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醫病平台】漫漫求醫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醫病平台】漫漫求醫路

 2019-10-31 16:04
為了治療腰痛,將近一年的求醫奔波,讓作者身心俱疲,並且感到非常的「無助」。圖/Pixabay
為了治療腰痛,將近一年的求醫奔波,讓作者身心俱疲,並且感到非常的「無助」。圖/Pixabay

去年(2018)七月中旬的某一天,突然腰酸得直不起來,這不是第一次,之前只要休息一天即可恢復,可是這次連續二、三天不見好轉,於是就近找了一家醫學附設醫院的分院就醫,除了腰部問題,因左腳大拇指有點腫脹,也一併告訴醫生,照了X光,結果是脊椎二至四節有椎間盤壓縮問題,開單子叫我做復健,至於腳的部分,則是拇指外翻,加上血液循環較差,建議我換上較寬鬆的鞋子穿,於是我開始一個禮拜三次拉腰以及尋找鞋子的課程,可是一連買幾雙鞋子,加上所謂拇指外翻的專用鞋墊,走起路來始終都不舒服。在朋友推薦下,掛號看同一醫院的另一位醫生,年輕的醫生看過X光片,隨即拿起手機開始滑給我看一個個拇指外翻經他手術成功的畫面,我敬謝不敏,告訴他要考慮考慮,匆匆忙忙離開。

腰部的復健持續了三、四個月,我發現每次復健後,腰反而更酸,便停下來不再去了。而腳的不適卻越來越嚴重,審視自己的腳,我的拇指外翻好像與眾不同,我的拇指並不「翻」,而是往上「翹」,於是十二月中旬,另尋一家私人大醫院就醫,醫生看了一眼說:「你的筋緊掐著腳趾,除了開刀沒有別的辦法,但以你的年紀,我並不建議你開刀,能夠忍的話就忍忍吧!」經醫生這麼一說,我想起有一天洗澡時,我用右腳往左腳用力搓去,頓時一陣疼痛,左腳浮現一條粗粗的青筋,過了好一會兒才消失,應該是那時傷了筋,越扯越緊,所以拇指會一直往上翹。好吧!且聽醫生的話,能忍則忍吧!

過完年,腳的不適越來越嚴重,久坐會麻、久站也會麻,走起路來腳踢會痛,左思右想,既然西醫說只有開刀才能解決,姑且就找中醫試試,經過一番搜尋考量,最後選定也是教學醫院的私人大醫院,開始了另一段針灸之路。就在今年(2019)三月中途,忍著一顆怕針的心勇敢前去面對自己千挑萬選的針灸醫師,並奉上之前所拍的X光碟片以供參考。醫生手法很好,但他一週只有一次門診,一週針一次似乎少了些,但我還是耐著性子一連去了九週,其間若問醫生問題,都回我:「不要問我原因。」於是在第九次後,因醫生要休二週假,所以我想換個門診時間較多的醫生看看,至少一週針個二次,效果可能會好些,就這樣,我又尋尋覓覓,找了同家醫院的另一位醫生。那是一位溫和的女醫師,我問他腳的毛病是否可藉針灸治好,他告訴我很慢,最好再配合推拿,而且會很痛。

痛!痛!痛!針灸痛、推拿也痛,且歷時不知要有多久,於是我終於決定長痛不如短痛──開刀吧!這一決定,幾乎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勸我千萬不要,有人說,朋友的拇指外翻動了兩次刀都沒醫好;也有說,朋友的手開一次刀沒開好,又開了第二次,還是沒好,至今手都不能彎;大嫂更絕,在某知名教學大醫院開拇指外翻,一腳由主任親自操刀,非常成功,另一腳由別的醫生操刀,至今仍是歪的,同時開的刀,卻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令人啼笑皆非。

僅管大家極力勸阻,我還是決定要開刀。開刀當然不能等閒視之,因此直到七月,我才選定幫我身邊親友們開刀成功的大醫院知名骨科醫師,但問題來了,網路掛不上號,打電話則叫我一早親自到醫院去掛號,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女兒拿起手機滑了滑,居然掛上了192號,隔天打電話去問,確定掛上沒錯,但因是初診,就診當天下午三點以前得先去填資料,我歡天喜地的召告親友,大家的反應居然是:「你是怎麼掛上的?」

七月中旬,女兒特地請假陪我赴診,途中商量好,只要醫生說開刀就開,一般大牌醫生動刀,可能要排好幾個月,但接下來是很多人忌諱的農曆七月,我們不管鬼不鬼月,只要排得上,動刀就是。經過填資料、小醫生先問診、照X光等程序後,漫長的等待正式開始。

醫師說:「這是筋外面有個像隧道的東西包覆著,而這個隧道塌了,再把它重建就好,是小刀,我幫你介紹一個足踝專家。」隨即寫了一張字條,簽上他的大名,並叫年輕醫生幫我掛號,我傻愣愣的拿著字條走出診間,看了看手錶──晚上九點半,而外面還有好幾個人在等待呢!

隔週,女兒再度請假陪我看主任級的足踝專家,幾個鐘頭的等待自不在話下,等啊等,我終於等到兩句話:「開刀把骨頭切掉解決拇指外翻,順便把筋鬆一鬆。」以及:「手術時間五十分鐘,住院三天,復原期一個半月。」然後給我一個電話號碼,叫我回家考慮後打電話預約,又讓我去照兩張X光,便可回家了。醫生口氣中輕而易舉的小刀,對我而言卻是沉重無比,照完X光我再度回去等醫生把一百多位病患全看完才又進去請教:「開刀後復原程度如何?」他帶著冷冷的淺笑說:「百分之八十。」我再問:「會不會影響我日後行動?」「以後大拇指會無法上抬。」接下來我問什麼,他都一律:「我都已經清楚告訴你了。」我不敢再多問,因為他的不耐讓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痴。

西醫、中醫,大牌醫生我都看過了,正苦惱著下一步該如何時,突然想到朋友介紹的一個大醫院的骨科醫生,當然掛不上號,請朋友幫忙才在七月底臨時通知我速速前往,趕到醫院,剛好亮起我的診號,高高興興進入,整個人呆住,只見裡面或坐或站的擠滿了人,等了九十分鐘,向醫生敘述症狀,照完X光後又回來再等待。終於醫生看過片子,向我說明脊椎問題,果然符合我「前凸後翹」的異狀,我說在復健科拉腰不舒服,他叫我戴上護腰,至於我的腳,醫生並未提及開刀,只叫我透過運動來改善,親自示範一遍,並告訴我需要用什麼道具輔助,等三至六個月後再回診。

一年下來的連串奔波,讓我感到身心俱疲,很累也很失望,更多的是感到非常的「無助」,在候診區漫長的等待,換來五分鐘的看診,一個醫生在半天的時間內要看完一、二百個病患,醫療品質能談得上好嗎?上醫院是不得已,每一個病患皆是身體不才不得不求助於醫生,為何不能做好時間上的看診安排,避免痛苦的漫長等待,而疲累的醫生又能真正細心的深入了解病人的需求嗎?年邁的母親一再嘮叨,怪我老是看錯科,心灰意冷、走投無路的我,不禁懷疑,我真的錯了嗎?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