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紐約時間上午,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曾敏傑,預計在聯合國「NGO罕見疾病委員會」掛牌當天發表演說,然而卻在會議當天遭中共阻擋進入聯合國會場。類似的北京蠻橫行徑,一再打壓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台灣這個歷經無數次國際驚濤駭浪的美麗島,仍誓言在洶湧的西太平洋海域,堅韌挺拔,傲然生存下來。
《凱達格蘭媒體》(Ketagalan Media)10月26日,由朵爾西.張(Darice Chang)發表一篇專文名為,「公民、設計、民主:深化市民參與」(Citizens, Design, Democracy:Deepening Civil Participation),內容指出,持續性創新能力是台灣走入國際社會的契機,透過不斷的努力,台灣已逐漸受到國際社會肯定。例如,台灣近來躍躍欲試,朝東亞「創新者」的目標邁進;以2015年為例,台灣新興的設計界創意人士,共有超過98件得到德國2015年「紅點設計獎項」(Red dot design award),其中一件是表現1940-1950年代台灣生活概念的台灣民俗玩具(Taiwan Folk Toy)。
台灣的設計作品,並非只著墨於玩具,以及一些小玩意、小東西;2016年臺北榮膺「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主辦權,其在創意領域與先前的主辦城市義大利杜林(Torino,2008年)、韓國首爾(Seoul,2010年)、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2012年),以及南非的開普敦(Cape Town,2014年)相互輝映。其目的係鼓勵人們透過設計眼光,讓都會生活環境更富「吸引力、競爭力、效率性、宜居性。」
上個月10月15-16日,假台北舉行的「國際設計政策」(International Design Policy)高峰會,共邀請到全球20位頂尖設計領導人、專業人士與學者,一起跟台灣的設計者共襄盛舉。台灣也是亞洲國家舉辦該類國際活動的第二個(2010年韓國首爾率先主辦該設計活動),與會者透過該活動分享為期1年的設計目標與構想。其分享領域涉及美學與功能角度,包括科技、公共對話,以及如何進一步深化民主。
催生曙光
台北有能力舉辦這類「國際設計之都」峰會,證明台灣同樣有足夠能量,得以在國際社會持續發聲。另外,台灣一些頗具特色的成就,還包括在多個領域成為亞太地區的領先者,例如健保、自行車運動、環境保護,再生能源目標,以及減碳計畫;然而台灣卻一再錯過國際參與機會,原因是中共一再打壓,並透過台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國」藉口來封殺台灣。除了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台灣遭阻撓之外;之前,聯合國舉辦的住宅與城市永續發展第3次會議(UN Habitat III),於南美洲國家厄瓜多首都基多(Quito)舉行,來自高雄的台灣代表團再度遭拒門外,不得進入會場,台灣護照也一直不被聯合國承認。
鑑於的台灣外交困境,因此2016年由台北承辦的世界設計之都高峰會,對於我們國家別具啟示意涵。推動該計畫的國際組織,名為「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屬於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轄下的特殊諮商地位(SpecialConsultative Status)組織。到目前為止,積極參與這類非聯合國直屬國際組織,是台灣重要的發聲管道,也讓台灣未來得以迎向一道道,僅管是遲來的曙光。
公民力量札根
參與這場「世界設計之都」會議,來自紐西蘭的建築師卡利.奧尼爾(Cally O’Neill),目前致力於「零世代」的「零排碳」運動,他在會議中指出,自己透過 Loomio 這套軟體從事公眾意見的彙集。該工具允許任何運動者提出自己的運動目標、時序、步驟、進程,還可以在透過這套軟體進行投票,表達不同意見。這套軟體就像「公民大會」平台一般,運動者、參與者都可以得到充份表達,並增進彼此理解,僅管不一定短期間能取得一致共識。
與會的台灣數位部長唐鳳,曾鼓勵每個公民「駭政府」,讓政府的公共資訊、公共計畫能夠更開放,更具「意義性揭露」,這位台灣最年輕的數位部長,正從事民間駭客的資訊開放工作。她形容自己是「保守的無政府主義者」,並曾擔任民間團體「零時政府」( g0v.tw) 的推動工作。她介紹自己透過「複刻」(Fork,即衍生、派支)電腦軟體的概念做法,從同一個「資訊來源碼」(source code),衍創出一套別開生面的公共政策意見論述。
唐鳳將法律案類比為1個「資訊來源碼」,並探詢這個資訊碼,是否可否透過公共政策加以凝聚成形?跟立法機關採取用的線性立法流程不同,「零時政府」透過參與者,共同建構出另一套「政策版本」,訴求政府或立法機關進一步將之兌現;其扮演角色就如「影子內閣」一般,或像在實驗室做試驗。許多時候這種公眾參與的政策形成過程,一開始並沒有方向感,然而透過公眾意見回饋的一再反覆、建造,以及一系列嘗試錯誤過程;期間並透過網路參與者之間的遊說,拉票過程,可集思廣益,凝聚為一部真實的立法草案。設計本身即包含觀念之創新,透過這類不斷自我創新構想,不但有利於展現台灣的公民活力,也讓台灣人進軍國際的路途,敢於表達立場,勇於迎接願景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