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29)日召開課審大會,審查高中國文課綱推薦選文,其中,研修小組提出的〈台灣通史序〉被以內容涉及歧視原住民族,決議以〈鹿港乘桴記〉替換,而引發爭議的〈諫逐客書〉及〈鴻門宴〉則決議通過。
根據10月15日課審大會決議,普通高中課綱文言文比例下修為35%至45%,推薦選文由原草案規劃的20篇,降為15篇,並增加兩性平權概念,增加女性作家選文,同時要兼顧不同文類及本土素材作品。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組提出選文「燭之武退秦師」、「諫逐客書」、「鴻門宴」,強調能呼應弱國外交、國際人才流動議題,並與國家責任有關,但課審委員質疑與國際教育沒有連結,且古代的國與國關係,難以和現代概念相連結,引發爭議。
此外,連橫所寫的〈台灣通史序〉,因內容提及「開山撫番」,將原住民形容為「番」,也引起歧視原住民的爭論。
教育部今天召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審查高中國文課綱推薦選文,根據上次會議決議,推薦選文的原則包括:須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進行編選、選文應兼顧不同文類及本土素材作品、依課綱的學習重點的五大類文本調整,原則以每個時代最多3篇,應與當代重要議題連結。
課審大會認為〈台灣通史序〉內容涉及歧視原住民族,經過表決後,替換為〈鹿港乘桴記〉,其他時期的文章則是無異議通過,〈鹿港乘桴記〉為鹿港著名的文人洪繻在日治初期所寫,探索家鄉變遷的歷史、培養鄉土意識與在地情懷,並寫出鹿港的盛衰及台灣知識份子的苦悶心情。
〈畫菊自序〉則是由出身雲林、日治時代至民初女作家張李德的作品,代表本土素材與女性作家,和生涯規劃、性別教育連結,講述女性相夫教子,同時進行生涯規劃,呼應當今時代趨勢。
今天的會議,針對「先秦」、「漢魏六朝」、「唐宋」、「明清」及「台灣」等5個時期,
決議通過的15篇選文如下:
一、先期時期:〈燭之武退秦師〉、〈諫逐客書〉及〈大同與小康〉。
二、漢魏六朝時期:〈鴻門宴〉、〈出師表〉及〈桃花源記〉。
三、唐宋時期:〈師說〉、〈虯髯客傳〉及〈赤壁賦〉。
四、明清時期:〈項脊軒志〉、〈晚遊六橋待月記〉及〈勞山道士〉。
五、台灣時期:〈勸和論〉、〈鹿港乘桴記〉及〈畫菊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