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人洛夫辭世 鄭麗君:他是臺灣現代詩的領航人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褒揚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人洛夫辭世 鄭麗君:他是臺灣現代詩的領航人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褒揚

 2018-03-19 18:40
前輩詩人洛夫今(19)日辭世,享壽91歲。文化部長鄭麗君聞訊表示不捨。她說,洛夫先生是臺灣現代詩的領航人,其語言表現與技巧實驗對於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圖為洛夫在去年12月獲中興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圖/翻攝中興大學官網
前輩詩人洛夫今(19)日辭世,享壽91歲。文化部長鄭麗君聞訊表示不捨。她說,洛夫先生是臺灣現代詩的領航人,其語言表現與技巧實驗對於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圖為洛夫在去年12月獲中興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圖/翻攝中興大學官網

前輩詩人洛夫今(19)日辭世,享壽91歲。文化部長鄭麗君聞訊表示不捨。她說,洛夫先生是臺灣現代詩的領航人,其語言表現與技巧實驗對於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洛夫,本名莫洛夫,1928年生。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海軍編譯官、英文祕書、東吳大學講師、亞盟總會專門委員及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客座教授。1954年與張默、瘂弦組成「創世紀」詩社,發行同名詩刊,與「藍星」、「現代詩」三足鼎立,打造跨越60年的現代詩發表基地,也成為華人現代詩壇的傳奇。

1969年洛夫發起組成「詩宗社」,1996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專事寫作。2011年獲選為臺灣當代十大詩人之首,2016返臺。洛夫是截至目前為止,在現代詩領域中被評論專書及學術論文討論最多的詩人,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推薦獎、中山文藝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此外,洛夫曾獲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未獲獎,該年文學獎得主為英國的奈波爾(V. S. Naipaul),同年被提名的還有中國作家巴金,而前一年(2000年)得主則為中國裔、當時已入法國籍的作家高行健。

去年(2017)12月22日,洛夫獲頒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他在致謝詞時表示,「本人今年九十,十六歲開始寫詩,在詩歌闖蕩了七十多年,而未曾輕言放棄。於是有記者問我:『在這追求物質享受的消費主義時代,文學的崇高地位普遍滑落。詩歌更是靠邊站,寫詩幾乎沒有什麼物質的回饋和現實利益可圖,請問你是如何堅持下來的?』當時我的回答很簡單:『我寫詩一向追求的只是詩歌藝術的價值,而不是作品的價格。我從來認為寫詩不是一般的寫作行為,而是一種價值的創造,所以我曾說過,生命的價值不能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只要心中有詩有愛,瞬間即是永恆。』」

文化部表示,洛夫的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散文、評論和翻譯。洛夫的詩作。早期受存在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啟迪,意象繁複濃烈,節奏明快多變,語言奇詭冷肅。後期詩風蛻變,作品表現手法魔幻,因而被稱為「詩魔」。近年來,他的詩風由「魔」入「禪」,以凝練駕馭繁蕪,通過詩,將西方超現實主義與東方禪宗思想貫通,開闢嶄新境界。代表作包括《靈河》、《外外集》、《詩人之鏡》、《時間之傷》、《漂木》、《因為風的緣故》、《魔歌》等,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語文。

除文化部外,國內文壇今聽聞洛夫辭世也紛表哀悼。作家、政大教授陳芳明也在臉書貼文[當悲傷一直來一直來]表達悼念。陳芳明寫道,「在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個早晨,就聽到詩人洛夫離去的消息。或許這是死亡的豐收季節,我熟悉的作家,就這樣相偕遠走高飛。在我生命裡,洛夫帶給我許多情感上的衝擊。我寫的散文「秋葉赴約而來」,就在回憶我年少時期如何誤解他的詩行,在中年時期又是如何理解他的詩」。

「那種心靈上產生的律動,到現在仍然還是那麼鮮明。透過詩行,我終於明白他對流亡與死亡的體認。在四月,我也將在國家圖書館朗讀他的詩,介紹他的風格轉變。內心裡,總是希望他也坐在台下,聽著我如何理解他。現在他已經走得那麼遠,也許他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靜靜聽我朗誦吧」。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