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歸家,前進! 賴和122歲生日快樂!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歸家,前進! 賴和122歲生日快樂!

 2016-05-07 01:32
5/28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122歲冥誕,賴和基金會援例舉辦一系列活動,鼓勵青年歸家,也歡迎大家來鬥閙熱,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圖由賴和基金會提供)
5/28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122歲冥誕,賴和基金會援例舉辦一系列活動,鼓勵青年歸家,也歡迎大家來鬥閙熱,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圖由賴和基金會提供)

五月,當許多人歡欣鼓舞的準備迎接新總統就職的同時,在被認為「無聊」之地的彰化,一系列以「歸家」為主軸的賴和音樂節,6日晚上在台中市的想想咖啡,由兩名歸鄉青年的對談開啟序幕,7日起將有一系列不但不無聊,而且相當有意義的活動,慶祝「和先」122歲生日快樂(1894/5/28)。

對被稱為「彰化媽祖」的賴和有很深研究的林瑞明教授曾經說,如果以醫師的成就而言,因為他選擇擔任地方的開業醫,和他同班同學杜聰明博士在醫學上的成就,當然無法相比擬。

但作為一個地方的醫師,他關心人民的健康,以及對貧苦大眾的關愛,具體的如很多人去看病,付不起醫藥費的,有的送雞、送蕃薯,甚至沒錢的,他也無所謂,這一點很令人感佩。所以地方人士對他也非常感念,傳說他死後墓地的草可以治病,甚至傳說他去高雄當城隍爺,都是由此而來。

賴和和杜聰明博士在大學唸書時,兩人曾經利用暑假期間徒步由台北走回彰化,途經清水時,賴和寫了一首名為《夜入鰲西》的詩:「初到生疏地,兼之夜色迷;不知行已過,猶自問鰲西。」他的次子賴洝在世時,請朋友書寫後裱框珍藏於家中。

誠如林瑞明所說,賴和與民間的結合很深,因為他行醫的對象很多是販夫走卒,加上他在社會運動方面參與很多,對於社會上被壓迫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他所寫的就是反應被壓迫者的痛苦,林瑞明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文學。

巧合的是,賴和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正是來自鰲西的海線女子,近年來她以歷史系博士生的專業,把賴和基金會的各項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今年以賴和小說《歸家》為主軸,讓很多被迫離鄉背井的彰化人很有感覺。尤其6日晚間兩位來自彰化的青年:農村武裝青年主唱江育達,及想想人文空間總監張睿銓在台中的對談,吸引了中部包括彰投等地許多青年前往參加,彼此分享很多青年返鄉的過程與困境。

音樂人阿達說,他第一次到台北時,對於台北的繁華感到震憾,也迷惑於為什麼很多藝文活動設施等,只有台北有,連台中都沒有,更遑論彰化。因此,當他看到賴和小說《歸家》時,非常有感覺。

曾經任教於大學的張睿銓說,他在嘉義鄉下及員林長大,無論後來到台北讀書,或是到芝加哥留學,甚至回台灣任教,總感覺這些都不是他所想要的,血液中總還是有著鄉土的成份在,那種腳踩泥巴釣青蛙的感覺,是內心最深的渴望。他只覺得每次離開台北,回到員林,才真的有心情全然放鬆的感覺,因此,他毅然選擇回來,在沒落的台中市中區開設咖啡館,也提供中部青年一處開會討論的人文空間。

不過,兩人都特別強調,所謂青年返鄉,絕不是一廂情願的以為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有一句話說:「看起來好像在跳水上芭蕾,其實是在溺水。」正是最好的寫照,所以,想回家鄉的青年,一定要做好心理及職前的準備。像阿達就是利用網路等科技之便,雖然住在二水偏鄉的偏僻小村源泉,他仍可以到處演唱把外面的錢賺回來;張睿銓也是在辭去教職後,先到出版社工作了兩年,算是實習,才回到台中開設目前的人文空間,即便到現在,三年過去了,還在掙扎努力求生中。

曾經是日本時代反抗日人統治的大本營、是全台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彰化縣,近幾十年來儼然成為一塊被遺忘的土地──被政府遺忘,被自己的子孫遺忘,以致文化古蹟任其破敗,人口外流的問題始終難解。

或許,在我們為賴和慶生的此時,想起和先以一個在地醫師的身分身兼數職,百年前在彰化捲起千堆雪;百年後,我們由幾位返鄉青年參與地方事務的熱情身影,加上在地許多人士的共同努力,小小的民間力量,已經足以把高污染的國光石化趕走,足以把險被偷拆的古建築爭取保存,雖然過程很累人,但我們彷彿看到和先的在天之靈,正含笑向這些後生小子高喊:前進,伙伴們快點跟上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