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在不義的遺址上說故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在不義的遺址上說故事

 2021-04-29 16:56
左起:陳文輝、柯建銘。圖/作者提供
左起:陳文輝、柯建銘。圖/作者提供

客桌上,散發著淡淡幽香的台灣「阿嬷」蝴蝶蘭及高掛牆上的畫,是走進柯建銘委員協商室的緻雅。同時也訴說著,建銘一則則內心澎湃溫馨的憶往及自我期許的遠矚……。

小小會客室佈置的有心,滿滿是他人生經歷、生活點滴舖陳的縮影;故事+故事的串連,就是他秉持的從政理念:

「大局,承擔」

建銘位於青島東路的國會辧公室,整體方塊地,位於東西向是青島東路、忠孝東路;南北向是鎮江街、林森南路,包括喜來登飯店在内的方形街廓,之前是國防部軍法局及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所屬的「軍法看守所」,地址是青島東路3號。

「青島東路3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是多少台灣知識份子,在此看守所被判刑,或轉送綠島服刑,或送「馬場町」槍決,或在所中被淩虐至死的不義之地……。

建銘自進入立法院以來,一直以此不義之地為辦公室,其之另有所思,自有他的前瞻……。

祖業是新竹柯香美香舖,自許「是神明飼大漢」的他,相信因果。

佛云:「菩蕯畏因,凡夫畏果。」在不義的遺址上從事轉型正義,見證著天道好還,終而復始的天則永續……。

他在《大局,承擔》乙書的自序文說:「要在複雜的國會生態中,實踐政治理想,當然一定有衝突、也有妥協,畢竟在這樣的少數困境中,堅持理想更加不易。」

是以,協商空間的柔化,是他內歛柔情待君來的婉約……。

牆上的畫,是蕭如松老師的作品,送畫者的心意,又是一則感人的故事。

蕭如松老師,是本籍新竹縣北埔鄉的竹東中學的美術老師。幼時受日本式一絲不苟的養成教育,使後來擔任教職的「竹東中學蕭氏美術課」成為教學的典範。

蕭老師的兒子蕭正竹醫師,是建銘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的學弟,曾在建銘開設的牙科診所上班,而結下兄弟之缘。

蕭醫師後來赴日留學及定居。出國前夕,父親送他這幅畫,並告訴兒子:「你如果缺錢,可把畫賣了,換生活費!」

30年歲月的流逝,原本定居日本的蕭醫師,返台時帶著這幅畫拜訪建銘,數著數著說:

「當年父親要我充當學費的畫,我沒有賣,原本是家藏。如今我太太也往生了,我想把這幅畫留給有『溫度』的人!」說著說著,又是一則感人的情誼……。

「溫度」,是取決於人生百態,各自捏拿的當下:

「吹動青春的日子較感動,是阮這,一陣陣的新竹風。」~陳明章唱〈新竹風〉

竹塹古城吹的風,讓棄醫從政30年的建銘,自省經常:「我從政的初衷是什麽?……映入眼簾的盡是一幕幕被理想所驅動的故事,其中,彷彿有股力量,纯粹而堅定,驅動著我不斷往前……。」

回首辦公室的前身,是不義遺址的特有+台灣特有的阿嬷蝴蝶蘭+蕭如松老師特有的畫風,再再訴說著建銘身上,散發著:

理性環視「大局」的視野,與人文感性的勇於「承擔」。

是國會議員身上少數的:「理性、柔情兼具的爛漫特有……。」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