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醫病平台】疾病幫助醫師和病人的成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醫病平台】疾病幫助醫師和病人的成長

 2021-07-31 10:30
很多醫師是透過治療病人的病痛而得到寶貴的經驗。病人無私地分享傾訴他們病痛的經驗,是讓醫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養分。圖/陳順勝
很多醫師是透過治療病人的病痛而得到寶貴的經驗。病人無私地分享傾訴他們病痛的經驗,是讓醫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養分。圖/陳順勝

年輕時從醫學院剛畢業,在醫學院浸潤多年研究了非常多的疾病,心態是「我是健康的人,要來照顧你們生病的人」,因此自我和病人是對立的,是診察室桌子兩邊的兩個個體,是病房內病床上躺的虛弱的病人,和病床旁邊站立高聳健康的醫師。而疾病和病人連結,疾病附著在病人身上,醫師要對抗疾病,要打擊病人身上的疾病。醫師和疾病對立,也和似乎和病人對立起來。這似乎是過去醫學院教育學生的方法,強者和弱者對立鮮明,醫學院許多強勢並有多年臨床經驗教材數百張投影片的教授,每次在教室疲勞轟炸這些草莓族手無寸鐵的醫學生,和熬夜啃讀強記疲憊不堪的醫學生們,難免也形成了對比。

到醫院工作之後多年,才知道自己也可能生病,但自覺是小毛病,無傷大雅,直到50歲時第一次在父喪後,發現高血壓還有偶爾的心律不整,去找醫學中心一位有名的心臟科醫師朋友,他站在醫師的立場給一位生了病的醫師清楚的訊息——你需要吃藥,長期吃藥。從此十幾年來雖然血壓控制良好,但是離不開持續吃藥和心臟病病人的身分。

許多擔任醫療工作多年的醫師朋友,現在照顧病人的工作不僅是在醫院診所間,也經常進行電話和視訊的諮詢,和病人的距離逐漸地拉近,從診間進來的朋友(或者可簡單地稱為病人)告訴我他們的許多困難,多數是生理上的病痛,然而他們所陳述的許多病痛,其實是和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所居住的環境密切相關的,例如他們高血壓頭痛,也常常和最近公司加班、業績壓力倍增密切相關;他們的高血脂,也常常和他們最近社交聚餐密切相關。因為我也經常有類似的遭遇,自然能體會醫療和疾病、醫師和病人其實只有一線之隔。醫師並沒有較一般人為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工作壓力和生活習慣對醫師而言,也都會造成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親身的經驗,在病人身上也屢見不鮮。因此我會大膽地向病人朋友表白,他的問題我也經常遭遇,例如十幾年來我從來沒有間斷使用高血壓藥控制我的血壓,因為醫師並不是神仙,希望用這樣的同理心讓病人知道,他們確實有機會改善和預防慢性疾病惡化,或者避免讓病人誤信一些不正確的消息,例如服用降高血壓高血脂的藥會成癮,一輩子斷不掉。偶爾也有少數病人會驚訝詢問,醫師也會生病啊?或者他們心中會納悶,原來醫師也是要靠藥物來維持健康,顯然他的方法應該是不錯的,值得嘗試。

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雖說並非所有的醫療人員都要親身經歷所有的病痛,才能夠學習深厚的醫療經驗,但是我知道很多醫師是透過治療病人的病痛而得到寶貴的經驗。病人無私地分享傾訴他們病痛的經驗,是讓醫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養分。醫師體驗病人病痛的歷程,也可以刺激他們持續學習更好的治療方式。醫師和病人在對抗疾病上應該是同一個團隊,在惡水上逆向划著同一條船。診間是他們共謀對抗疾病的場域,醫院需要醫師和病人同心協力對付無止境的病痛和疫情,國際上專業的術語稱此為「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鼓勵病人面對醫療人員時要多問問題,並且絕對值得打破砂鍋問到底。我認為醫院可以而且應該是為病人而設立和存在的,應讓病人積極參與規劃與倡議,讓病人和醫師一起作主決定,而醫師和醫療人員的主要任務是照顧病人,沒有病人的積極參與,醫院很難成長也容易失去它的價值,沒有辦法為病人設想的醫師和醫療人員,很難成為醫學的老師。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