彰化縣衙門,自稱「盟主大元帥」。隨後向北攻克竹塹城,往南攻打諸羅縣,鳳山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亦集眾起兵響應。在台灣紛爭已久的漳泉情節竟也在這場民變當中持續發酵,鹿港泉州人林湊等人率眾襲擊彰化縣縣城,圖亂屠殺漳州移民並焚燬民房。祖籍漳州的林爽文自然率軍反攻,許多漳州人投入林爽文陣營,報復泉州人。12月10日,清廷欽派福康安率精兵八千名,悉知台灣的泉漳惡鬥,便刻意從泉州人掌控的鹿港登陸,而後在當地徵招團練義勇六千名,欲與林爽文率領的三萬兵力對峙,雙方於八卦山區開戰。林爽文等眾不敵清軍精兵,棄守八卦山,敗走水沙連。然而這只是開端,八卦山的煙硝並未因此歇息。

1795年,林爽文主導的民變才剛告一段落。台灣米因為官商勾結利益致使價格居高不下,彰化等地更因此發生搶糧動亂,清廷雖派兵平定,但未能平定民怨。台灣縣人陳周全與鳳山縣人陳光愛,不滿清廷來台官吏舞弊、貪婪,又見到清軍在林爽文事件中胡亂殘殺無辜的台灣人,因此立意反清起義。二人密謀召集天地會盟友,旋即號召超過數百人,於1795年2月在鳳山縣發動武裝起義,不但沒能成功,起義領袖陳光愛還因而喪命。倖存的陳周全逃離鳳山,至彰化另起爐灶。陳周全在反清事業在短短一個月內又死灰復燃,在彰化募集到一群天地會黨人。彰化一帶原本就是天地會的根據地,領袖林爽文被捕後,其諸多餘黨仍潛伏在彰化鄰近的各個村庄,故集結甚速。此次以陳周全為首領,起事反清,號稱要為林爽文報仇並殺光導致台灣民不聊生的貪官污吏。陳周全率眾進攻鹿港,台灣人民同意其反清立場紛紛加入。暗夜中激戰數場,鹿港被陳周全佔領,更乘勝追擊計畫再次攻破彰化城。清軍整編大量兵士駐營八卦山,準備固守彰化。不料戰事敗壞,彰化城竟被陳周全率軍攻破。彰化城破,清廷再次以分化之計,召募鄉勇數千人成立義民軍,伏擊陳周全革命民軍。情勢大轉,陳周全等人失勢敗逃。

原先立於望寮山上的鎮番亭在此戰中遭到戰火全毀。1812年在修築彰化縣城時,又在鎮番亭的原址以磚造軍寨,命名為「定軍寨」,從此望寮山又被稱作「定軍山」。鎮亭已往,新立定寨,同樣保有近瞰遠矚的要衝位置,除了加強軍事防禦用途,自然也吸引文人雅士登高望遠,彰化八景從「鎮亭晴雲」變成了「定寨望洋」。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紛亂的戰鼓聲接連響起。1862年,四張犁一帶的地主戴潮春,號召鄉勇組成「八卦會」,協助官府緝捕盜匪而得到當地官員認同,這個日漸茁壯的團練組織便成為戴氏擁有的私人武力。由於勢力發展甚速,且團練成員頻傳糾紛、惹事生非,清廷唯恐其成為地方反叛的亂源,決定斬草除根,一反先前合作的態度,派員鎮壓戴家軍。身為領袖的戴潮春只能反擊,率八卦會黨人從八卦山砲轟圍攻彰化縣城,縣城一度失守。這場亂事一路蔓延至嘉義地區,直到清廷從中國徵派大量軍力來台,才得以平定這場民變。1888年,台灣建省後因為土地丈量發生的糾紛與誤解,在當地素有「公道大王」美名的浸水莊地主施九緞,率眾數百人揮舞著「官激民變」的旗幟包圍群眾封鎖縣城附近道路,動亂日漸擴大,林朝棟率軍與彰化縣城內的駐軍內外夾擊,陸續擊潰各地起事的群眾。這場施九緞事件,鄰近縣城的八卦山自然無可避免的成為戰場之一。

至於「八卦山」之名從何而來?歷來說法紛紜,文獻上最早開始使用「八卦山」這個稱呼乃始於1786年林爽文事件之後。有一說是因為山形猶如八卦之圖,另一說則是因為知縣胡應魁有鑑於此地人民驍勇好鬥,於縣署後方建立「太極亭」企圖改善風水,取太極之名,因此將此山稱為「八卦山」。但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和天地會有關,天地會傳至台灣以後,在八卦山附近集結活動頻繁,其中包括林爽文、陳周全、戴潮春三人背後與天地會皆有關係,而他們所發動的武裝民變也都以戰略位置重要的八卦山區作為戰場。天地就是乾坤,也就是太極中的兩儀,因故將此地命名為八卦山。雖然在林爽文事件之後,官方文獻逐漸以「八卦山」取代先前望寮山或定軍山的名稱,但卻沒有相關史料可以證實八卦山之名真正的由來。

而在文獻資料中可以發現,在彰化縣城修築之前,八卦山腳曾經建造過一座美侖美奐的「莿竹城」。1734年,彰化知縣秦士望校訪鄰近諸羅城,種植大量莿竹用以圍城。這座莿竹城經過林爽文與陳周全之役以後全數毀盡。直至1811年,在各界呈文請求之下,官府才順應民意,動手修築彰化縣城。

然而此次的築城,八卦山卻不被包圍在縣城之內。原來是主持建城的縣令顧忌於八卦山屢屢失守,數度成為民變亂黨動員集結之處。倘若再將縣城建於八卦山上,日後若再度失守,城也就保不住了,那官員豈不為難?然而事實證明,即便縣城不設於八卦山,仍然多次失守,無疑是賞了這荒誕無用的想法一計耳光(彰化縣城在1920年「市區改正」當中已完全拆除)。於是當時的八卦山與彰化縣城一山一城,雖然相隔不遠,但在政治意義上各據一方。幾乎所有發生在彰化的戰事都與八卦山息息相關,在那個民心思變的亂世,八卦山無疑是彰化平原上的一座重要堡壘,默默承受著砲擊烽火輪番侵襲,不可撼動地成為官民相爭的根據地。

義民齊抗日,八卦祭英魂

1895年,清廷甲午戰敗,李鴻章與伊藤博文於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清廷逕自將臺澎兩地割讓日本。消息傳回臺灣後,在台的官員實為錯愕震驚,在不捨背離祖國、抗拒日本接管的態度之下,草率成立臺灣民主國。丘逢甲委信全台各地鄉紳出資響應,在苗栗經營樟腦生意頗為有成的吳湯興亦在此列,召集鄉勇籌備團練,守衛鄉里。1895年5月底,以接管台灣為主要任務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登陸澳底,乙未戰爭遍地開打。6月中旬,臺北士紳大開城門,日軍從基隆進到臺北城一路幾乎毫無阻礙。吳湯興集結了苗栗秀才徐驤以及北埔金廣福後人姜紹祖等地方勢力,面北祭旗起義,誓言「是吾等效命之秋也。」,組成義勇軍,抗日打倒東洋番。這批由客家人組成的義勇軍團屢戰屢走、四處伏擊,一路從楊梅與日軍纏鬥到苗栗,他們在熟悉的北部山區裡來去無蹤,無疑成為日軍南進台灣的一大阻礙。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清楚的認知到,這不再只是接管台灣的任務,而是場不簡單的戰爭。對於義勇軍來說,這場視死如歸的仗也打得格外辛苦,因為此時臺灣民主國的官員畏戰而去,早在日軍進入台北城以前就鳥獸散一般逃離台灣。缺乏後勤物資補給與支援的吳湯興,就算寫了再多信,也等不到臺灣民主國的一絲回音。統率義勇軍的諸位領袖近乎散盡家財,但是為了這片土地與尊嚴,他們無畏眼前節節敗退的戰況,繼續與軍容強盛的日軍廝殺攻防。

同年8月,日軍大隊攻陷不易防守的苗栗,吳湯興和徐驤退守彰化,與當時駐守彰化縣城與八卦山堡壘的黑旗軍統領吳彭年會合。日軍涉過大甲溪佔領台中以後,吳、徐二人決定死守八卦山陣地。8月27日,近衛師團進入彰化,急欲攻下八卦山,義勇軍居高臨下,加以猛烈炮火迎擊,雙方僵持不下。當晚日軍強渡大肚溪展開夜襲,布署大軍於八卦山東側。8月28日天光破曉,彰化縣城的軍力潰守,日軍轉而直撲八卦山軍營,快槍快炮與吳湯興和徐驤的軍隊交戰。儘管義勇軍的軍力僅有日軍的三分之一,武器火力也相差懸殊,但憑藉著堅守家園、寧死不屈的抗日意志與硬頸精神,義勇軍在八卦山之役重創日軍,這是乙未戰爭最激烈的正面會戰。然而最終仍是寡不敵眾,八卦山終於失守。包含首領吳湯興及吳彭年在內,四、五千人憑藉著血肉之軀對抗敵軍,奮戰陣亡。徐驤黯然率軍退守雲林斗六,彰化縣城完全被日軍控制,全島義勇軍死亡超過一萬兩千人。

住在八卦山北側山腳下市仔尾的臺灣文學之父賴和,用他的筆紀錄了許多他所知道的八卦山風貌與戰事。例如他在散文〈城〉當中敘述了不少關於八卦山的事蹟,又作詩「黑旗風捲卦山顛,善戰才堪當一邊。留有昔年遺老在,男兒猶共說彭年」,緬懷當年的八卦山之役。他也寫到「木樁空記欲遺跡,鐵砲常留破壞蹤。一片敗垣鳴蟋蟀,幾堆故壘種蒼松。秋來萬事都忘卻,愛聽兒童散客鐘」道盡歷史流轉的滄桑變化。戰爭的遺跡逐漸讓歲月層層刷淡,往昔砲聲隆隆也被遊人笑聲耳語取代,數百年來的幾番征戰終有止息的一天,八卦山回歸難得的長久寧靜。1914年,日本政府拆除定軍寨,改立「北白川宮紀念碑」,直到國民政府來台後拆毀。1965年,八卦山附近挖掘出烈士遺骸670餘具。1983年,遺骸移奉八卦山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受後世憑弔。2008年,八卦山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更名為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和平可曾真正到來?數萬名烈士英魂他們當初的嚮往盼望是否已經實現?八卦山仍舊無語的倚立著,放眼彰化平原上的百子千孫,守護萬代祥和。


▲位於八卦山的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