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巫永福的文學長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巫永福的文學長路

 2017-01-07 17:19
圖/莊紫蓉攝,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提供
圖/莊紫蓉攝,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提供

巫永福,一九一三年出生於南投埔里。巫家為埔里的知名家族。他在日治時期有一首詩〈大埔城的呼喚〉說,那是他曾祖父母以來的先祖以血汗開墾出來的家園。巫家從巫永福那一代都往外地去發展,大埔城是他們日後繫念不已的鄉愁。巫永福十七歲就從臺中一中轉學到日本名古屋唸中學,後來進入明治大學文藝科就讀,是日治時代的新文學作家中並不多見的專政「文藝專科」的畢業生。

日本文壇的薰陶

一九三〇年代初的明治大學文藝科,可以說聚集了日本文壇的俊彥,在此任教。巫永福在學時,有小說家山本有三、里見敦、橫光利一,劇作家案甲國士、豐島與志雄,詩人室生犀生、荻原塑太郎,評論家小林秀雄、谷川徽三,露西亞(Russia)文學專家來川正夫,法蘭西(France)文學專家辰野隆,德意志文學專家茅野簫簫,和歌土屋文明等名家的薰陶。

巫永福接受的是日治時代臺灣作家中罕有的正規又完整的文學教育。也因此,一九三二年,東京的臺灣留學生蘇維熊、張文環、王白淵、施學習、吳坤煌、劉捷等人,籌組「臺灣藝術研究會」時,年僅二十歲的巫永福即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臺灣藝術研究會成立的第二年,便創辦了《福爾摩沙》雜誌。

在決定《福爾摩沙》的雜誌定位時,巫永福堅持走有合法依據的非政治、溫和、文藝派,最後獲得大家的支持,取代了主張走左傾路線的社會主義派。巫永福在回憶中說,他在轉學進入名古屋五中後的第二年暑假,因父親腳傷返回埔里探望,也趁隙拜訪了同學花崗二郎,那年的十月二十七日就發生了霧社事件,多少影響他的文學思考。他發現此時的日本已逐漸邁向軍國主義時代,藝術研究會成立之際,即常有人來問東問西,有人被約談,為免被指涉及政治而遭學校退學,他主張雜誌走「純文藝路線」。

從福爾摩沙到台灣文藝

《福爾摩沙》是巫永福文學的出發,他在上面發表有小說〈首與體〉、〈黑龍〉,詩作〈乞食、他〉等及劇本〈紅綠賊〉,不僅展現他全面的文學人特色,也奠定了他投入文學運動的性格。《福爾摩沙》僅出版三期,即因響應島內的「臺灣文藝聯盟」,將發行機關誌—《臺灣文藝》而決定停刊,並加入聯盟,成立「東京支部」。

一九三五年,巫永福於明治大學畢業後,因父親病逝,回臺協助不識字的母親處理家產及債務,住在臺中,應徵臺灣新聞社社會部記者,而加入了張深切、張星建等人主導的臺灣文藝聯盟,在《臺灣文藝》展開他第二回合的文學創作。《臺灣文藝》存在的一九三五年至三六年,巫永福發表了他一生的大部分小說作品,也有一些詩作。他在日治時期的文學活動,大致上是從一九四一年,在張文環等創辦的《臺灣文學》上發表的〈慾〉這篇小說之後,即進入歇筆狀態。他主要是活躍在新聞界及金融界,但仍然和文學界保持密切關係。

戰爭時期,巫永福即加入陳炘創辦的大東信託公司,戰後轉任大公企業。從他的全集看來,這期間他雖然繼續寫詩,但並未參加文學社團及活動,跨到另一個領域奮鬥。一九五〇年,臺灣實施地方自治選舉,巫永福出任臺中市長楊基先的機要。其後,歷任中國文學製藥公司副經理、總經理,遠東產物保險公司籌備處、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副總經理,迄退休。他在企業經營方面,另有一片天地。

文學運動家典範

一九六七年,他加入《笠》詩社為同仁,開啟了他的戰後文學始頁,他把文學的重心轉向在詩創作,也開始把一些日文詩作翻譯成中文發表。不久,他又加入與吳建堂創辦《臺北歌壇》,投入俳句創作。開始中文詩創作後,巫永福展現了他非常旺盛的創作力。尤其是一九八四年,他從職場退休後,開始寫評論及文學回憶後,更展現他驚人的記憶力以文學創作能量,好像要把那「中空」的三十年一起補回來。一九九六年,《巫永福全集》出版時,計有:中文詩卷五、小說卷二、評論卷三,日本短歌卷二、俳句卷一、日文詩一、日文小說一,凡十五卷。一九九九年,再出續集:短句俳句卷一、詩卷一、文集卷一、文學會議卷一,凡四卷。二〇〇三年,全集再出續集:詩卷一、臺語短句卷一、臺語俳句卷一、俳句卷一、文集卷一,凡五卷。全集凡二十四卷。羅列這些,主要是說明,巫永福在戰後文學「史」雖然不長,產量卻非常驚人,戰後作品估他的作品比例,充分顯示此項特質。戰前、戰後除了明顯由小說轉向詩與俳句之外,他也跟得上時代,加入母語詩的創作。他雖然謙稱沒有學會中文表達,但從他以中文寫的評論和文學回憶,看見的中文駕馭能力,已經完全駕輕就熟。全集顯示,他近九十歲時仍勤奮創作。

一九七七年,吳濁流去世,巫永福繼任為《臺灣文藝》的發行人,慨然挑起戰後臺灣文學傳薪的重擔。一九七九年,他宣布成立「巫永福文學評論獎」,自一九八〇年開始頒贈。一九九三年,更由其獨生女巫宜惠出資成立「臺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有感於評論獎有文學評論與文學評論界線的紛擾,基金會乃決定自一九九四年起,改設巫永福文學三獎,每年頒贈文學獎(創作獎)、文學評論獎及文化評論獎各一名。巫永福評論獎至今仍是國內唯一持續辦理達三十五年的文學評論獎。

巫永福於二〇〇八年九月十日,以九十六歲高齡去世,除了留下精心創作成為臺灣文學珍貴的資產之外,最可貴的還是他為了推展,發展臺灣文學所呈現的文學運動家典範,巫氏三獎為臺灣文學之可長可久奠基。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7年/第16期(1月號)
訂閱專線:(02)23568998
傳    真:(02)23568919
Email:twmingbo@gmail.com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