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元月總統立委選舉,由於總統選舉逐漸明朗化,本來受到忽視的立委選舉逐步受到矚目。未來立法院是否發生政黨不過半現象,即使蔡英文連任成功,無法為所欲為。民進黨中央大聲疾呼立法院過半,可是偏綠政黨林立,加上民衆黨來勢洶洶,2016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表現欠佳,國民黨也乏善可陳。113席立法院,明年2月1日如何分布,攸關未來4年政局發展。
台灣國會全面改選迄今,已經將近30年。2008立委人數減半,區域立委改為單一選區,34位不分區立委,改由政黨投票,限定門檻百分之五。因此兩個主要政黨之外,能夠在立法院獲得席次,除了無黨籍屈指可數,小黨也十分有限。而且變化莫測,例如親民黨之外,2016時代力量取代台灣團結聯盟。此次立委選舉,親民黨丶時代力量是否越過門檻,未定之天。民眾黨是否與郭台銘力量結盟,應是左右選情重要因素。一邊一國黨丶喜樂島聯盟又瓜分多少親綠選票,也不可忽視。
不分區角逐白熱化 醜態百出
民進黨了解執政不力丶分裂投票危機,在總統選情逐漸穩定之後,固守立委選舉。但是僧多粥少,不分區立委角逐白熱化,醜態百出,連提名委員也擺不平。立法委員職權有如民主國家的單一國會,立法權丶預算審查權丶質詢權丶人事同意權丶重大議案議決權丶調查權等。台灣雖然總統直選,不是內閣制,但是由總統丶行政院長組合的行政部門,形式上受到立法院的制衡。透過政黨政治的運作,憲法的規定,例如總統的國是報告丶行政院的復議權丶立法院對總統的彈劾權,立法院也有修憲的發動權。
台灣兩個主要政黨均非純粹內造政黨(政黨決策核心以國會黨團為主,通常在內閣制國家,或美國總統制國家,非總統政黨),如果取得總統職位,仍須視在立法院是否獲得半數以上席位(例如1996-2000國民黨,2008-2016國民黨,2016-2020元月民進黨)。總統丶行政院丶立法院該黨黨團丶該黨中央黨部,四者之間如何形成決策。2000-2008,民進黨取得總統,立法院國民黨丶親民黨泛藍超過半數。沒有組成聯合內閣,缺乏政治協商文化,主要政黨內部決策模式未定。許多國家重要政策懸而未決,政治紛亂不堪。
問題叢生 立院表現有待加強
經濟學始祖亞當史密斯,稱政府是必要的惡,應該有限政府,扮演夜裡守門狗角色,尊重市場經濟運作機能。民主政治防止權力造成腐化,統治權分而治之相互制衡。國會制度源自於此,不論兩院制的美國,或形式上兩院的英國丶德國丶日本。單一國會的法國丶台灣。國會議員舉足輕重,內閣制國家更是內閣閣員的必備條件。民選國會議員,選風良否,人民的政治水平丶投票行為,國會黨團運作,國會議員的問政模式,諸多因素構成國會全貌。
台灣立法院經過多年變化,議事規則丶助理制度丶協商機制丶透明度等改進不少。民間亦有監督組織,定期公布立委問政表現。立委已經成為地方民選首長丶中央政府政務官的主要來源。可是立法院整體表現,人民評價不高,集體對抗丶議事停滯丶問政言不及義丶質詢制度問題叢生等,有待加強之處不勝枚舉。國會是民主制度必要的惡,如何降低負面功能,提升正面效益,仍待人民丶政黨丶國會議員擕手努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