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心女士臉書通告,台北中山教會將於4月9日(六)上午,舉辦郭惠二教授告別式。林媽利醫師說,前幾天曾經來電但是沒聯絡上我。
認識郭教授二十一年了。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不久某天,陌生的郭教授突然來電,詳細問我地址,接著就搭計程車前來寒舍。
非洲豆漿之父
郭教授自稱偶然發現我翻譯一堆非洲史(與其他領域)教科書,驚愕不已。台灣居然有人研究非洲!他向國立編譯館查詢我的電話號碼。
郭教授已從彰化大學退休。他說年輕時留學加拿大,教會派他到非洲國立奈及利亞大學任教,開授化學與營養學等課程。
郭教授獲得我國醫療奉獻獎。他曾在奈及利亞教導人民食用豆漿,大為改善當地人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與營養,大獲景仰。這是他終身最引為自豪之事,每當談起就眉飛色舞。他甚至飛奔到前甘比亞駐台大使館,教導大使與館員製作豆漿。
我以他英文名字Theodore Kay上網查詢,發現2009年設在加州的大豆資訊中心(Soyinfo Center)出版巨著History of Soybeans and Soyfoods in Africa(1857〜2009).Extensive Annotated. Bibloography and Sourcebook《非洲大豆與其食物歷史(1857〜2009).旁徵博引.書目與資料》。書中第1853條(第495-6頁)談論郭教授在這方面的努力。
台灣歧視第三世界
郭教授感慨台灣邦交國都在第三世界,卻非常歧視第三世界而不屑研究。他佩服我研究全世界的精神與毅力。我說台灣是井底之蛙,海島國家/海鮮文化。大學160多家大學,第三世界研究薄弱,不代表其他世界研究多好。大學擁有很多大樓,不見大師身影。
郭教授從非洲返國,令某些大老看不起。這就引發我無限感慨。我翻譯非洲史教科書七、八本,應邀到東吳大學歷史系開課一次,六學分課程遭到系務會議減為兩學分。接著我獲南非南華寺之邀,到其非洲佛學院開授非洲史兩學分。後來我向某些歷史系申請開課都沒結果。
讀歷史就是要追溯本源。非洲是人類發源地,非洲史在世界各國歷史系是家常便飯,在台灣居然飽受歧視。七十多年來,全台灣只有我一個白癡研究非洲史。會有那麼一天,非洲史與大洋洲史、芭蕾舞500年史(與其他一些歷史)都會跟著我從台灣完全消失。
這應該是我的天鵝之歌吧!感謝母校成功大學的考古研究所劉宜昌教授,去年邀請我演講介紹非洲考古與歷史,今年也將邀我演講介紹南島民族與大洋洲。也有一所科技大學設有「菁英講座」,正在安排我5月間前往演講介紹芭蕾舞與其歷史。最可笑的是,一般台灣人習慣把芭蕾舞看做傷風害俗的大腿舞,而最早邀我演講介紹芭蕾舞的,竟然是濟南教會松年小組。
郭惠二教授(左3)、林媽利教授(左4)與好友合照。圖/擷自蔡心臉書,蔡百銓提供
血液與南島民族研究
林媽利醫師是郭教授的夫人。她研究血液,特別是南島民族血液,與我的研究工作也有交集。林媽利為台灣人建立血庫,推動捐血運動,替代血牛賣血的習俗。我曾向她抱怨,本來我可以充當血牛賣血維生,因為她而斷了生路。
林媽利研究原住民基因,具有革命性成就,令獨派人士龍心大悅。我最初宣揚澳洲貝爾伍德教授南島民族(從台灣「七階段往外擴張論」:前往東南亞與太平洋移動,又從印尼前往非洲馬達加斯加。這引起原住民朋友驚愕不已。我更進而研究大洋洲。另一方面,我認為隔開兩岸的楚河漢界不是血統或文化問題,而是民主與人權的政治問題。
彷彿為上帝工作
2000年民進黨好不容易獲得機會執政,郭教授發現我一直鬱鬱不樂。我不習慣向人訴苦,只希望耶和華踐履他的承諾:「申冤在我,我必報應。」(希伯來書10:30)
我以寥寥數語向他解釋,我長期遭到小人政治抹黑與鬥爭。我為台灣犧牲奮鬥,不向戒嚴政府寫悔過書。我經常思考國家大事,沒時間思考個人利益,可能含冤以終。
郭教授聽了我的話很訝異。他勸我調整心態,應以事奉上帝自期,不是事奉人類。他以聖經的兩句話勉勵我:「無論做甚麼事,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為主做的,不是為人做的。」(歌羅西書3:23),「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以弗所書6:7)
後記:
很感謝郭惠二教授推薦我到真理大學與北醫大學、馬偕醫護學院兼課(他也曾想推薦我到高醫大學),並且安排我到處演講。他很驚訝我的研究領域很廣泛。我解釋說我是基於「學術好奇心、外交使命感」而奮鬥;我希望能把台灣從海島國家/海鮮文化,提升為海洋國家/海洋文化。我才疏識淺而無成就,但是已經盡了力。
郭教授與林媽利醫師及我都沒有博士學位。我說我沒有金錢,也捨不得花很多時間攻讀博士學位,他說「崇拜博士學位是落後國家應有的現象」。很感謝郭教授的鼓勵。我也要向他在天之靈表示,我這個「台灣義工」沒辜負他的期望。敬請參考「蔡百銓挑戰2023/24」部落格三篇拙文:
(1)我的全球學(13個領域):從海島國家,邁向海洋國家!
(2)蔡百銓簡歷與全球學 (附英文版簡歷RESUME)
(3)台灣義工:我的至少13項創意與貢獻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